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开题报告PPT

金融开题报告PPT

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浅析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防范对策专业: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二〇一年月日篇二:金融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金融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题目: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学院:学号:班级:姓名:一、课题任务与目的本论文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我国信用风险计量的现状;2、目前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3、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特点实证分析;4、我国商业银行计量信用风险的新思路。

二、调研资料情况上世纪 90年代,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风险管理技术的进步,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现代信用度量模型与传统的信用度量方法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信用分析度量模型主要有四类,即kmv模型、creditmetrics模型、麦肯锡模型和 csfp信用风险附加法 (credit risk)。

1. creditmetrics模型。

creditmetrics模型是世界上第一个信用风险的量化度量模型,是由 j. p. 摩根公司等于 1997年开发出的模型。

该模型以资产组合理论为依据,运用var(value at risk)框架,对贷款和非交易资产进行估价和风险计算。

creditmetrics模型依赖于历史数据,属于盯市模型 (mtm)。

2.麦肯锡模型。

麦肯锡模型是在 creditmetrics模型的基础上,对周期性因素进行了处理,将评级转移矩阵与经济增长率、失业率、利率、汇率、政府支出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化,并通过蒙地卡罗模拟技术 (a structured montecarlo simulation approach)模拟周期性因素的“冲击”来测定评级转移概率的变化。

麦肯锡模型克服了 creditmetrics模型中不同时期的评级转移矩阵固定不变的缺点,可以看作是对 creditmetrics模型的一种补充。

3. kmv模型。

kmv模型是估计借款企业违约概率的方法。

该模型将贷款看作期权,首先利用 black - scholes期权定价公式,根据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资产价值的波动性、到期时间、无风险借贷利率及负债的账面价值估计出企业股权的市场价值及其波动性,再根据公司的负债计算出公司的违约实施点 (default exercise point),然后计算借款人的违约距离,最后根据企业的违约距离与预期违约率 (edf)之间的对应关系,求出企业的预期违约率。

kmv模型主要使用股票市场的相关数据,是一种动态模型。

该模型同时具有盯市模型和违约模型 (dm)的特征。

4. credit risk模型。

credit risk模型是一种基于精算方法的信息风险计量模型, 由csfp (credit suisse financialproduct)于 1997年推出。

该模型把信用评级的升降和与此相关的信用价差变化看作是市场风险,在任何时期只考虑违约和不违约这两种事件状态,计量预期到和未预期到的损失。

credit risk是一种违约模型,它忽略了转移风险。

但是,该模型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如模型只需要相对较少的数据,具有简易性的特点;能够得到债券组合或贷款组合的损失概率的闭形解,具有计算上的优势。

除上所述,国际上应用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还有许多,如神经网络分析模型、死亡率模型等等。

就我国而言,已逐步建立起风险管理体系,但是与国际同业相比,在数据的采集、加工、度量方法的运用上都存在着相当的差距,因此我国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计量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发达国家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的学习和借鉴上,以此寻求一种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量化管理模型。

徐畅在《credit metrics 模型及其对我国银行风险量化管理的启示》[2006,3]中认为,credit metrics是世界上第一个评估信用风险的量化度量模型。

该模型以资产组合理论、var(value at risk)理论等为依据 ,以信用评级为基础 ,不仅可以识别贷款、债券等传统投资工具的信用风险 ,而且可用于互换等现代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识别。

研究此模型对于我国银行风险量化管理有很强的现实价值。

张红舸和夏佳南在《kmv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在我国的适应性研究》[2006,11]中提出, kmv 模型作为国际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信用风险量化技术,早已引起我国学者对它的关注。

他们对我国应用 kmv模型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以期能找到一种在我国适用的新的信用风险管理的度量方法。

但我国目前对 kmv模型所涉及到的各参数的估计方法都没有较好的研究结论,这势必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者要寻求一些替代指标进行近似评估。

而这种近似的替代最直接的后果就是 kmv模型的输出结果不准确。

作者也在文章中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使用 kmv 模型进行信用风险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乔小京和周石鹏在《信用风险量化模型比较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启示》[2006,10]中,对信用组合观点模型即cpv进行了描述,credit portfolio view(cpv)模型将周期性因素纳入计量模型之中,将迁移概率与宏观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化,并且通过模拟宏观因素对于模型的冲击来测定迁移概率的跨时演变,这样可以得到未来每一年的不同的迁移矩阵,在此基础上运用credit metrics的方法计算处于不同经济周期的var。

