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德彪西教案【篇一:高中音乐备课笔记: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二中音美备课组执教人:教学内容:1.《海上——从黎明到中午》(选自德彪西交响音画《大海》第一乐章)2.《波浪的嬉戏》片段(选自德彪西交响音画《大海》第二乐章)3.《海洋与辛巴德的船》片断(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曲)4.《月光》(选自德彪西钢琴曲背景音乐)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欣赏柯罗和印象派画家莫奈的美术作品,能初步了解印象派绘画的风格特征。
2.通过对比欣赏《波浪的嬉戏》和《海洋与辛巴德的船》片断,能初步感受到印象主义音乐与民族乐派不同的风格。
3.通过简介印象主义音乐,了解其代表性人物德彪西及他的一些代表作品。
4.通过欣赏《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乐曲三段的主题音乐,能从乐器音色、旋律等方面对印象派音乐的风格特点有所了解。
5.通过完整欣赏《海上——从黎明到中午》,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对大海的意象,进而对印象主义音乐有一个初步的理性认识。
6.通过对印象主义音乐理解和探讨,能进一步产生感受和体验印象主义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教学设计意图:“印象主义音乐”是《音乐鉴赏》第十一单元的重要内容,本课时主要关注的是这一流派代表人物德彪西的音乐。
本节课从对比欣赏印象派绘画作品和和印象派音乐作品入手,尽管这二者分属于不同门类的艺术,但在艺术思想、创作手法上都有共通之处,从他们的作品中能够找出共同的特征,这也为学生认识、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渊源及其基本特征提供了条件。
本节课借助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内容方面做了一些整合,除课本上的《海上——从黎明到中午》(选自德彪西交响音画《大海》第一乐章)一个乐曲外,另外还选择了《波浪的嬉戏》片段(选自德彪西交响音画《大海》第二乐章)和《海洋与辛巴德的船》片断(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曲),通过印象主义音乐与民族乐派音乐的比较,让学生感受到它们的不同,这同样为学生认识、了解印象主义的风格特征提供了条件。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和体验印象派音乐的风格特征,首先通过对《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乐曲的三段主题音乐的欣赏,学生能从音色、旋律等方面对印象派音乐的风格特点有所了解,再通过视频欣赏聆听全曲,加深感受和体验。
在一般情况下,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要素、音乐表现手段去认识作品的风格特征是比较容易的。
而类似大海——海浪的嬉戏》这样的作品却困难得多了,因为它的音乐要素、音乐表现手段并不像常见的音乐作品那样容易把握。
当然,任何事物总是在辩证地存在与发展着的,具体到这部作品上,直接感受、体验音乐的风格,而后再透过客观存在们的风格去认识、理解其音乐要素及音乐表现手段,从而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乐曲的情感内涵及风格特征,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力。
教学过程:一、在音乐声中欣赏印象主义绘画作品问题:你知道这幅画的名称吗?作者是谁?作品属于什么流派?生回答:《印象一日出》、莫奈、印象派。
师展示两位法国绘画大师的风景画各一幅,学生交流这两幅画的特点。
二、对比欣赏印象主义音乐和民族乐派的作品师简介印象主义绘画导入到印象主义音乐兴起的背景。
十九世纪末,法国出现了一派叫做“印象主义者”的画家和诗人,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梦幻的美,于是作曲家德彪西力图用音乐来达到“印象主义者”用绘画所达到的同样效果。
播放《波浪的嬉戏》片段和《海洋与辛巴德的船》片断,对比欣赏两音乐片段,问题:其中哪一首是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作品?其中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是民族乐派的代表?三、简介印象主义代表人物德彪西及代表作品。
交响素描《大海》是德彪西创作的一部音乐画卷,它由三幅交响素描组成。
三首素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生动地描绘了充满阳光的海面上变化无常的景象,描绘了海的气氛和海的性格。
它们既像是一部由三个乐章组成的交响曲,又好像是一首庞大的交响诗。
本课欣赏的是《大海》的第一首。
欣赏《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乐曲的三段主题音乐问题(1):第一主题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2):这段发展部分音乐在音色、旋律方面有什么特点?(3):尾声部分由英国管演奏的这段旋律进行方向有什么特点?完整欣赏《海上——从黎明到中午》,展开想象。
要求:请你把对大海的意象用语言描述出来。
生回答。
四、拓展与探究: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影响、其它代表作品。
生回答师总结: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是艺术技巧高深,刻画细致、善于表达内心的变幻,追求感官的美;在和声、配器和织体手法上新颖、细腻,色彩丰富。
它反映了时代变化的初步迹象,是现代音乐许多重要特点和精神意境的发端。
【篇二: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设计】《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设计【篇三:高中音乐教案】第二十一节德彪西教学目的(一)欣赏印象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德彪西的《大海》第一乐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风格特征。
(二)知道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和作曲家德彪西。
(三)探索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赏析《大海》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引导学生积极发挥想象思维,把握音乐作品的音乐形象,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音乐风格特征。
