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专题复习一、基础知识1、显微镜的构造(1)目镜、(2)镜筒、(3)物镜、(4)转换器、(5)物镜、(6)载物台、(7)压片夹、(8)通光孔、(9)遮光器、(10)反光镜、(11)镜座、(12)镜柱、(13)镜臂、(14)粗准焦螺旋、(15)细准焦螺旋2、显微镜的使用(1)取出右手抓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桌上离桌边约10厘米左右(2)对光使目镜——镜筒——物镜——通光孔——遮光器上的孔——反光镜调节在一直线上,反光镜对准光源,可看到有一个明亮的视野。
(3)放置装片(4)观察先用低倍镜:成像距离(1.5cm—2cm);后用高倍镜:成像距离(挨近装片)二、试题练习(一)历年高考试题1.(98·上海)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落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调节器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 B )A.反光镜未调节好B.标本切得厚薄不均C.细调节器未调节好D.显微镜物镜损坏2.(01·上海)某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见视野中有甲、乙、丙三异物。
为判断异物的位置,他先转动目镜,见甲异物动,然后转换物镜,三异物仍存在。
据此,三异物可能在(AD)A.目镜B.物镜C.反光镜D.装片3.(04·广东)取生长健壮的小麦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欲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末几个时期(C)A.应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B.如果在低倍镜下看不到细胞,可改用高倍物镜继续观察C.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D.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增加视野的亮度4.(2005·江苏·26)观察细胞中染色体行为并计数时,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A.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B.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减少进光最.调焦观察C.低倍镜对焦,转用高倍镜,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减少进光量,调焦观察D.高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增加进光量,绸焦观察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显微镜的正确使用的方法。
解析: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是:安放、对光、观察。
观察时先使用低倍镜对焦,因为低倍镜下观察的范围大,便于寻找观察目标,找到观察目标后,应将目标移到视野的中央,然后转用高倍镜观察,转用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因此需要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
选A。
5.(2005·上海·28)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
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A.2个B.4个C.8个D.16个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显微镜的有关知识。
解析:物镜由10×换为40×,放大的倍数扩大了4倍,横竖均放大4倍,则视野不变的情况下,细胞数目变少16倍,所以的检测到的细胞数目为64/16=4个。
选B。
6.(2005·广东·14)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以下操作错误的是()A.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B.只有脂肪的鉴定需要使用显微镜C.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不需要加热D.使用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最好是现配现用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有机物的鉴定。
解析:三个实验中只有脂肪的鉴定需要使用显微镜,只有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是在水浴过程中观察试管中溶液产生砖红色沉淀。
同时使用的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最好是现配现用。
选A。
7.(2005·上海·36)下面是以小麦为材料所进行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4)小麦幼根吸水能力最强的部位是区,用显微镜观察此区的徒手纵切片,可见到该区已分化出木质部,其中输送水分的是。
(5)为了研究小麦染色体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应以显微镜观察并计数小麦根尖的分生区处于期的细胞染色体。
若以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培育中的小麦幼苗根部,则此根尖分生组织细胞中的染色体与处理前相比较,其数目。
(6)若利用小麦的根毛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由于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调节显微镜的措施是:。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材中几个基本实验的知识。
解析:(4)植物吸水的部位是根毛,运输的结构是导管。
(5)观察染色体应选择有丝分裂中期,此时染色体排在细胞中央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
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而是染色体体数目增加一倍。
(6)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可使光线变暗,可产用的措施是缩小光圈或平面反光镜换凹面反光镜。
答案:(4)根毛导管(5)有丝分裂中增加一倍(或原来的两倍)(6)缩小光圈或换平面反光镜(二)显微镜的操作试题1.在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发现视野的右上方有一典型的分裂中期的细胞,要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装片推向()A.右上方B.右下方C.左上方D.左下方参考答案:A。
根据显微镜所成物像为倒像的原理,实物移动方向与视野内物像的移动方向恰好相反,该细胞在视野的右上方,要移至正中,物像的移动方向为左下方,因此,装片应推向其相反方向。
2.显微镜镜头盒中有4个镜头。
甲、乙镜头一端有螺纹,丙、丁皆无螺纹,甲长3cm,乙长5cm,丙长3cm,丁长6cm。
问:调好焦距以后,物镜与装片之间距离最近的是,在同样光源条件下,视野中光线最暗的一组镜头是。
参考答案:乙;乙和丙。
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可知,甲、乙镜头一端有螺纹为物镜,丙、丁无螺纹为目镜。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工作距离越短,即与装片之间的距离越近。
