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谈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谈谈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浅谈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内容摘要】家庭是儿童与世界最早的接触点,是一切教育的开端,更是小学生接受教育和影响最持久、最广泛的地方。

国内外的教育专家普遍认为:在当今时代,教师已经不能独立解决许多迫切的教育问题!现代的学校需要家长们的积极参与其工作。

掌握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对提高教师的素质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

【关键词】信任语言艺术教育理念沟通技巧
沟通是一门艺术。

一次成功的沟通,就是一次成功的教育。

学校和家庭的有效结合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

而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庭的环境及家长的素质、教育方法都将对孩子思想道德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学校有责任发挥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把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方法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学生在家中受到良好的启发和科学的指导。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分别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师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对教育绩效具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有效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呢?
一、在理解中建立信任
当家长怒气冲冲而来时,这时我会为他送上一杯茶。

当学生不慎发生意外的时候,作为老师一定要以父母的身份第一时间站出来,赢得家长的理解。

记得有一次文体活动节时,我班有一位叫小林的男生跟同学玩丢沙包时不小心滑倒,下巴划破了一道口子,顿时鲜血直流,我闻讯后,一边和家长联系,一边马上带小孩到县医院去缝针。

看着医生给孩子缝针时,我握着孩子的手不停地安慰孩子,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看着孩子的痛苦表情,更多的是看到手术针刺破孩子那嫩嫩的肌肤时我真的心疼,感觉自己没把孩子照顾好,让这么小的孩子受罪了,自己真的不可原谅。

手术过程中,孩子的爸爸赶来了,护士随口说:“孩子的妈妈是不是晕血?叫她出去休息吧。

”得知我是孩子的班主任时,他们都说:“实验小学的老师好负责呀!”手术结束时,孩子的奶奶赶到了,气冲冲的说道:“是谁把你撞的?破相了,我找他算账”言语之中显出极大的不满。

我耐心地跟他们解释,并真诚地表示了我的前一,他们改变了态度,由衷地对我说:“谢谢你啊,周老师。

”孩子的爸爸反过来不停地安慰我说
没事,并劝我尽快回学校照顾其他学生。

此时,我知道我的行动已经赢得了家长的信任。

我就抓住契机,坦率地将孩子喜欢在课间追逐奔跑的表现向家长反映,并诚恳地请他们也教育孩子增强安全意识,善于保护自己。

在孩子受伤期间,我带上班干去看望孩子,送上他爱吃的东西,让接他的奶奶深受感动。

即使后来孩子的下巴留下了伤疤,他们也没有一句怨言。

二、在沟通中讲究语言艺术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不同,难免会遇到一些“护短”的粗鲁的家长,那就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

多数学生在学校做错事之后是不会向家长坦白的,反而说别人怎样错,老师有如何袒护那些同学,这往往引起家长的误解。

所以班主任应该在家长心平气和的情况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用征询意见的态度,与学生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有一次我成功地处理了一件因学生之间小纠纷造成家长不满的事。

平时总爱生事的小男孩小明与平时表现不错的小利发生口角。

我在不了解事实的情况下,严厉地批评小利。

当时,他只顾哭,一副委屈的样子。

后来,有一个看到事情全过程的女生把事实真相告诉了我。

原来是小利不小心把小明推撞到了讲台上,当时小明说了他一句,却招来小利的痛骂。

于是我找小利谈心,并向他道歉,以为事情就此告一段落。

怎料小利小利告诉父母说小明无端骂他,他才反唇相讥,老师偏袒小明,并扣了他的操行分。

父母听候觉得老师无理,用责问的语气打电话给我,要求公平处理这件事。

我完全没有料到事情弄得如此复杂。

于是我亲自上门拜访效力的家长。

我先表扬小利在学校出色的表现以缓和气氛,然后轻描淡写地讲了那件事的真相,简单地分析了两个小男孩的过错,并小心地表明事情只是两个小男孩之间发生的小误会,我也没有扣小利的操行分。

这时家长也觉得这只是小误会,是小利过分的夸大,自己也不应该如此袒护孩子,并向老师表示歉意。

我对学生的过错行为没有避开,驾驭好批评的艺术,用爱心感化家长,使他能理智地与老师一起解决问题,工作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事实表明,家长能理智地中肯地教育好子女,那么,他的子女在学校的表现也会相对较好。

所以,班主任应重视与家长沟通,更要讲究语言的艺术。

三、在教育理念中与家长达成共识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不一致,孩子都很难教育,抵触情绪会经常出现。

