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祥旭考研-北交大计算机研究生就业。。。

新祥旭考研-北交大计算机研究生就业。。。

我是今年四月份毕业的计算机硕士,去年可能是我这短暂人生中经历过的最忙碌最辛苦的一年。

这一年里收获了很多,也有很多感悟。

一直也希望把这些经历感悟记录下来,分享给有需要的学弟学妹们。

我想假如我之前能得到更多前辈经验的分享,也许我能避免一些弯路。

下面我对我的求职经历简要回忆一下,各个公司的求职时间可能有交叉。

WAP这是一家日本公司做ERP的,全称应该是叫Works Application。

我投递这家公司的时候刚上研二,也就是14年秋季的时候。

当时在论坛上看到这个公司的招聘帖子,薪酬直接写在了招聘细则里,被它的高薪吸引(650W日元,14年的时候那个薪水确实很吸引人)。

同时这个公司的offer可以保留两年,所以假如我当时(14年秋季)拿到offer,16年毕业时那个offer依然是有效。

于是,我向这家公司投递了简历。

投递之后,很快会收到两道算法题,任选一道解完之后再发回去,它会对你的解法进行检测,假如没有bug的话,就会通知你到现场去面试了。

我记得当时是一道c++的题和一道java的题,并不是很难,算是比较基础的那种。

而且时间很宽松,会给你几天的时间。

没过几天,就接到现场面试的邀请。

这个公司的研发中心在上海,因此面试官是从上海飞过来花两天的时间面试北京的候选人。

当时的面试地点是在北邮附近的一家酒店,离学校很近。

面试官都是日本人,因此面试交流都用英语。

面试写代码是在笔记本上,你的屏幕会共享到面试官的电脑屏幕上,因此你的整个编码过程,面试官都在观察。

第一面是一个年轻的男工程师,稍微寒暄了两句,就出了一道算法题,并放了一个倒计时钟在旁边,告诉我有15分钟的时候完成编码、测试。

开发环境是ubuntu,IDE是codeblocks,当然用vim也行(我当时用的vim)。

由于这是我的第一次求职面试,当时还是挺紧张的,写代码的时候思路也不是特别清晰,不过所幸在15分钟内还是完成了编码测试。

然后面试官出了一些测试用例,来测试我的代码。

紧接着,面试官在刚才问题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改,加大了难度,重新计时。

这个时候我已经不是特别紧张了,很快就写完了代码,并设计了几个测试用例进行测试。

我把代码提交给了面试官,面试官也觉得没有什么问题。

然后,面试官进一步对问题进行了升级,还是15分钟计时。

最后变成了一个简单的动态规划问题,在纸上画完状态转移,很快就写完了代码。

面试官做了简单的测试,也觉得没什么问题。

这时候第一面差不多也就结束了,40分钟左右,3道不算难的算法题。

第一面完了之后,被叫到另一个屋子完成一份测验试卷,好像也有时间限制,都是一些数学题(概率题比较多)。

不过我还没有做完,就被叫出去参加第二面。

第二轮面试官的级别比第一轮要高,流程还是一样,一个算法题,然后15分钟计时。

是一个求公共子串的问题,我看一共才15分钟应该不会要求我写KMP,于是我就写了一个暴利解法。

解完测试过了之后,面试官升级了一下问题,难度比之前提高了一些,但还是控制在了15分钟可以写完的程度。

写完之后,面试官做了一些测试。

这个公司招聘效率很高,面试通过之后工作人员带着我来到另一个屋子,公司的一个高管会跟你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比如职业的规划等等。