(二)着重分辨作品的音色、速度、力度、节奏音型等的变化,以此来分析理解作品。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放《大海》主题音乐片段,在音乐中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1、播放《大海》第一乐章音乐片段,并出示思考题;(1)你能听出这首作品的音乐主题吗?(2)这部作品与以往欣赏过的作品有何不同?你能说出有哪些不同? (旋律、音色、节奏等)2、学生聆听音乐后思考问题。
3、结合作品学生交流和讨论,并由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记录各小组代表发言情况,作为学生模块结束时的评价依据。
)4、教师归纳: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它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影响而出现的音乐流派。
它力求改变浪漫主义的主观情感表现,采用印象主义的创作手法,渲染神秘朦胧,若隐若现,虚无缘渺的气氛和色彩,主张捕捉自然界的瞬间印象。
展示法国印象派作家莫奈的美术作品《印象﹒日出》引出课题(课件一)《印象:日出》真实地描绘了法国海港城市早晨日出时的光与色给予画家的视觉印象,突破了传统画法的束缚,被称为印象主义绘画三、作者简介:1、学生代表发言,说出你所了解的德彪西。
(记录学生发言情况)2、教师归纳:视听作者介绍(课件二)德彪西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评论家,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
他著名的作品有管弦乐《牧神的午后前奏曲》。
钢琴曲《月光》,以及《云》、《节日》、《大海》等作品。
四、印象主义音乐与美术作品的关系1.展示印象派美术作品,学生讲述对画的理解。
2.老师讲述:(课件三)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法国兴起了一个画派。
他们把颜色彻底分离.用颜色的冷暖来交织画面,是一种艺术的革命。
他们采取在阳光下直接作画的方法,主张捕捉自然界的瞬间印象.实际上就是冲淡理性的东西,追求瞬间的感觉。
五、作品赏析1、分段赏析《海上的黎明到中午》(1)导入部:由加弱音器的低音弦乐和竖琴的持续低音奏出,加上定音鼓极轻(ppp)的滚奏,描绘了黎明前大海的安祥。
(2)第一主题:从简单的双音音型开始,先由长笛和单簧管吹出平行五度的降d大调第一主题:(3)第二主题:由双簧管、第一竖琴和中音提琴组成混合音色奏出第二主题:它与第一主题构成对答,逐渐进入发展部分。
(4)结束部:在这一乐章即将结束时,一个平静的但却令人难忘的众赞歌乐句由英国管吹出:它从弱到强,好似整个大海从海底翻滚而起,到达高潮的顶峰结束。
2、展示思考题:(1)这些片断分别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2)通过听赏音乐片断,请你说说音乐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吗?(3)根据你的听觉感受,请说出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
3、根据讨论分析归纳:印象主义音乐的特征(课件四)4、完整的欣赏作品:(课件五)音乐对于德彪西就象绘画对于莫奈(印象派画家)、诗歌对于魏尔伦(象征主义诗人)一样,首先是一种美的享受和体验,因此,德彪西的《大海》绝不是单纯的描景音乐。
他要捕捉的是诡异的光线和颜色,无常的海面与波涛,水的律动、光的闪烁、影的虚幻、风的空灵,这一切都来自他的体验,大海究竟给他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一一都从他笔下的音乐中流出。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德彪西海的世界。
(1)要求学生边听边把自己想到的内容用文字或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2)展示学生的文字描述或绘画。
(记录各小组代表发言情况,作为学生模块结束时的评价依据。
)六、总结:(用德彪西的一段话) 我非常热爱音乐。
正因为我热爱音乐,我试图让它脱离使它受到抑制的贫乏的传统。
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是室外的艺术,像自然那样无边无际,像风,像天空,像海洋。
绝不能把音乐关在屋子里,成为学院派的艺术。
总之,印象主义的音乐就是打破传统的束缚,在艺术手法上追求更新的东西。
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调变化,不连贯的短小动机的瞬息飘浮,都是印象派音乐明显的标志。
它反映了时代变化的初步迹象,是现代音乐许多重要特点和精神意境的发端。
教学目标1、欣赏表现主义代表性音乐作品--勋伯格《五首管弦乐曲》的第一首和第二首,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主义音乐的基本风格特征。
2、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初步知道表现主义音乐的特点和无调性音乐、运用数轴直观的讲解十二音音乐知识。
教学重点:欣赏表现主义代表性音乐作品--勋伯格《五首管弦乐曲》的第一首和第二首,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主义音乐的基本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表现主义音乐的特点和无调性音乐、十二音音乐知识。
九、教学过程 1引入。
课件1:播放《摩登时代》片段,三张图片(世界大战、经济危机、社会动荡)小结:20世纪充满矛盾和动荡的时代,社会心理变化。
艺术家试图与传统技法与风格决裂。
2对比鉴赏:课件2:浪漫主义音乐——《菩提树》;表现主义音乐——《月密皮埃罗》设问:1你喜欢哪一段,为什么?2作者是谁属于哪个流派的风格?(前者易说,后者引出勋伯格以及表现主义)小结:皮埃罗小人物、饱受折磨、压抑、畸形与怪诞的形象。
无调性音乐。
课件33十二音音乐:讲解:将十二个半音不许重复地自由编排成一个序列,然后用这序列的原形、逆行、倒影、倒影逆行四种形式组织成一部作品。
课件4 练习原行与逆行(数轴)4鉴赏:《往事》课件5 设问:这首乐曲旋律、和声与音色的特点是什么?要表达什么样的情绪?小结;乐曲带有晚浪漫主义的特点。
旋律比较简单,但却有丰富的和声和精致、细腻的音色。
5鉴赏:《预兆》课件6设问:与上首乐曲比较这首乐曲旋律、和声与音色有什么变化?小结:速度很快,表现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处于极度痛苦中的幻想世界。
6总结:课件7表现主义:(1)把作者对世界所感悟的内心、孤独、恐惧、绝望等情绪用极端的方式表达出来。
(2)主张按照作者自己的解释将现实生活加以夸张、扭曲、变形以表现主观的内心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