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啤酒报表分析目录一、公司概况1、公司简介2、基本经营及上市信息二、行业状况一:公司概况1:公司简介公司前身为重庆啤酒厂,始建于1958年,隶属于重庆市轻工局。
1991年兼并重庆市第二啤酒厂。
1992年12月14日重庆啤酒集团公司成立后,重庆啤酒厂成为重庆啤酒集团公司核心层企业。
1993年5月25“重962:基本经营及上市信息所属行业:酒精及饮料酒制造业经营范围:啤酒、非酒精饮料(限制类除外)的生产、销售;啤酒设备、包装物、原辅材料的生产、销售;普通货运(不含危险品运输)。
主要产品:山城啤酒重庆啤酒麦克王啤酒等行业排名情况:标准行业市值排名12位,营业收入排名8位ICB行业市值排名12位,营业收入排名8位上市时间:1997年10月30日A股上市十大股东:股本结构:100%为人民币A股二:行业状况1·行业所处阶段:由图,可知啤酒业目前正处在成熟期这个阶段。
市场需求趋向饱和,潜在的顾客已经很少,销售额增长缓慢直至转而下降,标志着产品进入了成熟期。
在这一阶段,竞争逐渐加剧,产品售价降低,促销费用增加,企业利润下降。
2·竞争环境:a.企业数量多,但实力悬殊。
我国啤酒行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593家,但力量并不均衡,行业巨头争霸战激烈,二线品牌的市场及盈利空间均被压缩,生存困难越来越大。
以实际销量份额推算,行业前五大巨头(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百威英博、嘉士伯)的合计市场占有率已达73%。
啤酒行业两极分化的局面越来越明显。
b.同质化现象严重,以价格战为主导。
国内啤酒企业的数量虽然多,但差异化并不明显。
由于市场同质化现象严重,啤酒企业在个性化不足的情况下,低价竞争惨烈,像“终端买断”“地方保护”“山寨名牌”等现象也普遍存在。
c.行业集中程度高。
在以市场为主导的争夺战中,来自苏赛特一份2011年上半年的调查数据显示,仅华润雪花、青岛啤酒和百威英博三家参与的大规模并购就达7起,涉及金额约26亿元人民币。
行业巨头竞争激烈,中国啤酒市场的集中度持续提升,行业竞争强度高。
从以往的生产产量和增长速度来看,中国的啤酒行业在稳定发展,预计增速保持在6%左右。
从以上买方与卖方市场的市场增速来看,二者几乎持平,也就是说市场成饱和状态,没有太大的扩展空间,个别企业的发展壮大只能依靠扩大市场份额。
4·产品差别化和一致化程度啤酒行业的技术水平来看,产品的差异化程度并不是太大,而各大品牌的差别主要集中在地区化的口味上,从这点来讲,产品的一致化程度是很高的。
从产品档次来看,具有如下状况:可见,对啤酒的消费,主要是集中于低价格。
差异化程度也并不高。
5·市场前景1·我们拥有的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和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对全球经济贡献最大的经济增长率,前者代表着最大的消费群体;而后者则意味着增长最快的消费诉求。
有这两个因素的共同存在,我国的啤酒产量将不会停留增长的步伐。
2·消费者对产品多样性的需求,啤酒业也可能会面对这种选择,而啤酒的多样性则主要集中在地区化上,因此,将来会产生地域性品牌. 3·行业的并购,基本形成了以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和百威英博四大集团为主体的两极分化格局。
三:财务分析1·资产负债表项目2.查看其现金流量表,会发现2012年的货币资金的突兀增长,主要是由于该公司在二季度融到一笔204,006,384.00 的资金3.该公司没有投资于交易性金融资产。
4.相对于行业的其他企业,他的现金量处于较低的位置,如比较于燕京啤酒更是几倍之差。
B .流动性流动性的衡量主要使用三个比率数据: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
(这三个指标本用于短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我用于横向的比较,在三指标间进行,所以最终是对分子的比较)推则考虑流动资金的构成情况。
2011年几大啤酒企业的流动资金构成情况3.从应收账款来看,其占用额也仅次于西藏发展,并且远高于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
而联系其行业性质及同类企业的比较,大比例的应收账款在于减少存货与促销的作用,这一点,公司至少意识到其存货比重的偏重,但另一面,应收账款同时相对的是坏账风险,这就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4.综合所有因素来看的话,重庆啤酒在资金的流动性上处于较弱的态势,尽管其采用一定是预付账款模式来增加其现金流量,但并没有对其产生太大的作用,其存货与应收账款占用绝大部分流动资金,将会使其在短期偿债能力上面临巨大风险。
业务销售较同步,没有出现太大状况,只是与同类别相比较,其存货比率还是很高。
2.由2012年上半年度的增长比率可看出,啤酒行业销售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其旺季集中在夏季,存货也同比增长。
存货周转率投资净收益1,580,311.962,134,7871,839,012.656,357,434.33营业利润207,457,519.2150,980,870.43175,882,607.66128,441,156.88净利润189,971,629.08356,728,396.94152,235,918.3102,732,876.21各项目的年度比较情况:由上图可较明显的看出各项目的对比情况,其中营业总收入成缓慢上升趋势,营业利润保持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净利润则有较大的波动,2010年净利润大幅度上升,之后又在2011年恢复到较低的水平。