然后现场就会把纸质的offer发给你,在两年之内这个offer都是有效的。

工作地点是在上海、东京或者新加坡。

不过第一年是要待在上海的。

感觉这个公司面试的题的难度一般,只是对速度会有比较高的要求。

做的产品也更偏向传统行业,跟互联网并不是特别紧密。

Google找了一个大我很多届的学长帮我内推了google,免去了参加线上笔试的环节。

其实那个学长并不认识我,我只是在linkedin上搜到了他。

不过学长还是很热心,内推了我的简历。

但内推也只是能保证hr能看到你的简历,能不能拿到面试机会还是hr说了算。

幸运的是,内推没多久,hr就帮我安排了电话面试。

面试时间是在早晨7点,因此应该是美国总部那边的面试官。

电话面试当天很紧张,因为从来没有经历过电话面试,而且还有可能是英文的电话面试。

因为面试时间太早,因此不方便在宿舍面试,我早早就跑去了实验室。

编码是在google doc 上完成(需要翻墙),面试开始前,我的翻墙软件突然不好使了,弄得我好紧张。

很准时的就接到了美国那边打过来的电话,面试官是个中国人,可能是hr特意安排了中文的电话面试吧。

简单寒暄了几句之后,面试官基于我以前做过的一个项目出了一个系统设计题,和面试官来回讨论了好几种设计方案,每种方案的优缺点。

讨论了大概20分钟,总算得出了一个比较满意的设计方案。

紧接着面试官出了一道算法题,我很快给出了一个解法,但不是最优的。

然后面试官给了一点提示,感叹这个题确实非常巧妙,很快写完了代码,面试官也觉得代码没有什么问题。

这时候电话面试差不多就结束了,面试官似乎还比较满意。

Google效率很高,没过几个小时就接到hr电话准备安排现场面试了。

现场面试是先面两轮,如果表现不错,会几天之后再安排两轮。

这四轮都表现不错的话,会把材料报到总部的hc(hire committee),然后会决定有没有offer。

现场面试那天,早早来到了google 北京的office,这也是第一次参观google的office,感觉装饰也是挺有风格的。

面试官都是从总部飞过来的,可能等面完这一批校招的候选人之后,再回总部吧。

第一面的面试官是96级清华的毕业生,在youtube部门工作。

寒暄的时候都说的中文,面试开始之后就必须用英语了。

面试时会发给你一台笔记本,然后在google doc上编码。

面试官在google doc上敲了一段c++代码,然后让我在里面挑错。

没想到还有这种面试形式,也有可能作为热身环节。

我糊里糊涂说完几点之后,面试官也没做什么评价。

然后出了一道算法题,是leetcode上的原题,并不是很难,但有一些比较巧妙的细节。

当时我也比较紧张,思路不是特别清晰,总算是磕磕绊绊写完了代码。

然后和面试官讨论了一下测试用例的设计,时间差不多就到了。

第二面也是一个中国人,在google里做开源项目。

上来什么也没说,直接出了一道题。

解法并不是很难,但是代码写起来稍微有一些复杂。

先跟面试官描述了一下解法,面试官表示可行,面完一面之后状态变好了一些,很快写完了代码,然后和面试官讨论了测试用例。

然后面试官紧接着出了第二道题,有点类似于一个脑筋急转弯,经过几分钟的讨论后,发现了规律。

代码很简单,很快就写完了,然后设计了几个测试用例。

两面结束后,当天的面试就结束了,本来还以为能蹭一顿午饭吃,结果直接就被送出来了。

Google的反馈很快,当天下午就接到hr的电话,说前两轮面试表现不错,马上安排了第三天后面的两轮面试。

第三面是个白人小哥,在google做search,可能不是美国人,因为英语听起来稍微有点难懂。

上来节奏很快,什么都没说直接出了一道题。

看起来挺简单的,然后我犯了面试中的大忌,使用了题目中没有的假设,并且十分着急就开始编码。

等到我代码快写完时,才发现这个问题。

然后赶紧跟面试官确认,发现确实自己的假设有误。

我想这会我给面试官的印象已经不太好了,后来我用比较复杂的解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现在看来这个问题其实挺简单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没有想到更简单的方法,可能就是脑子卡壳了吧。

