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气安全技术》PPT课件

《电气安全技术》PPT课件


精选课件
3
一、触电事故的种类
1.电击
是电流通过人体内部,人体吸收能量受到的伤 害。主要伤害部位是心脏、中枢神经系统和肺 部。属于全身性伤害(数十毫安)
2.电伤
是电流转变成其他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人体伤害。 包括热能造成的电弧烧伤、灼伤和电能转化成 化学能或机械能造成的电印记、皮肤金属化及 机械损伤、电光眼等。多数是局部性伤害。
• 直流电流、高频电流、冲击电流对人体都有
伤害作用,但试验证明常用的50赫的工频电流 对触电者最危险。随着频率偏离这个范围,危 害性显著减少。当然高压电流,除电灼伤外, 同样有电击致死的危险。
11.10.2020
精选课件
14
工频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电流 /mA 0-0.5
电流持续时 间
连续通电
生理效应 没有感觉
11.10.2020
精选课件
6
低压触电
• 单相触电——单相触电是指触电者站在地面
或其他接地体上,而人体其他某一部位触及一 相带电体的触电事故。在低压供电系统中相电 压为220V是确定的,因此触电电流仅取决于 人体电阻。
• 大多数触电事故属于此种情况
• 两相触电——两相触电是指人体的不同部位
同时触及两相带电体而发生的触电事故。由于 两相触电加在人体上的电压是线电压,为相电 压的1.73倍,即380V,因此触电危害远大于 单相触电。
• 人对感知电流的感觉是轻微的麻抖和刺痛。对 于不同的人,感知电流也不同,成年男性平均 感知电流约为1.1毫安,成年女性平均感知电 流约为0.7毫安。
11.10.2020
精选课件
10
• (2)摆脱电流和摆脱阈值——摆脱电流是指 人触电后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摆脱 阈值是摆脱电流的最小值。
• 成年男性平均摆脱电流约为16毫安,成年女性 平均摆脱电流约为10·5毫安。
(2)儿童的危险较成人大。 (3)体弱有病的较健壮者大。 (4)体重小的危险一般较体重大的大。
• 但是人们摆脱电流的能力是随着触电时间的延 长而减弱的。这就是说,一旦触电后如不能摆 脱电源,也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11.10.2020
精选课件
11
• (3)室颤电流和室颤阈值——室颤电流是指 通过人体引起心室颤抖的电流。室颤阈值是室 颤电流的最小值。
• 致命电流——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触电者生 命的电流称为致命电流。
• 高压线落地会产生一个以落地点为中心 的半径为8~l0m的危险区。
• 一般离开接地体20米以外,就不必考虑 跨步电压的问题了。
11.10.2020精选来自件9二、电流对人体伤害程度影响因素
1.伤害程度与电流的关系(触电电流分级 )
电流越大伤害程度越深。
(1)感知电流和感知阈值——感知电流是指 引起入体感觉的最小电流。感知阈值是感知电 流的最小值。
11.10.2020
精选课件
4
3.触电种类
触电事故按造成事故的原因来分
• 直接接触触电——是指人体触及正常运 行的设备和线路的带电体,造成的触电;
• 间接接触触电——是指设备或线路发生 故障时,人体触及正常情况下不带电, 而故障时意外带电的带电体而造成的触 电,
11.10.2020
精选课件
5
• 按触电的方式分类: • 低压触电 • 高压放电 • 跨步电压
电气安全技术
11.10.2020
精选课件
1
内容标题
➢ 电气安全基础知识 ➢ 电气系统安全技术 ➢ 静电的危害及消除 ➢ 雷电的危害与防护
11.10.2020
精选课件
2
第一节 电气安全基础知识
一、触电事故的种类 二、电流对人体伤害程度影响因素 三、触电事故原因和规律 四、触电的急救 五、触电防护
11.10.2020
• 在低压触电事故中,引起死亡危险的原因,主 要是心室颤动。当触电时间超过心脏搏动的周 期时,50毫安电流就可引起心室颤动。
• 当作用时间相当长时,较小的电流也可造成严 重后果。
11.10.2020
精选课件
12
2.伤害程度与通电时间的关系 通电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心室颤动, 电击危险性也越大。其原因是:
(3)电流通过脊髓,可导致半截肢体瘫痪。
(4)从左手到胸部,电流途径最短,是最危险 的电流途径;从手到手,电流也途经心脏,也 是很危险的电流途径;从脚到脚的电流是危险 性较小的电流途径,但可能因痉挛而摔倒,导 致电流通过全身或摔伤、坠落等二次事故。
11.10.2020
精选课件
16
5.伤害程度与人体状况的关系 (1)电流作用于人体时,女性的危险 性较男性大,女性对电流较男性敏感。 女性的感知电流和摆脱电流约比男性低 三分之一。
受强烈刺激,但未发生心室颤动
昏迷,心室颤动,接触部位留有电流通过的痕 迹
在心脏易损期触电时,发生心室颤动,接触部 位留有电流通过的痕迹
心脏停止跳动,昏迷,可能致命的电灼伤
精选课件
15
4.伤害程度与电流途径的关系
(1)电流通过心脏会引起心室颤动,促使心 脏停止跳动,中断血液循环,导致死亡。
(2)电流通过中枢神经或有关部位,会引起中 枢神经严重失调而导致死亡。
(1)能量的积累增加,引起心室颤动 的电流减小。
(2)通电时间越长,心室颤动的可能 性越大,亦即电击的危险性也越大。
(3)通电时间越长,人体电阻因出汗 等原因而降低,导致通过人体的电流进 一步增加,电击危险性亦随之增加。
11.10.2020
精选课件
13
3.伤害程度与电流种类的关系
• 就电击而言,工频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大于直流电流和高频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0.5-5 5-30 30-50 50-数

超过 数百
11.10.2020
连续通电
数分钟以内
数秒-数分
低于心脏搏 动周期
超过心脏搏 动周期
低于心脏搏 动周期
超过心脏搏 动周期
开始有感觉,手指、手腕等处有麻感,没有痉 挛,可摆脱带电体
痉挛,不能摆脱带电体,呼吸困难,血压升高, 是可以忍受的极限
心脏跳动不规则,昏迷,血压升高,强烈痉挛, 时间过长引起心室颤动
11.10.2020
精选课件
7
高压放电
• 当人体靠近高压带电体时,会发生高压 放电而导致触电。而且电压越高放电距 离越远 。
11.10.2020
精选课件
8
跨步电压
• 当带电体发生接地故障时,在接地点附 近会形成电位分布,如果人位于接地点 附近,两脚所处的电位不同,这种电位 差即为跨步电压。
• 跨步电压的大小取决于接地电压的高低 和人距接地点的距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