可以说这种方法是对credit metrics的补充,它克服了由于假定不同时期的迁移概率是静态的而引起的一些偏差。

曹道胜和何明升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模型的比较级其借鉴》[2006,10]中,从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模型类型、回收率、现金流折现因子四个维度对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模型kmv 模型、credit metrics模型、credit risk +模型和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各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适用性进行了分析,为我国商业银行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开发适合我国国庆的信用风险模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同时,在相关研究过程中随处都暴露出了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我国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种种不足。

因此,针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经验,我国银行业应当大力加强建立信用风险量化分析和管理体系所需数据库的建设,建立和完善银行内部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促进我国专业评估机构的建立,建立强大的信息技术平台,强化银行业的信息披露,加强市场约束,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关于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模型。

三、实施方案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产生与发展1.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产生1.1.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定义1.1.2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特点1.2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发展1.2.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1.2.2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发展2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研究2.1 credit metrics模型(信用度量术模型) 2.2 kmv模型2.3 credit risk+模型(信用风险附加模型) 2.4 credit potfolio view模型(信用组合观点模型)3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的现状3.1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特点3.1.1企业对银行信用的过度依赖3.1.2企业还贷付息意识差,银企关系恶化3.1.3信贷结构单一,贷款风险集中3.2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的不足4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的新思路4.1 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防范4.1.1 培育良好的银行信用文化4.1.2加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全程动态监控4.2 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度量4.2.1 完善信息系统的建设,建立信息数据库4.2.2建立信用风险评估和定价模型,改进信用分析方法和技术4.3 创造与现代模型相配套的外部条件四、预期结果本文以商业银行运行过程中面临的信用风险为切入点,分析我国信用风险计量的现状,对目前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进行研究,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特点进行实证分析,为我国商业银行计量信用风险提出新的思路。

分析国际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状况;研究目前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进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的实证分析。

五、进度计划2007.12 选题2008.1 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2008.2 文献调研2008.3 论文开题报告与英文翻译2008.3-5 论文写作2008.5 论文定稿,准备答辩论文指导发表论文合作流程付款方式联系方式一.编写目的《银行帐目管理信息系统》开题报告的编写目的是通过对《银行帐目管理信息系统》中各模块的分析,确定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块内容,技术方法,明确各模块的功能和数据流,为程序编写定下宏观体系框架。

二.开发背景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尤其是计算机大范围的普及,计算机应用逐渐由大规模科学计算的海量数据处理转向大规模的事务处理和对工作流的管理,这就产生了以台式计算机为核心,以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开发环境的管理信息系统在大规模的事务处理和对工作流的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特别是在银行帐目管理之中的应用日益收到人们的关注。

近年来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迅速,手工管理方式在银行帐目管理等需要大量事务处理的应用中已显得不相适应,采用it技术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势在必行。

目前,对外开放必然趋势使银行业直面外国银行巨头的直接挑战,因此,银行必须提高其工作效率,改善其工作环境。

这样,帐户管理的信息化势在必行。

在传统的银行帐户管理中,其过程往往是很复杂的,繁琐的,帐户管理以入帐和出帐两项内容为核心,在此过程中又需要经过若干道手续,因为整个过程都需要手工操作,效率十分低下,且由于他们之间关联复杂,统计和查询的方式各不相同;且会出现信息的重复传递问题,因此该过程必须实现信息化。

我们的系统开发的整体任务是实现银行帐户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目的。

三.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能使新系统达到以最小的开发成本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根据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请求,通过初步调查和系统目标分析,对要开发的银行帐户管理信息系统从技术上、经济上、资源上和管理上进行是否可行的研究。

这是一项保证资源合理使用、避免失误和浪费的重要工作。

⊙经济上的可行性:主要分析成本与收益、投资效果等。

⊙技术上的可行性:要分析技术力量、计算机性能、通讯网络和系统条件等。

⊙资源上的可行性:主要指管理、经费能否得到保证。

⊙管理上的可行性:如帐户管理水平、数据收集可能性、规章制度健全程度和领导对发展系统的态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