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疾病诊断
T3b 直径>6cm
接侵入周围组织
膀胱底侵犯:膀胱底低信号
消失;直肠侵犯:直肠壁信
肿瘤侵犯邻近脏器,如膀 号中断;盆底肌:局限性或
T4
胱、直肠、盆底肌
弥漫性T2高信号。
原发肿瘤+远处转移
盆腔淋巴结
淋巴结<1.5cm
盆腔 淋巴结外转移
骨转移等
前列腺癌的分期分级
A期 B期 C期 D期
前列腺的静脉丛汇入髂内静脉,前列腺 静脉与骶骨、腰椎和髂翼的静脉有交通, 因此,前列腺癌有腰骶部和髂部浸润时, 为早期转移表现。前列腺静脉还可通过 直肠上静脉汇入肝门静脉,因此,前列 腺癌可向肝内转移。
前列腺组织结构
纤维肌肉基质区 1/3
腺体部分 2/3
外周带 70% 中央带 25% 移行带 5%-10% 尿道周围区1%
前列腺癌的分期
TNM T1a T1a、 T1b
大体病理 触摸不到
触摸不到
MRI表现 正常
正常
前列腺内信号不均,多数为
T2a 直径<1.5cm
低信号,包膜完整
T2b 肿瘤直径>=1.5cm
同上
T3
突破包膜,局部侵犯
侵犯前列腺旁组织或一侧 前列腺包膜不完整,周围浸
T3a 精囊腺
润,精囊体积和信号不对称
双侧精囊腺侵犯,或肿瘤 双侧精囊信号异常,肿瘤直
前列腺癌病理分型
90%以上前列腺癌为腺癌 其它还包括移行细胞癌、鳞癌和肉瘤
前列腺癌诊治的核心问题
早期发现 根治性治疗 治疗后随访
MRI重要作用
前列腺癌病灶的MRI表现
信号改变 肿瘤大小和位置
分期 指导定位活检和治疗
前列腺癌的MR信号改变
T1WI呈等信号难显示病变。 T2WI周边带的高信号区内出现低信号
分期的准确性与诊断者的经验有关
56%-93%
判断腺体内肿瘤的位置和范围不准确
对外周带的肿瘤敏感性高(78%),特异性 差(55%)
对局限于中央腺体内的肿瘤不易诊断
诊断的假阳性率高
活检后出血 治疗后反应 前列腺炎
前列腺癌诊断的核心问题
早期发现 分期 确定侵袭性
前列腺的血供
动脉:前列腺的血液供应主要通过3 支动脉:膀胱下动脉、阴部内动脉和 直肠下动脉。
膀胱下动脉是前列腺的主要血液供应 来源。
前列腺的淋巴及静脉
前列腺的淋巴管形成淋巴管丛,一组注 入髂外淋巴结,另一组注入髂内淋巴结, 再流入髂总淋巴结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前列腺癌可经淋巴转移至上述淋巴结。
前列腺影像解剖
C C
冠状位和矢状位T2WI: 显示前列腺尖部及膀胱与前列腺的关系
正常前列腺T1WI
静脉
神经血管束
正常前列腺T2WI
内侧腺体
中 央 带
外周带
内侧腺体 中 央 带
外周带
正常前列腺T2WI
低信号纤维肌肉基质
周围血管
前列腺癌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前列腺癌
70%起自前列腺的外周带 发病率: 美国
病灶。 孤立低信号结节 多发低信号结节 弥漫低信号改变
孤立低信号结节
34
多发低信号结节
弥漫性低信号
37
38
中央腺体Pca的MRI平扫表现
早期中央腺体前列腺癌是MRI平扫诊断的盲点,所示病灶呈弥漫性 低信号,外周带信号依然正常。这一例病灶已经出现了膀胱和精 囊的侵犯征象。
MRI平扫检查的局限性
前列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小
上下 前后 左右
30岁以内 3cm 2cm 3 cm 60岁以上 5cm 4cm 5 cm
50岁以前约为4cm 3cm 4cm 50岁以后约为5cm 4cm 5cm
前列腺主要是由平滑肌纤维和腺体组 织组成。
前列腺表面覆盖有两层被膜,内层称 前列腺包膜 ,外层称前列腺筋膜。
最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 老年男性发病率第一位
中国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
中国人平均寿命明显提高 医疗水平的提高,发现率增高
前列腺癌的临床表现
早期病变局限多无症状
体检时发现血清PSA值升高 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标本中发现
晚期可出现一些特异性症状
血尿 排尿困难、尿潴留 病理骨折、骨痛
前列腺癌的诊断流程顺序
PSA筛查 肛诊 经直肠超声
如怀疑前列腺癌,可进一步行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 盆腔MRI(穿刺后短期内不适宜MRI检查) 全身骨扫描
PSA 值三个区间
正常: <4ng/ml
可疑:4-10ng/ml
异常:>10ng/ml
可疑者1/3有癌,异常者2/3有癌 PSA>20ng/ml很少能幸免于前列腺癌 结合TPSA、FPSA、FPSA/TPSA、PSAD等
前列腺分区
前列腺正常MRI表现
T1WI:均匀中等信号
不能显示正常分区
可区分前列腺实质与周围脂肪和静脉丛
T2WI:前纤维肌肉基质呈低信号
周围区呈高信号
薄层低信号带代表解剖包膜
移行区和中央区信号较周围区低
前列腺分区
前列腺MRI 扫描技术
平扫:常规横轴位、矢状位:T1WI T2WI STIR
分期和分级决定治疗方案和病人的预后
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
观察 根治性切除:B期以下(手术切除范围包括完整的前列腺、
前列腺疾病的MR诊断
内容
前列腺的解剖及磁共振检查方法 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前列腺良性增生
正常解剖
核桃状 基底部与膀胱底部相邻 尖端与尿道外括约肌相邻 前方为耻骨联合后间隙的
疏松结缔组织 内含丰富的前列腺静脉丛 及耻骨前列腺韧带 后为前列腺会阴腱膜与直 肠相邻 外侧为提肛肌
动态增强扫描(DCE-MRI) 磁共振波谱成像(MRS) 弥散加权成像(DWI)
扫描前准备
保证检查时直肠内清洁 扫描前适度饮水,保持膀胱中度充盈
正常前列腺的MRI平扫表现
中央带及移行带T1WI、T2WI呈中等信号。 外周带T2WI呈高信号。 横轴位是观察前列腺最佳的位置
前列腺癌病理分级
Gleason Score (Gleason 评分)系统 前列腺腺体细胞和细胞核大小形态、腺
体排列结构 Ⅰ~Ⅴ级
Ⅰ级分化良好,Ⅴ级分化差 Gleason评分的计算:
主要分级区+次要分级区 评分越高,恶性度越高,预后越差
Jewett A1 A2 B B1 B2 C
D D1 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