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复习题一、鼠疫:甲类;主要表现为危重的中毒症状和出血倾向,发病急剧,恶寒高热头痛,很快进入极度虚弱状态,据累及的器官不同表现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症鼠疫等型,病死率高。
临床表现:主要3种:1、腺鼠疫:寒热头痛、四肢痛、面红、结膜充血(眼红)、皮肤粘膜出血点等。
淋巴结及周围组织显著红肿热痛硬。
2、肺鼠疫:寒热头痛、胸痛、咳嗽、咳黏液或血性泡沫痰,气促、发绀、肺部可闻及湿罗音或胸膜摩擦音、常因心衰、出血、休克而死亡。
3、败血症鼠疫:高热寒颤、瞻妄、昏迷、进而感染性休克、DIC及广泛皮肤出血和坏死等。
二、传染源:感染了鼠疫杆菌啮齿类动物,如旱癞、长尾黄鼠等和鼠疫病人。
传播方式:2种方式:1.鼠一蚤一人传播(跳蚤叮咬病鼠再叮咬人;人剥疫旱癞)2.人一人方式(即接触肺鼠疫病人后,经呼吸道吸入)三、霍乱:甲类。
主要是剧烈泄吐、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循环衰竭。
四、霍乱临床表现:一般分三期,泻吐期、脱水虚脱期、反应期。
泻吐期特征:1.无痛性剧烈腹泻,量多稀水样便,少数米泔样或洗肉水样。
2.无恶心喷射性呕吐。
3.伴有肠肌痛性痉挛或腹直肌痉挛、多无发热。
儿童可有发热,持续数小时至2天。
五、霍乱确诊标准:1O1群或O139201群和01393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呈8倍以上增长。
4、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检出01群或01395具备2者为临床诊断,具备1、3、4为确诊病例。
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标准:有流行病学依据,有症状,有肺部X线影像改变,并能排除其他疾病诊断者临床诊断。
确诊标准:在临床诊断基础上,若分泌物SARS-COV RNA阳性,或血清SARS-CoV抗体阳转,或发病早期与恢复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增长,可作出确定诊断。
七、临床诊断指标:(“非典”诊断标准)1、流行病学史:(1)发病前曾与病人有过密接触,或属于受染群体发病者之一,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
(2)发病前2w内到过的或居住的地区曾报告有SARS流行(疫区)。
(3)职业暴露史。
2、临床症状与体征:(1)起病急,发热首发症状,体温一般高于38度。
(2)可伴头痛、关节肌肉痛、乏力、干咳、少痰、可有胸闷、气促、呼吸窘迫。
(3)肺部特征不明显。
可出现湿罗音或肺实变体征。
3、实验室:外周血WBC计数一般不升高或降低,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T淋巴细胞CD4降低。
4、肺部X线影像学检查:不同程度片状、斑片状浸润阴影或网状改变、大片阴影。
5、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
八、艾滋病:乙类。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九、HIV感染分为哪三期?Ⅰ期(急性感染期)Ⅱ期(无症状感染期)Ⅲ期(艾滋病期)十、HIV感染者开始抗HIV治疗的最好时机是?(书上没有)1、不论CD4+T细胞计数如何:当外周血HIV载量达50000拷贝/ml以上时就应进行抗病毒治疗。
2、无症状病人CD4+T细胞<350/mm3。
3、有症状者(急性感染期)十一、简述HIV感染者到艾滋病期常见的临床表现?Ⅰ期(急性感染期)感染后,部分人出现一过性传单细胞增多样症状。
常持续1~2周后消失。
Ⅱ期(无症状感染期)无症状能检测到HIV病毒,血清HIV抗体阳性(2~10年)。
Ⅲ期(艾滋病期)艾滋病相关综合征。
各种机会性感染,神经系统症状及继发性肿瘤等。
(卡波齐肉瘤、非霍奇金淋瘤)临床表现:突然出现发热、出汗、头痛、咽痛、关节肌肉痛、恶心、纳差、腹泻、全身不适,不明原因体重下降等,出现红斑皮疹,全身淋巴结肿大等,可合并多脏器病变及各种机会感染。
十二、已经证实的HIV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十三、艾滋病的传染源?艾滋病病人和HIV携带者特异性治疗:“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抗反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融合抑制剂十四、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