而投资净收益项目上,更无明显的变化,观其数量值,其投资收益都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查其业务情况,知其专一的专注于啤酒行业,并无出现去扩大业务面走多元化之路。
总体情况来看,其效益并不是出于好的状态,净利润的波动使其在稳定性上在股东心中打了折扣,增长趋势并不是太大,整体状况似乎出于停滞的状态。
B 获利能力情况由毛利率看,重庆啤酒在该项上保持较为稳定且均超过行业水平10%左右。
而毛利率衡量的是企业的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的比,其占比均在40%以上,表明其在主营业务上的集中度高、行业中竞争能力较强、成本控制度也较好。
营业利润率反反映的是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衡量企业的经营效率。
查看以上数据,可看出除2009年行业的特殊情况外,其他几个年份重庆啤酒在该指标上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低落比例在3%——5%,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并不强。
由前项的毛利率指标得出,其在主营业务项上的成本控制还是很好的,利润也还高于行业水平。
察看重庆啤酒的其他销售业务,会发现它在麦芽销售、药品销售、饮料销售和其他销售业务上收入比例与成本比例是呈相反的,即同比收入比例会小于成本比例。
由这一点,我们可推知其在营业利润率上的低水平,有很大部分是由于其在除啤酒销售外的销售业务的拖累。
而其核心的啤酒销售是其绝对的力量。
净利率是净利润在收入的占比,衡量的是净收入水平的大小。
由上图可知,重庆啤酒在该项上的水平成一个相对不稳定的状态。
而净利润的影响因素除了营业利润外,还有营业外收支、所得税费用,而同时查看上面的项目,会发现其在营业利润等各项上均有一定程度波动,这就构成了该指标的整体波动不定。
从一个整体长期平均水平来看,重庆啤酒在该指标上是低于行业水平的,且由近两年的情况看,均低于行业水平,表明其所处的劣势。
综合利润表各项的分析结果来看,重庆啤酒在收入项中有两个特点,一是其主营业务的啤酒销售撑起其整个公司的大半壁江山,从而其利润的来源也主要产生于此; 二是在其他营业项上,,多呈现负产出。
从而在整体上拖累整个公司的利润水平,使其在利润水平上整体低于行业水平。
由此分析,公司以后想要在盈利能力上得到提升,整治其他业务项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金净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190,711,719.73-120,704,057.12-218,897,584.4316,198,584.41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379,661,707.24237,189,768.14313,273,628.39732,127,874.79由上表及上图可得:1、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总的来说成很缓的上升趋势。
而2009年经营业绩特别突出。
赖于经济危机后的逆市而起。
2、投资活动的现金净额成波动不定,并没有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
均为支出大于收入,主要用于构建固定资产及购买有价债券。
3、筹资活动的现金净额在09年到11年均负债占主体,12年吸收一笔投资。
总的来说,都在运用一定的财务杠杆来经营财务。
4、现金及其等价物也有增长的趋势。
5、总体来看,其各个项目呈“+”、“-”、“-”的情况,表明公司的经营状况虽然良好,但一方面在偿还以前的债务,一方面还在继续投资,所以应随时关注经营变化,防止财务恶化。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以2010年和2011年为事例讨论 2010年 2011年查看其构成,我们可知其流入现金大部分来源于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项上,占到总流入的90%左右,其后便是投资收益与其他投资活动所产生,由这,我们可判断重庆啤酒在流入项上所依赖的是处置资产,并非是通常所认知的投资收益。
再看其流出项中,全为用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与流入项形成一个很好的对应。
于一个市场成熟期,其销售市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扩张,已经基本形成在全国的销售布局,消费市场已几近饱和,不会有太大的市场增长空间,因而,重庆啤酒在立足原本的西南市场基础上,在稳定其原有比例的份额下,应着眼于扩张更广阔市场。
在资产负债表分析中,我主要着眼的是资产流动性和存货的状况,从速动资产、流动资产、现金来讨论起流动性,得出其流动性的限制因素主要是存货的大量存有及应收账款较高水平,同时,也可在与行业其他同类品牌的对比中发现,其预付账款水平也很高,由此猜测是其应对存货数量大的一种策略。
在单独对存货进行分析时,主要考察的是存货的环比增长情况“+生产规模为主,说明其进入扩张期。
在对其投资活动简单查看时,得出的结果就差不多对应于其筹资活动的具体运用。
而综合所有考察的因素来看的话,我得出的结论是重庆啤酒的整体状况并不太好,无论是其与行业同类的对比还是自身因素的分析。
加之“乙肝”的事故并未完全消散,重庆啤酒的上升之路还需克服很多内外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