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中考语文知识点梳理(应试精华)

人教版中考语文知识点梳理(应试精华)

人教版中考语文知识点梳理(应试精华)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2、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借代 修辞手法主要作用: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夸张: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对偶: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排比: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设问: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 拟人: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事物 的特点,把 写活了,使文章更生动,事物特点更突出 。 4、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5、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6、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7、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8、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9、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10、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11、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1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3、常见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列图表 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思路更清晰更有条理性。 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形象生动地强调了事物的特征。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使说明对象更形象、生动。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 14、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15、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16、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17、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 18、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19、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也叫做例证法,就是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 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譬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此外还包括一些对结果的推导过程。 作用:它是经验的总结,具有权威性,科学性,使论证有力,具有说服力。 比喻论证:就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作用:它可以使深奥抽象的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对比论证:就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或道理进行比较,以此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 作用: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20、文章中的语句(语言)有什么作用(特点):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21、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22、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23、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24、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25、句子含义的解答: (1)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例:用了××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生动形象的说明了×× (2)散文类文章句子理解写出句子的言外之意即可。 26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1)、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如果换成××,就不能体现×× (2)、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如果换成××,就不能体现×× (3)、说明文中的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大约等): 答题方法:不行。 (1)、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2)、体现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27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28、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语言特色的赏析 1,本文语言生动、优美而又亲切自然,充满文雅的书卷气,特别是多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给我们展现出一幅……的画面,令人读后久久沉浸于这种美的享受之中。 2,本文句式灵活多变,长句、短句、排比句、对偶句、反问句等等,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尽显华彩,富有很强的节奏感和表现力,令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3,本文中的……,抓住了……的特点,运用……几个极富表现力的动词,把……写得惟妙惟肖,给我们展现出一幅……的图画,令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所见之景如在目前。 4,本文所表达的……感情,深沉隽永,感人至深,读者无不为那份真挚而浓烈的感情而动容,始知天下……之情与共。 5,本文语言极富夸张、讽刺的味道,特别是……几句,把……的形态刻画得入木三分,令人捧腹大笑之后又进入对……的深深思考,令人受益匪浅。 6,本文语言极富哲理,特别是……几句,告诉我们……,使我们读后懂得了……的道理,并能启发我们对……进行更深层的思考,令人受益匪浅。 写作手法的赏析 1,小中见大:本文从我们所熟知的……入题,抓住……的……特点,让我们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或从平常小事中体现出了崇高的思想境界;或从平常小事中表现出美好的精神品质。) 2,对比:本文巧用对比,把……和……巧妙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很自然地从对比中感觉到……的变化(或说优劣好坏),从而鲜明地表现出……。 3,象征:本文运用象征的写作手法,抓住了……与……相似的特点,通过对……准确的描写刻画,更好地达到了表现……的目的。 4,巧合:本文巧妙地运用了巧合,……,既在读者的意料之外,却又在生活的情理之中,很好地表现了主题,令人读后不免颔首称许。 5,抑扬:本文运用了抑扬之法,作者的本意是……,而先……,令读者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使所表现的对象更丰满,更鲜明。 6,衬托:本文运用了衬托之法,用……的……衬托……的……,使作者对自己的表现对象的表达意图更明确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7,烘托:本文大量运用环境烘托,把表现对象的……心理,放在一个……的环境里,更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8,托物言志: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紧紧抓住……的……的特点,精心刻画,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理想(或人生观或生活态度或精神品质)。例,《爱莲说》 9,悬念: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悬念的写作手法,先把……抛给读者而又并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达到了表达自己主题的目的. 古诗词抒发作者情感或人物性格特征 边塞诗:描写了边塞生活的艰辛和战事的吃紧,体现了作者“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壮志。 写景抒情诗:通过对××、××等景物的描写,体现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咏物言志诗:通过××、××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自己身世不遇、漂泊无定的感情。 或:通过对××的描写,体现了作者有心杀敌却报国无门,只能寄情于山水的悲愤、无奈之情。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在我们读古诗词时,除了读到优美的词句,还能读到作者的情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游子的思乡之愁。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爱国之人看到破碎山河之悲。 “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这是多情者的相思之苦。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无知己的孤独。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是看到达官贵人在即将亡国之际,依然不务正业的愤怒。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时空有抱负却无人引荐的寂寞。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清高才子怀才不遇的寂寞。 “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这时冷静者、清醒者的清高与难过。 但古诗词中不只有伤感愁绪,也有乐观情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乐观的、退而求其次的满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作者意气风发的壮志。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是满足于田园生活的幸福。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陶醉于自然景色的快乐。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系天下苍生于心中的责任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时隐居者按照自己意愿生活的快乐。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时故友重逢的欣喜。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时豪爽诗人不为金钱束缚的豪迈。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时欣赏到美丽景色的喜悦 人物性格(也可用于现代文):

1、机智勇敢,善用人才,知错必改,克己奉公,严于律己,忠心耿耿,忠贞不渝,大公无私,爱憎分明 2、善良,勤劳,智慧,诚实,谦虚,有爱心,有责任。 万能作文开头 ●青春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历久弥香;青春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编织的彩虹——绚丽辉煌;青春是用永恒的执著和顽强的韧劲筑起的一道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信念是巍巍大厦的栋梁,没有它,就只是一堆散乱的砖瓦;信念是滔滔大江的河床,没有它,就只有一片泛滥的波浪;信念是熊熊烈火的引星,没有它,就只有一把冰冷的柴把;信念是远洋巨轮的主机,没有它,就只剩下瘫痪的巨架。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只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 ●如果说友谊是一颗常青树,那么,浇灌它的必定是出自心田的清泉;如果说友谊是一朵开不败的鲜花,那么,照耀它的必定是从心中升起的太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