甲型戊型:主要由粪一口途径。
乙型:1、母婴传播2、血液传播3、其他途径:性接触和密切接触传播,主要经破损粘膜传播。
丙型:主要经肠道外途径传播,如输血和血制品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但发病率较低。
丁型:与乙型肝炎相似。
与乙型同时或重叠感染十五、急性乙肝病原检查动态指标:1、HB S Ag效价由高到底,HBSAg消失后,抗-HB S阳转;2、HB e Ag 由阳性转为抗-HB e阳性;3、急性期抗-HBcIgm效价高,抗-HBcIgG阴性或低水平,恢复期-HBcIgm阴转,抗-HBcIgG阳性。
十六、简述5型病毒肝炎的病原体?HAV(甲型肝炎病毒):属微小RNA病毒科中肝RNA病毒属,球状无包膜HBV(乙型肝炎病毒):属肝DNA病毒科中哺乳动物病毒属,电镜3种颗粒大小圆球状丝状颗粒HCV(丙型肝炎病毒):属黄病毒科,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球形有包膜HDV(丁型肝炎病毒):属卫星病毒科,为单股环状闭合负链RNA,需HBSAg作衣壳成完整病毒HEV(戊型肝炎病毒):属戊型肝炎病毒科,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球状无包膜十七、甲型肝炎诊断?123、实验室检查ALT升高,抗-HAVIgM阳性。
十八、乙型肝炎的诊断?1、急性乙型肝炎:(1(2(3)肝功检查ALT升高,总胆红素升高,HBSAg阳,HBeAg或HBeAb阳,HBcAg阳(sec+)。
2、慢性乙型肝炎:(1HBsAg阳性者。
(2)可无症状或伴肝外表现(关节不适、皮疹等),查体可见慢性肝病面容(面色晦暗,毛细血管扩张)肝掌,蜘蛛痣和脾大。
(3)肝功不同程度异常,血清HBsAg(+),抗-HBs(-),HBeAg阳性/阴性,抗-HBe阳性/阴性和抗HBc阳性,HBV-DNA阳性/阴性,B超对诊断有一定辅助作用。
3、慢性HBeAg携带者:(1)有或无肝炎病人密切接触史或肝炎家族集聚史,无明确肝炎发病史。
(2)无症征,肝功能持续正常。
(3)血清HBsAg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者。
十九、简述丙型肝炎的诊断?1、急性丙型肝炎:(1)半年内有(2(3)肝功检查ALT明显升高,部分患者总胆红素升高,血清或肝内HCV-RNA阳性或抗HCV阳性,无其他肝炎病毒急性感染标志。
病程6个月。
2、慢性丙型肝炎:12、(慢性丙肝突出的)特点是无明显不适,体征同慢性乙型肝炎。
3、肝功能检查ALT轻度升高,或在正常值上限波动,部分患者总胆红素升高,除外其他型肝炎,血清抗HCV阳性,或血清和肝内HCV-RNA阳性,B超对诊断有一定辅助作用。
二十、简述对病毒性肝炎的隔离原则要求?急性甲型,戊型肝炎隔离期自发病日算起4周。
乙型、丙型、丁型肝炎应血液与体液隔离。
二十一、简述人感染高致性禽流感临床特征?不同亚型临床表现有所不同。
1、H5N1型禽流感感染临床表现较重,急性起病。
(1)常以持续高热起病,体温多在39℃以上,头疼、关节肌肉痛,伴全身不适,鼻塞、流涕、咽痛、咳嗽、气促等。
部分病人有消化道症状(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
(2)少数病情发展迅速,出现进行性肺炎,或发生ARDS,肺出血、胸腔积液、心力衰竭、肾衰竭等多器官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死亡率较高,死因主心肾衰气胸2、H9N9和H7N7型禽流感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较轻,仅为一般的发热等流感样症状,结膜炎或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少数人并发肺炎,极少数发生死亡。
二十二、简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诊断?根据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排除其他疾病,可诊断。
1、明确的禽类接触史或到过疫区,约1周内出现发热(39℃以上)流感样症状,应高度警惕。
