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国演义》教学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国演义》教学课件


(二)赤壁之战。(34——50回)主要展示 魏吴之争。是一场改写历史的重要战争,也 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战争。主写吴。 曹军压境。似乎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 三顾茅庐。刘备的领导班子才组建完成,在 隆中对策,讨论建国大计。 巧借荆州 刘吴联盟:舌战群儒、义激周瑜、定计火攻、 蒋干中计、献苦肉计。 赤壁鏖战
《三国演义》的内容和思想Leabharlann 一、《三国演义》的基本内容
纵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 ( 184 )至晋武帝太康元年( 280 )共 97 年的历史。 全书120回,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33回)主要写汉末动乱和群雄并峙, 曹操集团的崛起和壮大。 第二部分( 34—85 回)主要写刘备集团的崛起和壮 大,三国鼎立,蜀国南征北战,互相争雄的局面。
三、《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
1、成书于宋代乃至以前; 2、成书于元代中后期; 3、成书于元末; 4、成书于明初; 5、成书于明中叶。
四、《三国演义》作者

早期版本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贯中编次”
1、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籍贯有太原、东 原、杭州、庐陵多种说法。 “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 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 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 竟不知其所终。” (贾仲明《录鬼簿续编》 ) 有人说他是“有志图王者”(明王圻qí yín《稗史汇编》), 有人说他是施耐庵“门人”(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2、罗贯中著作:《录鬼簿续编》录其杂剧三种:现仅存 《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一种。小说除《三国演义》外,还 有《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五种。
二、《三国演义》的成书
1、西晋陈寿撰写的《三国志》以纪传体形
式记述了三国的主要人物及其事迹。陈寿
之后130年,南朝刘宋裴松之为之作注。
裴注引用魏晋人的著作达210余种,资料 详细,多采轶闻,极大地充实了《三国志》 的内容。
2、魏晋时期的《华阳国志》(东晋常
遽jù著)、《世说新语》、《搜神
记》、《语林》(东晋裴启作)等著 作,也不同程度的记载了一些三国人 物及其事迹,都为《三国演义》提供 了丰富而生动的素材。



1、魏、吴、蜀三家初起(1——2回)。 以黄巾起义为引子,引出各路英豪。 其一,桃园三结义,刘关张聚事, 其二,曹、孙坚起事。 2、各路诸侯讨伐董卓(3——9回)。 其一,董卓收吕布、废少帝、立献帝。(何进引狼入室, 招董卓) 其二,各路诸侯讨卓,卓火烧洛阳。 其三,王司徒用连环计,借吕布之手除卓。 3、诸侯混战、曹定北方(10——33回)。 其一,曹操挟持献帝,迁都许昌,破袁术、败袁绍、平 定北方。 其二,孙坚死,孙策投奔袁术,借兵下江南统一江东, 建立吴国。 其三,刘备是流亡政治家。事曹、投袁绍、奔刘辟、依 刘表,四处奔波。
3、此后三国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唐代 《大业拾遗记》所载隋炀帝与群臣观看的 “水饰”,就有“曹操谯qiáo水击蛟”、 “刘备檀溪跃马”等三国故事的造型。李 商隐《骄儿诗》:“或笑张飞胡,或笑邓 艾ài,yì吃”,说明三国故事至晚唐已在民 间广为流传,人物形象渐趋鲜明。
4、宋代讲唱文学发达。宋代“说话”中, 出现了专门“说三分”的说书艺人如霍 四究(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苏轼《东坡志林》载王鹏语曰:“涂巷 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 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 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7、元代至治年间(1321-1323)建安
虞氏刊印“平话五种”,其中《全相三 国志平话》是迄今所能见到的关于三国 故事的第一部小说定本。全书以蜀汉为 主线,上图下文,凡八万字,叙事始于 桃园结义,终于三家归晋,基本构成了 《三国演义》的故事框架。但其内容与 文字较粗糙。
8、在史志、裴注、说话、戏剧等基 础上,罗贯中“据正史,采小说, 证文辞,通好尚”(明高儒《百川 书志》),写成了中国文学史上最 伟大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五、《三国演义》主要版本
1 、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 24 卷, 240则,每则前有七言单题。为现存最早版本。 2、李评本:《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简 称“李评本”。此本不分卷,将240则合并为 120回,目录由单题变双题。有眉批、总批, 系叶昼假托,故后人称“伪李评本”。 3、毛本:《三国演义》,清康熙年间毛纶、 毛宗岗父子刊本,对“李评本”回目、正文 多有修改、增删,正统道德色彩更浓,评点 多精辟见解,是三百多年来最流行的版本。
5、金院本有关三国故事的剧目有 “赤壁鏖兵”、“刺董卓”、 “襄阳会”等(见陶宗仪《南村 辍耕录》)。
6、元代杂剧,更以三国故事为重要题材。 《录鬼簿》、《录鬼簿续编》、《太和正 音谱》、《曲录》等记载的三国题材杂剧 约有六十余种,现存二十余种。如《三英 战吕布》、《连环计》、《千里独行》、 《单刀会》、《博望烧屯》等。当时著名 的剧作家如关汉卿、王实甫、高文秀等都 写有三国戏。元杂剧的三国戏极大地丰富 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在《三国演义》 的成书过程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三部分(86—120回)写三国的衰落,最终为司马 氏所统一,建立西晋王朝。
基本情节: 全书描述了从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 起,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此,其间 一百余年的战争风云、历史波涛和政治旋 涡。全书以蜀刘政权为中心,写出了魏、 蜀、刘三国盛衰历史。全书分四大部分: (一)从黄巾起义(群雄纷争)到曹操平 定北方。(一至三十三回)主写曹。两次 机会给了各路英雄豪杰起事的理由。一次 是黄巾起义,一次是董卓造反。平息之后, 各路诸侯相互拼杀。
三国演义
诸 葛 亮
刘 备
曹 操
孙 权
关 羽
张 飞
赵 云
周 瑜
程《 、三 作国 者演 、义 版》 本的 成 书 过
一、关于‚演义‛
所谓“演义”或历史演义,即用通俗的语言
和章回体形式,将历史演变、争战兴废、朝 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衍成 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 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的小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