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胎黄 PPT

胎黄 PPT

(1)湿热郁蒸 证候 面目皮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
皮,哭声响亮,不欲吮乳,口渴唇 干,或有发热,大便秘结,小便深 黄,舌质红,苔黄腻,指纹紫滞。 治法 清热利湿。 方药 茵陈蒿汤加味。
分型论治—常证
(2)寒湿阻滞 证候 面目皮肤发黄,色泽晦暗,或
黄疸持续不退,伴精神萎靡,四肢 欠温,纳呆,小便短少,大便稀溏 或呈灰白色,舌质淡,苔白腻,指 纹红。 治法 温中化湿。 方药 茵陈理中汤加减。
诸候·胎疸候》称为胎疸 元代曾世荣《活幼心书·卷中》
称为胎黄
【概述】
(四)范围: 中医的胎黄相当于西医的新 生儿黄疸
【病因病机】
胎禀不足 ❖生后感邪
湿热内蕴 熏蒸肝胆
湿热黄疸
邪毒炽盛 内陷厥阴
先天不足 脾阳虚弱 禀赋虚弱 湿热久蕴
寒湿内盛 阻滞肝胆
寒湿黄疸
气血瘀滞 瘀积黄疸
内阻肝胆
胎黄动风 神昏 抽搐
【临床表现】
生理性胎黄 60%足月儿、80%早产儿可 在在婴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7天最
明显,足月儿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 延迟至3~4周消退,黄疸程度轻,总胆红 素峰值足月儿<221μmol/L,早产儿< 256.5μmol/L,一般情况好,须排除病理 性黄疸。
【临床表现】
l天内出现,程
【诊断要点】
【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治疗原则 分型论治
辨证要点
1、辨生理性与病理性:根据黄疸出 现消失时间、程度、全身症状辨。
2、辨阳黄与阴黄: 阳黄:若病程短,皮肤黄色泽鲜明,舌
苔黄腻。 阴黄:若黄疸日久不退,色泽晦暗,便
溏色白,舌淡苔腻。
辨证要点
3、辨病因: 湿热郁蒸:病程短,发黄鲜明,舌红
现代医学的认识
(四)病理性黄疸的发病机理 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多 由于肝细胞摄取及结合胆红素的功
能低下 肝细胞排泄障碍或胆管受阻 1. 病理性黄疸游离未结合胆红素浓度
过高,引起脑红素脑病(核黄疸)
(五)病理性黄疸的原因
l.感染性
(l)新生儿肝炎 大多因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或 通过产道时被感染 ,巨细胞病毒(CMⅤ)乙肝 病毒等较多见 ,其他如风疹、单纯疱疹、柯萨 基和EB病毒、梅毒螺旋体、弓形体亦可引起
(五)病理性黄疸的原因
(3)其他 ①母乳性黄疸: 机理:过去认为本症是由于母乳中孕二醇
或不饱和脂肪酸抑制了胆红素与葡萄糖 醛酸结合所致,1986年有人发现此种母 乳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特高,使胆 红素在肠道重吸收增加而引起母乳性黄 疸。
(五)病理性黄疸的原因
(3)其他 ②药物性黄疸 如由维生素K3、K4(>10mg/日) 新生霉素 樟脑丸(萘)等
分型论治—变证
(2)胎黄虚脱 证候 黄疸迅速加重,伴面色苍黄、
浮肿、气促、神昏、四肢厥冷、胸 腹欠温,舌淡苔白。 治法 大补元气,温阳固脱。 方药 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
【 西医治疗】
降低胆红素含量 增加白蛋白与胆红素联结 治疗原发病
一、降低胆红素含量
1.光照疗法
(1)原理 (2)目的 (3)光源的选择
度较重,足月儿总胆红素>221μmol/L,早产
儿>256.5μmol/L,或每日上升>85.5μmol/L
,结合胆红素>26μmol/L,持续时间长, 。
患儿一般情况差,常伴精神萎靡,纳呆,以及
兼有相关的病证,其黄疸不会自行消退,一般
病情较重,预后欠佳。
【临床表现】
下列任一情况均应考虑为病理性黄疸: 1.黄疸出现过早(24h内) 2. 黄疸重,足月儿>221μmol/L,早产儿>
(五)病理性黄疸的原因
(3)其他 ①母乳性黄疸: 发生率:0.5%~2%, 多于生后4~7天出现黄疸,2~3周达高峰 。
血清胆红素可>342μmol/L(20mg/dl),无核黄疸 报告。
停止哺乳24~72小时胆红素即下降50%,3天仍 不明显降低者可除外母乳性黄疸 。胃纳好,体 重增加,无引起黄疸的其他病因。继续哺乳l~ 4月胆红素亦降至正常。
分型论治—常证
(3)气滞血瘀 证候 面目皮肤发黄,颜色较深而晦暗无华,
日渐加重,右胁下痞块质硬,大便溏薄 或灰白色,肚腹膨胀,青筋显露,或见 瘀斑、衄血,唇色暗红,舌见瘀点,苔 黄,指纹青紫。 治法 化瘀消积。 方药 血府逐瘀汤加减
分型论治—变证
(1)胎黄动风 证候 黄疸迅速加重,嗜睡、神昏、
抽搐,舌质红,苔黄腻。 治法 平肝熄风,利湿退黄。 方药 羚角钩藤汤加减。
【诊断要点】
3.以直胆升高为主,或虽间胆升高明显,而直胆 >25.65μmol/L者,考虑败血症、宫内感染引 起的新生儿肝炎,应查肝功能和乙肝系列,并 做病毒学检查。
4.长期严重阻塞性黄疸应考虑胆道闭锁,胆汁淤 积综合征,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5.长期间胆升高应考虑母乳性黄疸,半乳糖血症,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苔黄腻;