2、病例分类:(1)医学观察病例:有流行病学史,与人禽患者密切接触史一周内出现临床症状(流+症)(2)疑似病例:有流行病学史及临床表现,呼吸道分泌物病毒核酸阳性(流+症+RNA)(3)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史及临床表现,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病毒或检测到病毒核酸,发病初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抗禽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有4倍或以上升高(流+症+RNA+Ab)二十三、简述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为抗病毒,防并发症及对症。
现有2类抗流感药物,一是离子通道M2阻断剂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另一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前者可抑禽流感病毒复制,后者具有对抗禽流感病毒N蛋白活性)抗流感病毒治疗在发病48小时内应用有效,抗病毒药可减轻病情,缩短病程,主用于密切接触预防和流感早期治疗,对有合并症流感效差,全身感染几无效。
重症病患积极防治并发症,呼吸困难应给予氧疗,如在吸O2情况下,血氧饱和度低于92%者,应考虑使用辅助呼吸。
保护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
二十四、麻疹是我国哪类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乙类,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颊粘膜koplik和皮肤斑丘疹,重者可发肺炎,心肌炎和脑炎。
二十五、简述典型麻疹出疹期的临床表现?1、多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2、皮疹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迹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和四肢,最后达手掌足底,2-5日布满全身;3、皮疹初为淡红色充血性斑丘症,大小不等、充血皮肤压之退色,疹间皮肤正常,高峰时皮疹密集暗红色;4、皮疹达峰时全身中毒症状加重,发热可达40℃,咳嗽加重,伴精神萎靡、畏光、结膜红肿,面部水肿,可有谵妄、抽搐;5、全身浅表淋巴结及肝脾轻度肿大,肺部闻及湿落音,X线可减轻重不等的弥漫性肺部浸润或肺纹理增多。
二十六、简述麻疹的临床确诊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1、临床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有完整流行病学资料,标本检测结果为阴性,或没有标本检测结果,且与实验室确诊病例有明显流行病学联系,或实验室排除其他出疹疾病。
2、实验室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有完整流行病资料(与确诊麻疹病人接触史)血麻疹IgM抗体阳,或从病例标本中分离到麻疹病毒。
疑似病例:发热、出疹伴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之一者或经过训练医务人员诊为麻疹二十七、流行性出血热是我国规定管理的那一类传染病,它又称为什么?主要临床表现?乙类。
又称为肾综合出血热,主要表现为发热、休克、充血、出血、急性肾衰竭。
二十八、描述流行性血热在发热期,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三痛”和毛细血管损伤“三红”?“三痛”:头痛、眼眶痛、腰痛。
“三红”:颜面、颈部、胸部皮肤潮红,呈醉酒貌。
二十九、流行性出血热五期病程经过。
1、发热期(持续4-6日)稽留热弛张热,发热常在39~40℃之间,可伴寒颤;伴全身中毒症状(头痛消化道中毒神经精神),毛细血管损伤(充血出血渗出)及肾损害(蛋白尿管型尿),2、低血压休克期:特点热退病重,出现血压下降或休克表现。
3、少尿期:为本病极期。
出现尿量锐减,血压上升,血液稀释即表示进入此期,主要表现为少尿,急性肾衰;24小时尿量〈400ml(用利尿剂时〈800ml/d)消化道症状及出血倾向加重,水电酸4、多尿期:尿量增多超过2500ml/d(用利尿剂时>3000ml/d)为该期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