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的中西医研究进展,世界复合医
学,
《世界复合医学》
:姜海艳
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130021)
保留:吉林省教育厅课题,【2014】第93号
尿路感染又称泌尿系统感染,是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导致的炎症反应。
根据感染部位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属于中医学“淋证”的范畴,是因肾、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而致的以小便频急、淋漓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主要的病机关键为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所致。
尿路感染为今年来的多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若经久不治,反复发作,可引起肾脏纤维化,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因此,应寻找一个稳定、有效的治疗手段,且兼顾预防与调护。
1、尿路感染的西医研究进展
尿路感染95%以上是由单一细菌引起的。
其中大部分病原菌是大肠埃希杆菌,多见于无症状菌尿或无并发症的尿感;其他细菌包括变形杆菌、产气杆菌、克雷白肺炎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粪链球菌、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病毒、支原体感染虽属少见,近年来有逐渐增多趋向。
急性单纯性膀胱炎发病突然,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膀胱区或会阴部不适及尿道烧灼感;尿频程度不一,严重者可出现急迫性尿失禁;尿混浊、尿液中有白细胞,常见终末血尿,有时为全程血尿,甚至见血块排出。
一般无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体温正常或有低热。
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除上述症状外,患者患侧患侧或双侧腰痛;患侧脊肋角有明显的压痛或叩击痛等;并可出现全身的感染症状,如寒战、高热、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常伴有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和血沉增快。
此外,无症状菌尿近年来也呈发病增高趋势,多见于老年女性和妊娠期妇女,患者无任何尿路感染症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复杂性尿路感染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常伴有增加获得感染或治疗失败风险的其他疾病,可伴或不伴有临床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腰背部疼痛,脊肋角压痛,耻骨上区疼痛和发热等)。
复杂性尿路感染常伴随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和肾功能衰竭;其导致的后遗症也较多,最严重和致命的情况包括尿脓毒血症和肾功能衰竭,肾衰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可逆和不可逆等。
西医临床针对尿路感染总的治疗原则是祛除诱因,合理运用抗菌药物以消除体内感染症状,纠正尿路梗阻等复杂因素,同时辅以全身支持疗法等。
其中抗生素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2、尿路感染的中医研究进展
淋证之名始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称为“淋閟”。
根据病因的不同,《诸病源候论》分为石、劳、气、血、膏、寒、热七种。
《备急千金要方》有“五淋”之称。
《外台秘要》在五淋的基础上指出:“集验论五淋者,石淋、气淋、膏淋、劳淋、热淋也”。
淋证的病因,《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认为是“热在下焦”。
《丹溪心法淋》亦认为“淋有五,皆属乎热”。
《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进一步提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
《景岳全书》奠定了“凡热者宜清,涩者宜利,下陷者宜升提,虚者宜补,阳气不固者宜温补命门”的论治原则。
淋证临床上以小便频急,淋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诸淋的证候特征,除此以外,各种淋证又有其不同的特殊表现。
其病位在肾与膀胱,与肝脾关系密切。
因淋证病机主要是湿热蕴结下焦,导致肾虚而膀胱气化不利、而肾者,水脏,主开阖,统五液,故淋证病位在膀胱和肾,且脾主升清、肝主疏泄、脾虚中气下陷,则小便淋沥不已,肝郁化火,气火郁于下焦,则影响膀胱的气化,所以淋证与肝、脾有密切关系。
若病延日久,热郁伤阴,湿遏阳气,或阴伤及气,可导致脾肾两虚,膀胱气化无权,则病证从实转虚,而见虚实夹杂。
近年来,广大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工采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疗效,并积累了大量经验。
龚氏将尿路感染分为3型来辨治。
(1)膀胱湿热证:见于急性尿路感染、慢性尿路感染急性发作期患者,治以清热利湿通淋,常以八正散加减用药;(2)阴虚湿热证: 见于急性尿路感染恢复期、急性转入慢性期以及慢性尿路感染患者,治以滋肾清利,多以知柏地黄汤加减用药;(3)脾肾两虚证: 多见于慢性肾盂肾炎,菌尿长期不转阴者,治以培补脾肾,常用四君子汤加味组方治疗。
[1]
黄氏认为,尿路感染急性期以清利为主,缓解期以补益为主。
根据其气阴两虚为病之本,湿热、瘀血等余邪留滞下焦为病之标的病机特点,治疗上应标本兼顾。
辨证为少阳枢机不利、湿热内阻的儿童或45岁以下中青年女性患者,常用柴苓汤桃仁承气汤
治疗;辨证为肾气不足、痰瘀蕴阻( 或瘀血阻络、水道不利) 的45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患者或反复发作性尿道炎、无菌性尿道综合征、膀胱炎患者,常用知柏地黄汤治疗;辨证属气阴不足、脾肾阳虚、上热下凉等证的老年妇女患者,用清心莲子饮治疗。
[2]
结语:目前西医临床治疗尿路感染,抗生素仍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虽然抗菌药的发展和应用为本病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大大提高了单纯性尿路感染、初发性尿路感染的治愈率,但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的复发率、复杂性尿路感染的病死率并未由此获得改善。
另外抗生素的滥用,不仅易产生大量耐药菌株,而且对患者肝肾功能极易造成损害。
与西医治尿路感染不同,中药治疗不以杀菌为手段,而主要是通过清利湿热来达到治愈病症的目的,具有作用持久、不良反应小、无耐药性等优势。
它利用中药既能抑制病原微生物,又能够提高人体局部或全身免疫力的作用,调理、改变尿路黏膜局部的内环境。
此外,尿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冲刷尿道的作用,从而进一步降低尿路感染的机会。
近年来,中医药在尿路感染治疗中取得的成果令人鼓舞,在增强疗效,防止西药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和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
因此,寻找一种合理有效、使用方便、口干好的中药制剂已成为当下需要。
[1] 戴云.龚丽娟治疗尿路感染经验.光明中医,2007,22(2):30
[2] 张丽芬,赵进喜.黄文政教授治疗慢性尿路感染经验.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医临床版) ,2005,12(4):39
世界复合医学| 张燕| 2016/8/10 11:39:51 | 20 | 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