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述概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述概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述第一章至第四章1、什么是资源配置及资源配置的方式?资源配置包括宏观配置和微观配置。

资源配置的方式:1、计划配置方式。

2、市场配置方式2、比较计划配置方式与市场配置方式?计划配置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它通过计划体制的作用过程实现资源的配置。

在这种资源配置方式中,资源配置的决策者是中央计划机构,配置的手段是以行政指令形式层层下达的指标,产品稀缺程度的显示信号是计划平衡决策的差额或缺口。

市场配置是指以市场和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

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它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如何分配这三大基本问题。

简述价格机制及其作用?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有四大功能或作用。

第一、传递信息的功能。

第二、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

第三、提供生产动力和促进企业竞争的功能。

第四、影响或决定收入分配和收入水平的功能。

试述市场运行的三大基本条件。

市场的运行或市场对社会资源的配置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即在社会分工基础上,市场主体的交换合作完全是自愿的,他们分散地做出决策,受“看不见的手”的支配去实现利益最大化,最终协调了社会生产和消费。

市场运行的正常进行,必须具备以下三大基本条件。

1、市场选择和分散化决策2、自愿交换和自愿合作3、自利与互利的兼容试述市场经济的特征1、产权的确定性2、市场参与主体的平等性3、经济活动的竞争性4、经济行为的法制性5、市场体系的开放性6、政府的干预活动的有限性试比较古典市场经济与现代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大危机,暴露了古典市场经济的严重缺陷。

现代市场经济是指存在政府宏观调控的成熟的市场经济。

从时间上讲,它产生于20世纪出,至20世纪中叶全面成熟。

试述市场机制及其发挥作用的条件?市场的正常运转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

在商品交换活动中,各种市场因素如价格、竞争、供求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信贷利率机制、工资机制、竞争机制。

市场机制的存在及其作用的发挥是以相应的市场条件为前提的。

这些市场条件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健全的市场体系。

第二,完善的市场格局。

第三,有序的市场秩序。

什么是不完全产权?不完全产权是市场中产权转让、买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产权形态。

什么是产权交易及产权交易的方式?产权交易是产权的有偿转让,是广义财产权的经济性流动。

根据交易形式划分的产权交易方式有购买式、承债式、吸收入股式、控股式、人员接受式,等等。

试述个人私有产权制度、自然人企业制度、法人产权制度、合作制企业制度的主要区别?个人私有产权制度,是简单商品经济阶段以小商品生产为特征的经济单位,是企业的初始形式。

这类企业以手工操作为主,以家庭经营为依托,因而其产权结构和组织状况比较简单,呈现出很直观、很简单的形态。

自然人企业制度这种产权制度最初表现为独资企业,后来发展为合资企业,或者家族式控股公司。

法人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合作制企业制度,这种企业制度最初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者为避免资本剥削或商业中间盘剥而兴办的一种劳动合作企业,即合作社。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基本思想有哪些?答:1列宁在对商品经济命运的认识上,赞同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即社会主义社会要消灭商品货币关系,实行产品交换。

2、列宁是第一个使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概念,并且明确把这两个概念同社会根本制度联系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他认为:“只要还存在着市场经济……世界上任何法律也无力消灭不平等和剥削。

只有建立起大规模的社会化的计划经济,才可能消灭一切剥削。

”他又指出,社会主义这种制度将实行计划经济。

可见,市场经济姓“资”、计划经济姓“社”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是列宁第一个提出的。

怎样认识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及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作用?答:计划经济体制产生的原因有1、搞社会主义建设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缺乏经验,而当时苏联已经是有着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老大哥”,特别是当时国际上绝大多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能够帮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只有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在经济体制上照搬苏联现成的经济体制是很自然的事情。

2、我国原有的经济基础及其薄弱,基本上没有自己的重工业,要发展我国的经济首先需要建立起自己的重工业基础,这就必须集中我国有限的经济力量,来保证重工业重点项目的建设,集中型的计划经济正适应了这种经济状况的需要。

3我国长期革命战争的艰苦岁月,是靠实行战时共产主义供给制来坚持,靠党中央高度集中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靠上下一致、铁的纪律、令行禁止,最终取得胜利的。

4我们在理论上,受斯大林的影响很深,长期以来都是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来坚持的,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必然是实行集中型计划经济体制。

历史条件下的作用:1以往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并不是由于生产社会化程度很高以及其他经济条件已经具备而应运而生的,而是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克服困难发展经济的唯一的选择。

这一方面决定了计划经济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具有积极的作用。

2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靠自力更生发展本国经济,在经济建设的规模较小、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目标比较单一的条件下,集中型计划经济体制起过积极作用。

而且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后,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从而保障社会的安定,计划经济也功不可没。

第六章至第十章1、企业如何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答:一、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内部条件:1、企业规范运行或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主体的条件如下:1企业面向市场和依赖市场:1必须割断企业与政府的直接的行政依赖关系,使企业能自主的进行生产经营。