每次我与家长沟通谈孩子问题时。

我都先肯定孩子的优点,表示出我非常喜欢他们,包括他们的性格,因为任何一种性格都有其长处所在。

任何一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和长处,在爱的前提下探讨孩子的问题,家长是容易接受的,而且每次谈孩子的问题时我都与家长共同探
讨问题的严重性和后果。

与家长达成共识,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在感恩教育中我引导学生最应该感谢的首先是你的父母,其次是你的老师,因为他们是最爱你的人。

如果哪个学生与家长产生矛盾我会直到做通工作为止,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他们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文明礼貌教育就是从尊重家长、尊重老师开始。

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方式、方法也不一定都得当,家长的一句“老师为了什么?”充分体现了家长和老师的默契,也相当于给老师树立了威严和自信,这样我们齐心协力,互相补台,让学生的错误无机可乘。

有这样的一个案例:在一次主题班会中,谈“文明礼仪之我见”,一个学生说:“我就是不想和老师打招呼”。

原因是一次跟老师打招呼,老师没理他,因此得出老师不懂礼貌的结论,从此就再也不想和任何人问好了。

通过和家长的沟通知道他从小就不愿意与人沟通,封闭内向。

父母整天忙于工作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同他交流,我就和家长共同商量对策改变他的现状。

让家长无论多忙也要抽出时间关注他,问问他的学习情况,以及班里发生哪些问题。

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便发现不正确的地方好及时纠正。

并通过家长之口告诉他:班主任很喜欢他,(他很聪明,数学学得很好)。

我每次见他都主动与他问好,发现他有点滴进步就表扬他,没有多长时间他就知道主动与老师问好了。

现在他再也没有那种冷漠封闭了,他还主动跟他妈说:我们班挺好的,班主任也不错。

让老师和家长的沟通传递了师生的情谊、深厚了师生的感情,让家长也更加发挥他们的作用,成为你的得力助手。

四、灵活运用各种沟通技巧
教师的沟通态度影响人际沟通效果的关键因素是沟通者的态度。

教师作为师生沟通的主导方面,应该表现出良好的态度,使学生愿意接受你,乐意与你沟通。

评论学生要客观如实。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客观地、全面、公正地评价每个学生,使学生家长听后,觉得这是教师的肺腑之言,感到学校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与学生家长的愿望相一致的,从而做到心理相容,共同教育学生。

假如教师在家长过多列举学生不好的方面,会严重挫伤家长的自尊心,造成一种“无药可救”的印象。

这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也是一种极不合理,极不负责任的做法,最差的学生也还有他的闪光之处。

要把握好沟通步骤的时序。

“哪壶先开提哪壶”,先说说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等家长有了愉快的情绪,再逐渐提一些建议,家长会更乐于接受。

可以采取“避逆取顺”的策略,避免触动对方的逆反心理而迎合其顺情心理的策略;也可以采用变换语言或变换角度的手法来叙述。

要注意运用信心激励。

“赞扬孩子、赞扬家长是与家长交流的法宝。

”著名的教育学“罗森塔尔效应”指出,即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取决于他本身的能力,也与教师及同伴对他的期
望有密切的关系。

在角色互换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期望,这是比期望本身更有威力的持久推动力。

学生自然后产生一种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推动下,他们有了显著进步。

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寄以期望,对方会产生出相应于这种期望的特性——罗森塔尔效应的实质就是“爱”的效应或者说是“肯定效应”。

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需要通过这种期望和肯定通过家长传输到学生那里,产生意想不到的激励绩效。

这一点在教师与“后进生”家长沟通时尤其需要注意。

只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教育的信心,他才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

我们与学生家长沟通结束时,进一步拟订了教育学生的措施。

教师通过与家长交换过意见之后,可以共同制定出教育学生的方法措施,要明确家长和教师的分工,以便密切合作、互相配合。

做好与家长沟通的记录。

记录的内容包括沟通的目的、内容和沟通做出的决定等,用以检查家校与家长合作的教育效果。

总之,要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我们必须深入学生实际,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必须树立服务意识、尊重意识、理性意识经常与家长沟通,做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协调工作,成为一个让家长放心的成功教育者。

今后,我还必须继续努力,不断完善,进一步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让爱心化春雨,春风化雨暖人心。

让我们用行动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使全社会形成共同关心、关爱儿童成长的良好氛围!让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