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从性格,气质,愿望等各方面正确认识,评价自己。
2,了解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能客观分析对自己不利的评价,冷静面对过高的评价。
3,明确自我认识的重要意义在于自我完善。
4,增强学生自信心,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
2,难点:使学生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来更好的完善自己,提高自信心.
教学过程:
据报载,现在中学生心理疾病逐年呈上升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方面——29%的初中生有厌学心理;考试方面——普遍存在考试焦虑、考场恐惧和认知变态现象;情绪意志方面——41%的初中生情绪波动性大,51%的中学生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
另外,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逆反心理等。
近年来,中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
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培养中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对策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不仅仅是进行简单的心理咨询或上几节心理课,而应是全方位、文体化、综合性教育过程。
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教给中小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转变小学生的行为。
”因此,本人认为,作为中学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培养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通过优美洁净的校园环境,达到有德的氛围、智的启迪、体的设施、美的情趣等基本要求。
以团队活动为中心,组织开展丰富多采的科技文体活动和其他教育活动,活跃校园文化,优化校园文化生活;组织
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团队及班会活动,既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卫生知识传授,又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和思想品质教育。
创造一种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师生之间友爱团结,教师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彼此敞开心扉,倾吐心声,任课教师、班主任要成为中小学生的良师益友。
通过以上活动,使中小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使其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二,是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面向全体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由学校组织部分骨干教师编写实用教材,非毕业班双周一节,可采取情境导入,讨论辨析、传授训练等方法,循序渐进,系统传授初步的心理卫生知识。
毕业班采取专题讲座方式,有针对性地围绕小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灵活进行,重点突破疏导,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指导中小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对全体中小学生进行正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三,是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成立心理咨询辅导中心,设立心理问题信箱,定时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开设心理自助餐,订阅有关报刊,购买有关书籍,中小学生自由阅读,自我寻求答案。
建立心理档案,开展经常性的定期的心理检查及咨询服务。
学校对已发现有心理危机或有家庭病史的同学,要注意追踪了解、交谈,帮助他们建立克服危机的信心,特别是要与家庭配合起来,共同做好中小学生的工作。
购置常用的心理训练、测试仪器设备,提高中小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协助教师科学准确地掌握心理问题。
有计划地组织心理问题问卷调查,认真统计分析,面向全体中小学生,加强心理指导。
总之,通过咨询活动使心理健康教育因人疏导,因材施教。
四,是在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的主渠道。
一方面各学科教师要强化课堂教学中的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既结合学习内容训练中小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记忆、注意等智力心理,发展中小学生智力,又结合教学工程激发中小学生学习兴趣、情感,锻炼中小学生学习意志,培养中小学生个性,促进中小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健全发展。
另一方面,改革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让中小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学得积极主动,以减轻中小学生心理压力,消除中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此外,根据生源情况,学科教学中要注意面向后进生进行心理疏导,增强对后进生的情感投资,从行动上接近和爱护后进生,挖掘、发现闪光点,保护积
极性,给予表扬鼓励,用引导代替斥责,用提醒代替讥讽,从而增强他们良好的非智力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智力心理素质。
五,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高尚品质是培养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保证。
能否培养出身心健康,个性发展全面和谐的跨世纪人才,学校教师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
教师的衣着、表情、言谈举止的风度以及待人接物,为人处事都可能直接给小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高素质的教师在教育中,能给中小学生创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气氛,使中小学生如沐春风、兴味盎然、心情舒畅。
教师无声的语言悄悄打动中小学生的心,达到效仿疗法的目的。
只有这样,中小学生才能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健康地成长。
六,是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的指导,努力提高家长素质。
定期举办家长学校或召开专题家长会,介绍学校心理健康内容与方法,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介绍心理咨询案例,分析特点,指导心理疏导方法,也可以进行家访,共同疏解中小学生的心理困惑。
通过以上工作,使亲子关系和谐;顺其所思,与其所需;同其所感,引其所动;投其所好,扬其所长;用其所为,促其所成。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目前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中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高低,处事的心态平衡健康与否,将事关他们适应挑战的成败,事关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兴衰与存亡。
青少年是祖国的明天和希望,因此在学校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研究和探索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7.5班
吴兰节
20XX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