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绿城·高福小镇项目工程应急预案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目录1编制依据 (3)1.1中交绿城.高福小镇二期(D07地块)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3)1.2中交绿城.高福小镇二期(D07地块)项目设计图纸 (3)1.3主要标准、规范、规程 (3)1.4主要法规 (3)2工程概况 (3)2.1工程简介 (3)2.2 应急预案体系 (4)2.3 应急工作原则 (4)3 预防与预警 (5)3.1 监控方式 (5)3.2 监控方法 (5)3.3 预防措施 (5)3.4 预警行动 (10)4 信息报告与处置 (11)4.1 信息报告与通知 (11)4.2 现场报警方式 (11)4.3 事故报告内容 (11)4.4 报告时限 (12)5 应急响应 (12)5. 1 响应分级 (12)5. 2 响应程序 (13)5. 3 处置措施 (14)5. 4 信息发布 (17)5. 5 后期处置 (18)6 保障措施 (19)6. 1 通信与信息保障 (19)6. 2 应急队伍保障 (19)6. 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19)6. 4 经费保障 (19)7 培训与演练 (20)8 奖惩 (20)8.1 奖励 (20)8.2 处罚 (21)1编制依据1.1中交绿城·高福小镇二期(D07地块)项目施工组织设计1.2中交绿城·高福小镇二期(D07地块)项目设计图纸1.3主要标准、规范、规程序号类别名称编号1 国家《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2014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18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TSGZ0001-20091.4主要法规序号类别名称编号1国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9] 17 号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 号3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 号4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6 号5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 549 号2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序号项目内容1 工程名称中交绿城高福小镇二期(D-07地块)项目2 建设地点位于三亚市天涯镇西部文化休闲度假旅游区,东至高速路口,紧邻旅游景点南山寺3 建设单位海南岛三亚日出观光有限公司4 设计单位雅克设计有限公司5 监理单位海南新世纪建设项目咨询管理有限公司6 施工总承包单位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建筑分公司7 施工主要分包单位海南圣天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常州市金坛区广顺建筑安装劳务有限公司8 建筑面积(m2)总建筑面积8.3万m³占地面积 4.97万m³9 合同工期开工日期2018.1.1 竣工日期2019.12.30,总工期730天10 合同质量目标合格2.2 应急预案体系本项目部预案体系划分为三个类别: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
1 综合预案作为本项目部总体预案,从总体上阐述应急思路,由本项目部根据自身特点制订,项目总工程师审核、项目经理批准后发布,报监理和业主备案。
2 专项预案是针对项目部某种具体的、特定的紧急情况类型,如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高处坠落、火灾、支架坍塌、触电、起重伤害等安全事故类型制定的预案。
由项目部根据具体情况编制,项目部总工程师审核、项目经理批准后发布,报监理及业主备案。
3 现场处置方案是根据本标段的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的,力求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由本项目部根据自身特点制订并发布实施,报监理备案。
2.3 应急工作原则1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保障职工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
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项目部义务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职工群众的基础作用。
2 统一领导,分工负责。
在项目部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有关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必须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职责,建立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
3 依靠科学,依法规范。
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增强应急救援能力。
4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事故灾难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
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队伍建设、完善设施、预案演练等工作。
3 预防与预警3.1 监控方式重大危险源、危险因素的监控由所在项目部负责进行,监控方式要坚持技术监控为主,人工监控为辅的原则。