2企业要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使企业及其职工的经济利益与反映其经济效益的利润挂钩。

2、企业产权关系明晰:改革前我国国企的产权关系是不清楚的、模糊的,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财产关系确立的理论基础不清楚,以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社会为理想目标,把整个社会看做一个大工厂。

2企业的全部经济活动由国家安排,3企业内利益关系模糊。

4企业能生不能死5全民资产的所有者现象。

3、充满活力的企业经营机制:1动力机制2决策机制3自我调节机制4自我约束机制5自我发展机制。

二、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及规范运行的外部环境:1、市场信号有序化2、良好的竞争环境3、良好的信息传导环境。

2、企业如何确定最佳生产规模?答:随着产量的增加,边际收益逐渐减少。

如果边际效益大于边际成本,表明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大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成本,这时还有潜在的利润没有得到,企业增加生产是有利的。

所以,企业必须增加生产,其结果是该种产品的供给增加,需求不变时,价格会下降,边际收益减少,边际成本增加,直至两者相等时,企业才不再增加生产;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表明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小于这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成本,这时生产该种产品是亏损的,企业会减少生产,其结果供给减少,当需求不变时,价格会上升,导致边际效益增加,边际成本减少,直至两者相等时,企业才不再减少生产;只有在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时,企业把该赚到的利润都赚到了。

这时边际产品的经济利润虽然为零,但在这时总利润达到了最大,企业既不会增加生产,也不会减少生产,此时的产量水平就是最佳生产规模。

3、企业怎样实现生产要素最佳投入组合?答:当产量水平或生产规模既定时,成本最小的生产要素投入组合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寻找成本最小的生产要素投入组合,必须做两个方面的比较。

1、比较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当企业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生产其他产品时可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2、比较各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边际产量是指在其他生产要素投入不变的条件下,追加一单位某一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

4、什么是消费超前和消费滞后?答:消费超前是指消费增长过快,超过了本国生产发展的速度,出现早熟消费或消费膨胀。

消费滞后是指消费受到不合理的抑制,消费的变化落后于生产发展,出现市场销售疲软以致阻碍生产发展。

5、比较温饱型、小康型、富裕型、现代型消费水平的不同特点?答:温饱型消费水平的特点:1消费者没有储蓄,收入仅够维持温饱。

2消费需求变化小,基本上以简单的习惯性消费为主,消费结构以基本生活需要为主,3消费者现金收入较少,许多生活必需品以实物形式得到。

小康型消费水平的特点:1、消费者有了些储蓄,但数量不是很大,为了多储蓄,消费者必须在当前消费与未来消费之间进行选择,二者选择其一。

2消费者的需求结构每隔一段时期都会发生变化,食品消费支出所占比重下降,消费结构逐步向多元化发展。

3消费者现金收入增加,绝大多数物品通过货币购买形式取得,消费的自主选择性增强。

富裕型消费水平的特点:1消费者既能在每个时期增加储蓄,同时又能改善生活,储蓄与当前消费都可以增加。

2消费者需求变化加快,需求的层次上升,生活范围扩大,闲暇时间增多。

3消费的社会化,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食住穿用、家务劳动、精神文化消费社会化了。

现代型消费水平的特点:1储蓄的目的不再是出于预防动机,而是为了收入的增值,股票,债卷、住宅、金银首饰和艺术品将成为大受欢迎的商品。

2消费的计划性越来越占有突出地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与宏观经济环境、价格、利率、持久性收入、预期工作年龄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3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不再是原有结构基础上的数量延伸和扩展,而是消费结构的重组。

4社会生活质量有较大的提高,生活环境大大改善。

6、试述消费方式及消费方式发展的趋势?答:消费方式包括个人消费方式与集体消费方式、家庭消费方式与社会化消费方式。

消费方式发展的两大基本趋势是:1消费的社会化趋势。

它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家庭劳动的社会化和消费信贷化。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将逐渐摆脱繁重的家务劳动,减少从事家庭劳动的时间,增加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使众多的家务劳动以社会服务的形式进行,家庭消费转向社会化消费,这种家务劳动的社会化趋势,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人们自由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2消费的公共化趋势。

这一趋势也从两个方面反映出来:以是社会公共福利事业的发展和个人消费基金比重的下降;二是消费服务业的兴起和发展。

消费方式的社会化趋势和公共化趋势相辅相成,共同促进。

7、简述消费心理的六大属性?答:1消费的习惯性2消费的不可逆性3模仿性和攀比性4可替代性5消费需求的复杂性和矛盾性6非理性消费心理。

1、试述生产要素市场的作用?答:一般而言,商品市场的发育、成长要先于要素市场,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发达的,繁荣的商品交换市场,商品市场的发展进一步对生产要素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提出了强烈的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