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小学四年级下语文9 卫星比武语文版课后练习五十七

2019-2020年小学四年级下语文9 卫星比武语文版课后练习五十七

2019-2020年小学四年级下语文9 卫星比武语文版课后练习五十七
第1题【填空题】
辨字组词。

培______
营______
陪______
管______
【答案】:
【解析】:
第2题【填空题】
查字典
“讯”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组词______
【答案】:
【解析】:
第3题【填空题】
日积月累——世界各国发射的首颗卫星
①美国:1958年1月31日成功发射了第一颗“______”1号人造卫星。

②日本:______年2月11日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可星“大隅”1号。

③中国: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号发射成功。

【答案】:
【解析】:
第4题【填空题】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形近字组词
宛______ 婉______
迅______ 讯______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请你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炽烈______(hì chì)辐射______(fú fǔ)
船舶______(bó pó)琳琅______(ling lín)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①根据不同的用途,人造卫星可以分为侦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资源卫星、营救卫星……______
②它像一只悬挂在天上的宫灯,有节奏地摆来摆去,还不断地发出银铃般的叫声。

______
③它身上贴满了太阳能电池,头上有一个喇叭形的天线装置,在三万六千米的高空,跟地球同步运行。

______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读拼音,写词语。

【答案】:
【解析】:
第9题【问答题】
读课文《卫星比武》,回答它像一只悬挂在天上的宫灯,有节奏地摆来摆去,还不断地发出银铃般的叫声。

这一句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为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0题【问答题】
垂直上升的火箭开始拐弯,宛如一条白龙在长空飞行。

宛如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它能换成什么词?【答案】:
【解析】:
第11题【语言表达】
解释下列词语
①船舶
②敏捷
【答案】:
【解析】:
第12题【语言表达】
说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整个礼堂挤得连根针都插不下。

【答案】:
【解析】:
第13题【语言表达】
按要求写句子。

①一百多名参加航空夏令营活动的同学,正在兴致勃勃地观看《卫星比武》的电影。

(缩句)
②人们用火箭把卫星送上了太空。

(改为“被”字句)
③它们都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改为反问句)
【答案】:
【解析】:
第14题【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月亮的自述
我是月亮,是地球的卫星。

古往今来,地球上的人们还给我起了很多好听的名字,如:玉盘、冰镜、蟾宫、玉兔、婵娟等。

这说明人类对我有着深厚的感情。

我比地球小得多,体积只有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与地球离得很远,相距约为384000公里。

我本身并不发光,但我能把阳光反射给地球,使地球上的长夜有一个天然光源。

我这儿没有空气,没有水,因而也没有风、云、雨、雪。

我这儿,声音不能传播,热量无法对流。

我这儿,中午温度高达127摄氏度;夜间则降到零下183摄氏度。

我这儿有山脉、高原、平原、低地和坑穴。

我那明亮的部分,就是我的山脉和高原,而黑暗部分则是平原和低地。

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首次载人到我这儿做客。

之后,人们发现我这里有近60种矿产,其中5种在地球上至今还没有发现。

中国人特别喜欢我。

常有人说“月到中秋分外明”,那是因为秋高气爽,地球大气层的透明度特别高,使我反射到地面的阳光更强了。

“月是故乡明”,则表达了中国游子对故土的思念。

我——人类宇宙航行的第一站,正翘首盼望着中国的来客!
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光明——______昏暗——______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比月亮小得多
B、月亮和地球离得很远
C、月亮本身会发光
题目中“自述”的意思是______;“月亮的自述”意思就是______;这是运用______的修辞手法。

常有人说“月到中秋分外明”,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答案】:无
【解析】:
第15题【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美的启发我家住在古城一角,窗外有一块难得的空地,附近的居民竟把它当成了堆垃圾的地方。

怎么办?我制了一个“禁止倒垃圾”的木牌插在那里,可人们连看都不看一眼。

这里仍旧垃圾成堆,臭气熏天。

为此我们一家人伤透了脑筋。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爸爸、妈妈嘀咕了一阵,然后兴奋地告诉我一个好主意。

我听了,乐得直拍手。

于是我们全家一齐动手,先将垃圾铲成一堆,接着从河边挑来石块,砌成一个椭圆形的花坛,再糊上水泥,并在石缝处勾出十分好看的图案,又在花坛的垃圾上面堆上一尺多厚的细土,栽上各种花苗,还就近挖来了两笼翠竹,种在花坛的东西两旁。

一天工夫,这儿完全变成了另一番景象。

附近的居民______没来这儿倒垃圾,_______纷纷把家里珍贵的花木慷慨地奉献出来,为这小小的花圃增美添色。

春去秋来,昔日的空地已经是花团锦簇,翠木葱茏,成了古城的一角风景。

人们工作之余,便来这儿休息聊天,看书下棋。

你瞧,一位小姐姐正坐在花坛边抚弄着琴弦呢!窗外,飘散着动人的琴声;窗外,洋溢着沁人心脾的清香;窗外、小鸟在枝头欢乐地歌唱……看着窗外那幅人与自然相映成趣的风景图,我蓦然懂得了:只有用美,才能启发更多的人热爱美,创造美!
在文中横线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______、______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仍旧—______ 慷慨—______ 奉献—______
第二自然段写的是建花坛的经过,请你补充完整:
铲垃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翠竹。

【答案】:【解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