凡能够采用仪器、仪表等技术监控措施的重大危险源、危险因素,要建立完善技术监控手段,全天候掌握和控制重大危险源、危险因素变化参数,保证重大危险源、危险因素的安全可控;对不具备技术监控手段和措施的重大危险源,要制定可靠的人工监控方式,定期检查、不定期巡查确认,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和隐患。
3.2 监控方法具有重大危险源、危险因素的项目,要根据重大危险源、危险因素的辨识、评价结果和规范规程确定主要监控的方法、参数、指标,重大危险源、危险因素须全部登记建档,不定期巡查结合定期监测、检查和评估,并如实做好记录。
3.3 预防措施重大危险源、危险因素项目须有专门的应急救援预案、安全运行控制措施、日常的检查、隐患治理制度。
根据重大危险源、危险因素的风险特性采取相应的组织和技术措施,明确作业岗位及管理人员在出现异常情况时的反馈、报告和处置方案,有效控制重大危险源、危险因素的触发因素和扩大因素。
3.3.1高空坠落预防措施1.在本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在支顶架搭设、顶板上、梁面上的各种临边作业等地方易发生高空坠落伤亡事故。
为了避免高空坠落事故发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2.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时,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帽的下额带,以防止发生高空坠落事故时,帽飞人落。
同时,施工人员所戴的安全帽必须是符合现行规范《安全帽及其试验方法》的要求。
3.所有在2米以上无防护措施且有坠落危险的施工作业必须带好安全带,安全带应高挂、低用。
施工人员所使用的安全带必须符合规范《安全带检验方法》的要求。
4.在主体工程施工阶段,必须在结构物四周搭设钢管架进行立面防护,架体的立面必须采用密目网进行防护,架体高度不得小于1.2m。
5.在水平结构物上预留20cm—150cm的洞口,必须采用硬质板材进行防护;超过150cm及其以上洞口,在洞口四周必须设置安全防护栏,高度不得低于1.2m。
6.电梯井口必须安装固定的安全防护栏。
7.楼梯口在分层施工阶段时必须用钢管搭设临时防护栏杆,顶层楼梯口施工完成后必须设置防护栏杆。
8.从事高空作业的人员要定期进行体检,凡经医生诊断不适合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3.3.2 物体打击预防措施1.认真贯彻文明施工管理规定,材料堆放整齐、平稳,作业场地及时清扫,每天做到工完场清。
2.在计划安排上要尽量避免立体交叉作业,确需进行立体交叉作业时,应事先采取隔离防护措施。
3.施工工程靠近必须通行的道路时,应在道路上方搭设坚固、密封的防护棚,防止落物伤害行人。
4.临路施工周边,应用架板、小眼立网与竹席密封,防止砖碴、石块、螺钉等较小物体坠物伤人。
5.为了防止坠物伤害头部,安全规程明确规定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必须戴好符合安全标准、具有检验合格的安全帽,并系牢帽带,否则,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6.高处作业人员应配带工具袋,使用的小型及小型材料、配件等,必须装入工具袋内,防止坠落伤人。
7.清理的梁面杂物,应集中放入垃圾桶或斗车内,并及时吊运到地面,严禁从窗内往外乱投掷物料。
8.搭设或拆除支架时,必须在作业区域设置警戒区,并由专人负责警戒,严禁无关人员穿越警戒区。
拆除的架料、扣件,必须堆放整齐,统一吊运地面,严禁从高处向下投掷架管、架板、扣件等。
翻架板时应事先清扫板上杂物。
9.上下传送材料,特别是易滑的钢材,绳结必须系牢,防止材料散落伤人。
10.钢模板比较光滑,在临边外安装和拆除钢模板时,其下方应设危险警戒区, 作业人员应站立在平稳的架板上,不得站在钢管、方木上作业。
11.圆盘锯上必须设置防护罩,防止锯下木料被锯齿弹飞伤人。
12.在现场进行钢绞线张拉时,必须在张拉周围设置危险警戒区,任何人不得进入,张拉作业人员应在防护有效范围外进行张拉,防止钢绞线断裂飞出伤人。
3.3.3 触电事故预防措施1.施工临时用电,线路导线或电缆不能随地拖拉,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2.配电箱内电器绝缘外壳,不能因高温而变色、裂纹、缺损、且无带电体外露,必须设有专用工作和保护接零端子。
3.箱内接线,必须排列整齐,不得有松动,各电源支路应有标志铭牌,以保证在紧急情况下,准确切断电源。
4.非电工人员不得私自乱接、乱拉灯头线路,在灯头损坏时,应通知电工及时更换。
5.在危险场所施工,应使用安全电压照明普通照明灯具不能代工件行灯使用。
6.金属照明灯具外壳应作保护接零,室内灯具高度不低于2.5m,室外不低于3m。
7.电工要熟悉所管辖范围内的用电设备及其配电设备的电气性能,坚持巡回检查制度,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8.进入设备的电源线应穿管保护,管口密封,防止油污或水滴入管内.严禁任何带电线路通过设备。
防止导线绝缘损坏时设备带电。
9.当设备需带电进行试车或检修时,必须由持证电工担任,并严格执行带电作业安全制度,采取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移动设备,必须断电。
10.设备的保护接零(地)要连接牢固,引线截面要符合要求,不得采用2.5mm²以下单芯铝线,接线端头应用螺帽,配以弹簧垫圈,当设备安装漏电保护器时,保护接零(地)必须保留。
11.设备的保护接零由专用保护接零线提供,不得将设备的工作零线代替保护零线,更不允许利用设备本身代替工作零线。
1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采用TN-S系统,设置专用保护零线,要求使用5芯电缆线,配电系统采用“三级配电两级保护”。
13.必须做到“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箱内无杂物、不积灰。
14.配电箱制作要统一,做到有色标、有编号、内外油漆有防雨措施,门锁齐全。
15.使用振动棒的操作人员戴绝缘手套,穿胶鞋,湿手不得接触开关,电源线不得有破损漏电。
3.3.4 机械伤害预防措施1.电锯使用前应检查锯片是否断齿和裂纹现象,螺丝应上紧,传动部位防护罩装置齐全可靠,防护挡板安全装置要符合要求。
2.切断机运转正常方可断料,断料时,手与刀口距离不得小于15厘米,活动刀片前进时,禁止送料。
切断钢筋禁止超过机械的负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