寒湿阻滞:病程长,黄色晦暗,舌淡 苔白腻;
气滞血瘀:黄色晦暗,日渐加重,右 胁下痞块质硬,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暗红,或见瘀 点瘀斑。
治疗原则
利湿退黄为基本法则。
根据阳黄与阴黄的不同,分别治以清 热利湿退黄和温中化湿退黄,气滞 瘀积证以化瘀消积为主。出现胎黄 虚脱、胎黄动风变证,应中西医结 合综合救治。
分型论治—常证
现代医学的认识
(一)胆红素的正常代谢(复习) 1.胆红素的生成(Hb 间疸) 2.胆红素的运送(白蛋白) 3.胆红素的摄取(Y.Z蛋白) 4.胆红素的转化(间疸 直疸) 5.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肠 肝 肠)
现代医学的认识
(二)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1.胆红素生成过多: 新生儿: 8.5mg/kg/d ;
胎黄
【概述】
(一)定义:胎黄是以婴儿出生 后皮肤面目出现黄疸为特征的病 证,因与胎禀因素有关,故称 “胎黄”或“胎疸”。
【概述】
(二)发病情况 1.发病年龄:新生儿 2.临床分类:生理性及病理性(后
讲) 3.预后:生理性预后好,病理性相对
的预后较差
【概述】
(三)命名: 隋代的《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
一、降低胆红素含量
4、提早开奶,胎粪排出延迟者灌 肠。
5、中药。
二、增加白蛋白与胆红素的联结
1、输血浆(25ml/次)或白蛋白 (1g/Kg/次),连用3天。
2、纠正酸中毒 3、避免使用夺位药物:磺胺、
VitK、水杨酸类
三、治疗原发病
1、新生儿溶血病 (1)已经发生溶血:换血、光疗、
中药、激素、丙种球蛋白(1g/Kg, 于6~8小时静滴) (2)产前诊断溶血:提前分娩、母 服酶诱导剂
三、治疗原发病
2、新生儿败血症:积极控制感染, 退黄视病情用光疗、酶诱导剂、 换血等。
3、先天性胆道闭锁:手术
三、治疗原发病
4、新生儿肝炎:无特效药,注意 营养,补充多种维生素(A、D、 K、E),试用激素。
课后思考(作业)
什么是生理性黄疸和病 理性黄疸?
新生儿l周内形成直接胆红素功能差, 故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1~2周后始 见未结合胆红素与结合胆红素均升高,如 主要由于肝细胞受损而无溶血,则可以结 合胆红素升高为主
(五)病理性黄疸的原因
l.感染性 (3)其他 尿路感染、先天性疟疾等。
(五)病理性黄疸的原因
2.非感染性
(l)新生儿溶血病 是由于ABO、Rh或其他血
型不合所致的免疫性溶血性黄疸。黄疸出现早, 多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ABO溶血病可在第 2~3天出现。ABO溶血多轻,Rh溶血较重。 轻者除黄疸外,可无其他明显异常,重者贫血 明显,同时有水肿、心衰、肝脾大,甚至死胎。 确诊须进行母、婴血型鉴定和血清抗体检查。
(五)病理性黄疸的原因
2.非感染性 (2)胆道闭锁 多由于宫内病毒感染 导致生后进行性胆管炎、胆管纤维化和胆管闭 锁。出生时胎粪正常,甚至在生后4周粪色始 转白。黄疸常在出生2周后明显,且进行性加 深,常呈黄绿色,粪色由浅黄变白,尿色逐渐 加深。肝大明显,边缘较硬而光滑。3个月后 逐渐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6个月后出现门脉 高压、脾功能亢进,以后死于肝功能衰竭。
胆红素还原成胆素原(尿胆元、粪胆元等); 新生儿肠内β葡萄糖醛酸酐酶活性较高,可使
结合胆红素分解,重新变成未结合胆红素,迅 速通过肠道吸收进入血循环而达肝脏。
上述原因使新生儿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 力仅为成人的1%-2%,极易发生新生儿黄疸。
现代医学的认识
(三)新生儿黄疸加重因素
①饥饿:由于葡萄糖不足,缺乏与胆 红素结合的葡萄糖醛酸;②缺氧:胆 红素的结合过程中几乎每一步都需 要氧;③便秘:胎粪排出延迟可使 其中胆红素经肠壁吸收增多而加重 黄疸(胎粪中胆红素含量为足月儿每 日胆红素产量的5~10倍);
现代医学的认识
(三)新生儿黄疸加重因素
④失水:血液浓缩使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
⑤酸中毒:胆红素与白蛋白联结能力与血 pH成正比,pH7.4时,1mol的白蛋白能与 2mol的胆红素联结,PH7.0时,胆红素 与白蛋白完全分离;
⑥体内出血:如头颅血肿、颅内出血、广泛 皮下出血等,红细胞破坏后所产生的胆红 素被吸收而加重黄疸。
256.5μmol/L ; 3.黄疸持续过久(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4.黄疸退而复现 5. 结合胆红素>26μmol/L。
【诊断要点】
1.疑诊为病理性黄疸者均应测定胆红素。 2.生后48小时内发病,以未结合胆红素
升高为主者,考虑溶血病和宫内感染, 应鉴定母婴血型,做溶血项目检查,或 同时做血培养。
(4)光照亮度:160~400瓦
(5)箱内温、湿度 (6)光疗指征
(7)光疗操作
(8)光疗时间
一、降低胆红素含量
2、肝酶诱导剂 苯巴比妥,4~8mg/kg·d,分2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