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BIM技术的建设工程监理精细化管理研究

基于BIM技术的建设工程监理精细化管理研究

基于BIM技术的建设工程监理精细化管理研究
发表时间:2019-08-05T17:00:11.0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作者:李延良
[导读]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建筑信息技术模型成为构建建设行业与互联网技术衔接的重要手段。

青岛好伴劳务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266300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建筑信息技术模型成为构建建设行业与互联网技术衔接的重要手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浪潮在各大领域席卷,在整个建筑市场实现信息化已经是不可避免。

在监理过程中,BIM技术已经成为首选。

本文将从BIM技术的应用点介绍出发,分析工程监理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工程监理;BIM技术;应用
引言
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的监理方的工程监理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以及由较大的发展空间。

结合工程监理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分析BIM在实践中的应用方向和策略,是现阶段工程监理的重要研究方向,对发展建筑行业信息化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1、BIM技术综合分析
BIM技术即为建筑信息化模型,属于较为完整的信息模型,可以将工程项目各个阶段的信息参数集合到一个信息模型中,便于使用,促进各个专业的协同工作,减少运作成本,保证工程质量。

1.1可视化
可视化是BIM技术应用中的一大显著特征,为工程项目提供可视化思路,以线条构件形成三维立体实物图呈现出来,无论是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或是工程监理,都可以根据这一信息模型开展工作,形成有效的信息依据,而工程设计、施工和后期运营都可以在可视化环境中实现,保证工程质量。

1.2模拟性
BIM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极强的模拟性,这里所说的模拟性并不单单指模拟设计的建筑物模型,还包括模拟无法操作在真实世界的所有事物。

在设计阶段中,引入BIM技术模拟建筑各个系统,包括节能、紧急疏散、热能传导等系统中;在施工阶段中,引入BIM技术进行4D模拟,结合施工组织来重现实际施工,以确定最为合理的施工方案。

1.3优化性
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和后期运营都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BIM技术是不断优化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可以优化项目方案,结合项目设计与投资回报分析,计算设计变更对投资回报形成的影响,便于业主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满足自身需求。

另一方面则是特殊项目的设计优化,包括幕墙或是大空间等异型设计,降低施工难度,优化施工方案。

2、工程监理BIM的应用点及应用策略
2.1工程监理BIM应用流程
在建筑施工之前,负责工程监理的部门需要事先通过BIM进行模型演练,实现预测分析,有效的避免工程返工的问题出现以及预防一些突发情况,并作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在工程实施期间,BIM技术用于施工现场的全方位监测管理,对现实施工程进行检测与验收,并及时做出修正。

在监管部门的专业协调下,不断优化工程项目,打破传统的工作模式,实现全方位先进检测管理。

2.2明确监理内容
在工程监理BIM技术应用中,主要以事前控制为主,利用BIM技术可视化、模拟性以及优化性等特点,通过4D施工信息模拟、编制材料明细表以及关联各项监理文件等功能,优化监理内容,实现现场施工信息的智能化管理。

其监理内容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图纸会审和模型会审。

审核设计模型,分析模型中的复杂节点和管线,全面分析施工可行性,并为后期运营提出监理意见。

第二,审查复杂的施工方案。

模拟施工流程、关键阶段和施工技术,进一步论证和核查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符合性,事前交底,确定监理优缺点,提高工程质控的针对性。

第三,施工进度管理。

利用BIM技术,构建4D施工进度模型,更新施工工况与施工进度计划,对比虚拟进度和实际进度,及时发现偏差,并研究偏差来源,及时控制,并为材料采购或是大型设备的进出场提供意见。

第四,施工质量管理。

以复杂阶段和验收过程为主,引入平行检验工具进行辅助管理,构建施工配置模型,对现场施工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施工质量问题并解决,形成现场资料相关联的管理文件,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控制提供信息依据。

第五,工程量变更统计,根据现有模型深度与精度,计算BIM模型中的工程量,明确增减工程量对工程工期和费用等方面的影响,将工程变更和实体模型有效连接。

第六,竣工模型审查。

提交并整合竣工模型,将竣工模型、竣工图纸与实际现场施工成果进行对比,实现一致性审查。

2.3优化应用方法
在工程监理中,为了加强工程信息的共享和交换,将建立业务和BIM技术有效融合在一起,依托于BIM技术,开发工程监理管理平台,实现工程监理BIM技术的应用。

在设计BIM技术工程监理管理软件的过程中,以监理流程为导向,通过BIM模型的信息载体,贯彻到工程监理工作中,为日常监理工作提供有效支持,提高监理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3、BIM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
3.1应用BIM模型对设计阶段进行会审
在设计阶段中,建筑结构尺寸直接影响建筑后期的使用功能和美观效果,而在CAD中的2D图纸中无法发现结构瑕疵,这就需要监理方在审查设计文件时,引入BIM技术,审查图纸中的楼层梁和楼梯梯段,直接判断楼层梁到梯段垂直距离。

这主要是因为CAD平面图很容易造成差误,由于图纸失误而造成的返工,在工程建设中屡见不鲜。

监理人员要加强增值服务,构建工程监理BIM模型,浏览模型后及时发现模型中的问题,建设单位提交后,由设计单位进行核定,适当修改,保证设计文件的质量。

3.2应用BIM对关键节点进行检测
通过BIM中的3D模型,可以帮助监理方模拟工程施工中的复杂节点与关键技术,施工方通过技术交底,检查施工过程,再加上可视化思路,把平面构件以3D立体实物的形式进行展示,便于技术工人理解和观察,根据步骤讲解安装过程,实现对关键节点或是复杂节点的质量控制。

由于工程项目屋顶设置天窗设计,数量较多,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较为复杂,监理方可以通过BIM模型来掌握图纸,督促技术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并对比实物和模型进行有效监督,核查复杂节点关键技术是否按照图纸进行操作,保证工程各个阶段的质量水平。

3.3应用BIM进行质量控制的优化
在建筑工程实施阶段,如何保证工程的质量时检测方的首要检测对象。

在施工过程中,很多细节性的问题都可能带来比较麻烦的质量问题。

监测方可以借助BIM技术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全方面模拟,对于给出的参数进行咨询。

在施工中途阶段要定期进行预测监测,检查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

此外,在一些施工期间的方案也可以不断进行模拟,提供更加合理有效的方案。

3.4应用BIM在交接过程中进行监管
整个工程中,最为关键的部分还是最后的交接过程。

监理方要对施工方的工程做最后的接收,在这个过程如果有问题没有及时发现造成的损失将是难以估量的。

监测人员借助BIM技术,明确整个工程中的控制要点,通过与施工技术人员交流。

在实际验收过程中,在利用BIM模型进行最后审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整改。

减少后期不必要的麻烦。

且在最后验收过程中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把控,对于整个工程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工程监理过程中,为了提高监理服务质量,可以引入BIM技术,发挥出BIM技术的可视化、优化性以及模拟性优势,审查设计文件,控制节点质量,预防质量通病,辅助现场验收,,根据项目要求和工程属性,加强对各个项目开展环节的监督和审查,提高监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证工程项目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崔晓铭.基于BIM技术下建设工程监理精细化管理的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8(31):170-171.
[2]李元桂.基于BIM技术谈建设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J].山东工业技术,2018(10):23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