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在同样光源条件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光线越暗。
3.正确的显微镜操作步骤是()①对光②装镜头③放置④升镜筒⑤降镜筒⑥低倍镜观察⑦调细准焦螺⑧寻找物象A.③②①④⑤⑥⑦⑧B.③②①⑤④⑦⑧⑥C.②③①⑤④⑦⑥⑧D.②③①④⑤⑧⑦⑥4.使用显微高倍镜观察的顺序是()①顺、逆时针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调清物象为止②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在低倍镜下看清物象,要把目标移到视野中央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③①D.③①②5.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A.高倍镜下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中细胞质流向应是顺时针的B.为观察低倍视野中位于左下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再换用高倍镜C.用显微镜的凹面反光镜反光,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更多,但细胞更小D.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先用低倍镜,再换用高倍镜6.一台普通光学显微镜,接物镜为45×,接目镜为10×,图象放大倍数为:()A.45B.150C.450D.3007.在光学显微镜下,选用6倍目镜和5倍物镜观察一个直径为1mm的小圆点:()A.面积约为30mm2B.直径约为3cm C.面积扩大到30倍D.直径约为11cm 8.在低倍镜下观察标本时视野明亮,物象清晰,但转换高倍镜后物象模糊,此时应:()A.移动装片B.调节反光镜C.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D.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9.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片细胞,低倍显微镜视野与高倍显微镜视野相比、其特点是:()A.亮,细胞数目多,形体小B.暗,细胞数目多,形体小C.亮,细胞数目多,形体大D.暗,细胞数目多,形体大10.在低倍镜下,发现视野内有一污点,移动装片后,污点位置不变;转换高倍镜后污点消失,由此可以判断污点的位置在:()A.低倍物镜B.高倍物镜C.目镜D.装片11.当已在低倍镜下看到某一目标后,想换高倍镜对其进一部观察,正确的操作应该是()A.先在低倍镜下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然后边观察边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B.不用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即转换高倍镜,然后边观察边用细准焦螺旋轻轻调整焦距C.先将目标在低倍镜下移到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然后边观察边用细准焦螺旋调整焦距D.先转换高倍镜,然后边搜寻目标边用粗细推焦螺旋调整焦距,直到看清物象为止。
12.(06·肇庆一模)在光线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实验,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
为便于判明,此时应()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13.有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有4个镜头,甲、乙一端有螺纹,甲较长,乙较短,丙、丁无螺纹,丙较长、丁较短,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宜选用()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答案:1、A2、3、B4、B5、D6、C7、B8、C9、A10、A11、C12、D13、C(三)与显微镜有关的试题1.(06·东莞)下图为显微镜下黑藻细胞的细胞质环流示意图,视野中的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则实际上,黑藻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和细胞质环流的方向分别为:()A.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B.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C.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D.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2.(06·苏州)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作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A.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容易得到 B.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在水中容易涨破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膜结构D.哺乳动物的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3.(06·深圳高级中学)用显微镜观察黑藻幼叶的细胞质时,可以看到叶绿体随细胞质的流动而流动,如果改变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大大增强时,叶绿体除了随细胞质流动外,还可看到何种体位上的变化?()A.椭球形的长径与光线垂直B.椭球形的长径与光线平行C.叶绿体的长径与短径与光线的关系是随机的D.椭球形的短径与光线平行4.(06·潮州调研)很多实验中必须先制作玻片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下面的实验过程错误的是()A.细胞质流动观察: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B.脂肪鉴定:切取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C.质壁分离观察:撕取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D.有丝分裂观察:解离根尖→染色→漂洗→制片→观察5.(06·珠海)现有一张团藻细胞有丝分裂永久装片(经凉干后固定而成)。
某同学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时,确认某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前期。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含水最多,能看见中心体B.含水最多,看不见中心体C.含蛋白质最多,能看见中心体D.含蛋白质最多,看不见中心体6.(06·梅州)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用光学显微镜能够观察到染色单体的时期是()A.间期和分裂期B.间期和前期C.前期和中期D.前期和末期7.(06·惠州)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植物细胞,都能看到的结构是()A.赤道板、染色体、细胞膜B.纺缍体、赤道板、同源染色体8.右图为电子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某细胞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