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幼儿应该掌握哪些美术知识

教幼儿应该掌握哪些美术知识

幼儿美术知多少?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绘画是幼儿表达行为的第二种语言。

喜欢绘画是幼儿的天性。

在那一双稚嫩的手下绘出的点和线,是幼儿对世界的梦想和认识。

成功的教育实践认为,幼儿期是儿童智力发展最快的阶段,同时也是能力可塑性最佳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科学合理的美术启蒙教育,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培养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快乐,使幼儿的潜力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

0-1岁
也许人们会问:对1岁以内的婴儿谈美术这门功课,是不是太早?当孩子能够握笔时,不妨给他一支笔,一张纸,让孩子认识笔,纸,以及在纸上能留下痕迹的感觉,用力不同的感觉。

最初最好用木炭条,因为它非常容易在纸上留下痕迹,即使孩子没有用很大的力气;然后再逐渐接触颜色,颜色从一种开始认识。

可以说,这时孩子的画画体验实际上是认识工具,材料和感觉的过程,不是创作的过程。

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孩子画画的认知过程,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孩子的绘画能力与成人有天壤之别。

如果我们不了解,就会犯很多错误,从而对孩子的绘画认知过程带来不利的影响。

1-3岁
美术的体验与音乐不同,从一开始就是孩子自己的创作过程,只是这个创作过程首先是发现的过程,即孩子发现笔,纸,颜色的存在,发现笔落在纸上的变化,有点,线,面的出现。

我们必须通过学习和思考,掌握为孩子提供恰当的材料,环境以及评价等正确的指导方法,帮助孩子逐渐接触新的材料,逐渐感觉这们的特点,掌握对它们的使用与控制。

孩子在体验涂鸦的过程中,是不会主动更换纸张的。

如果教师在旁边及时抢救他的作品,并给预鼓励。

除了画画,撕纸,折纸,搭积木,泥工等等等都是美术活动的多种表现形式,孩子通过多种体验,认识形状,线条,点,面。

3-5岁
让孩子更深入的去探索和体验,会做得越来越好,给孩子自己也不断有更好的作品,不论哪一种创作教师都应当帮孩子保留下他的作品,用相机拍摄就是一个好的方法。

慢慢地,孩子也会加入摄影这一行动中,探索和感觉又一种艺术活动。

6岁以后
按照主动和被动来分,美术活动可以分为欣赏和创作。

欣赏可以包括参观各种画展,艺术展示;读大师的美术作品,雕塑作品质;看自己的摄影作品和照片,以及电视里或者展览里的摄影作品;参观风景,建筑,园林,公园等等。

和家人一起谈论自己看后的感觉和体会。

创作涵盖了绘画,剪纸,雕塑,构建,摄影,书法等多种形式。

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

与此同时,教会孩子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创作技巧。

3-4岁幼儿美术知识技能的一般特点
1.观察笼统,缺乏辨别方位的能力,部分幼儿尚无创造图像符号的意识,部分幼儿作品已出现不规则的圆形,用圆来表示一切物体。

少数幼儿会在圆形上添加一些线条来表示一些物体的特征。

2.喜爱鲜艳的颜色,认识差异明显的颜色,例如红、黄、白、黑等,会说出3-4中甚至更多的颜色的名称。

对差异不明显的颜色常不能分辨,如蓝色与绿色。

喜欢用各种颜色在作品上涂抹,但在表现图像符号时,很少调换颜色,致使作品色彩单调。

3.作品上的每个图像都是独立的,没有共同的方位,不体会作品中各图像之间的关系,甚至会转动纸作画,画面一般都较杂乱。

4.从无目的的涂鸦开始进入有目的的涂鸦,思维缺乏稳定性,有时会不断地重复一种图像。

5.在摆弄工具和材料中体会乐趣,关心动作的过程,并不在乎表现了什么。

用手臂的动作帮助操作,不能控制动作的方向和力度。

教幼儿应该掌握哪些美术知识
绘画是人们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的一种艺术活动,幼儿从小就有喜好绘画的天性。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凡属人种都有图画之贡献,凡属幼儿都有绘画之兴趣,绘画是口语的先导,表达美感之良器。

”并指出绘画“可以表达幼儿的美感,可以发展幼儿的思想,增进幼儿的知识,还可以练习幼儿的目力和手力。

”绘画对发展幼儿智力、丰富幼儿知识、培养幼儿积极观察、大胆表现生活、养成良好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那么,我们应怎样进行绘画教学呢?
一、引导幼儿观察绘画
我国著名科学家李四光说过:“观察是获得知识的一个首要步骤。

”带他们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发现、去观察、去绘画。

二、培养幼儿的想象绘画
幼儿想象绘画,是在他们观察绘画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绘画形式,“意愿画”就是其中的一种。

“意愿画”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幼儿自己的意愿作画,即自己想自己画,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都在纸上表达出来。

根据幼儿自己的意愿和表现
三、发展幼儿的创造绘画
“创造”是由观察与想象加深而来,对于孩子,他们基本上是由老师引导启发来进行绘画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