不过面试官不动声色,所以在当时我并不知道我给出来的解法其实是不够好的。

然后面试官讲问题升级到了多机环境中,和面试官讨论了很久,总算找到了一个解决方案。

这个时候差不多还剩15分钟,面试官又出了一道题,并不难,但我又给出了一个不是最优的解法。

在当时,我感觉这一轮面试应该还行,因为出的三个问题都解出来了。

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整个过程跟面试官的互动都没有做的很好,还犯了不少的错误。

第四面是个中国人,看起来比较年长了。

让我首先做了一下自我介绍,前面三面都没有让我做过自我介绍。

完了之后出了一道算法题,我很快给出了一个解法,也写完了代码。

但是面试官让我对内存进行优化,我提出了很多种方案,到最后也没有想出让他满意的方案。

其实现在想起来还挺可惜的,可能还是面试那天状态不算特别好吧,思维有点卡壳。

面试完了没几天,就接到hr的电话,面试不太理想,就不走后续流程了。

现在想想确实还是可以做的更好吧,之后从其他候选人那获得的信息来看,google去年在大陆的招聘名额确实少了很多,很多通过了面试的人,最后也没有拿到offer。

微软微软可能算是现在唯一在中国有大规模招聘的美国IT巨头了,每年三月份左右,微软会启动面向应届生的预科生计划。

面试通过之后就算是进入校招的绿色通道了吧,可以更早的拿到offer。

去年报名之后,先参加了一场线上的笔试。

四道算法题,笔试表现不错的会被邀请参加面试。

我当时做了240分,估计也就中等水平吧。

笔试完了一两周之后,接到现场面试的通知。

第一面的面试官看着挺年轻的,估计也是刚毕业没几年。

聊了几句做过的项目之后,出了一道算法题。

很经典的一个问题,不是很难,很快写出了代码。

然后面试官做了一下升级,加大了难度,依然是个很经典的问题,不是很难。

写完这个之后,面试官又升级了难度,问题变得复杂了不少。

时间已经不够写代码了,所以只讨论了一下思路,这过程中面试官也给了一些提示,才得到比较满意的解法。

第二面是个帅气的男工程师,简单聊了一下项目。

出了一个带实际应用场景的问题,要求计算出需要多少台机器,每台机器的使用内存等等。

最后在纸上写了核心算法的代码。

感觉问题还挺新颖的,可能是他们实际工作中曾经遇到的问题吧。

第三面是个中年工程师,感觉应该级别挺高的。

上来什么都没说,就出了一道算法题,现在想起来都觉得这道题确实很巧妙,代码很短,但是有很多需要处理的细节。

确实很能考验面试者的思维和代码能力。

在尝试了很多种解法后,终于找到了满意的解法。

然后写代码花了很多时间。

面完之后,还没回到学校就接到了微软的电话,说面试表现不错。

之后又和一个部门的高管面了一面,这一面比较简单,没问太多技术上的问题,就大概聊了聊他感兴趣的话题。

随着google在中国的缩招,facebook在中国的停招,所以有很多想翻墙去美帝的应届生会直接申请微软美国。

现在回过头来看,再来一次的话,我也会尝试直接申请微软美国吧。

百度我一个高中同学在百度网页搜索部的rank组实习,他觉得这个组不错,正好有内推的机会,就让我也去试试。

每次收到百度hr的邮件差不多都快半夜12点了,而且面试安排在了周末,看来BAT的工作强度真是名不虚传。

第一面是个操着东北口音的男工程师,感觉很亲切。

上来聊了聊项目,让我推导SVM 算法。

当时我已经决定不找与机器学习相关的工作了,所以对这些东西没有做任何准备,于是我直接跟他说我已经忘了。

然后出了几个很基础的算法让我写(floyd等等),之后从他们的实际工作中抽象了一个问题,给出了一个算法,分析了一下复杂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