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西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中长期专项规划(2018-2030)

山西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中长期专项规划(2018-2030)

山西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中长期专项规划(2018-2030)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稿)2020年2月目录1总则 (5)1.1任务由来 (5)1.2编制依据 (7)1.2.1法律、法规及政策 (7)1.2.2地方法规、政策 (10)1.2.3相关规划 (11)1.2.4技术导则、规范 (13)1.2.5相关文件与资料 (14)1.3评价目的 (14)1.4评价原则与方法 (14)1.4.1评价原则 (14)1.4.2评价方法 (15)1.5评价范围及评价时段 (16)1.5.1评价范围 (16)1.5.2评价时段 (16)1.6评价重点 (16)1.7执行标准 (17)1.7.1环境质量标准 (17)1.7.2污染物排放标准 (17)1.8生态功能区划 (17)1.9环境保护目标 (18)1.10评价工作程序 (18)2规划分析 (19)2.1规划背景分析 (19)2.1.1相关政策及规划要求 (19)2.1.2山西省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现状 (20)2.2规划概况 (20)2.2.1基本情况 (20)2.2.2规划目标 (20)2.2.3规划布局原则 (21)2.3规划协调性分析 (22)2.3.1与国家层面相关规划、政策法规符合性分析 (22)2.3.2与山西省相关规划、政策法规协调性分析 (22)2.4规划源强分析 (23)3现状调查与评价 (24)3.1区域环境概况 (24)3.1.1位置及行政区划 (24)3.1.2地形地貌 (24)3.1.3气候与气象 (24)3.1.4地表水系 (25)3.1.5地震 (25)3.2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26)3.2.1土壤侵蚀现状 (26)3.2.2植被覆盖现状 (26)3.2.3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评价 (27)3.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27)3.3.1项目所在区域达标判断 (27)3.3.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补充监测 (28)3.4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29)3.4.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29)3.4.2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29)3.4.3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现状 (29)3.5声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 (30)3.5.1城市区域环境噪声 (30)3.5.2城市道路交通噪声 (30)3.5.3城市功能区噪声 (31)4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4.1环境影响识别 (32)4.1.1环境污染类影响识别 (32)4.1.2生态影响识别 (33)4.1.3人群健康影响 (33)4.2主要环境目标 (33)4.3评价指标体系确定 (34)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5)5.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5)5.1.1评价范围和评价因子 (35)5.1.2评价标准 (35)5.1.3评价基准年 (36)5.1.4环境保护目标 (36)5.1.5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 (37)5.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42)5.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44)5.3.1正常情况下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44)5.3.2事故情况下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44)5.4声环境影响评价 (45)5.4.1主要声源 (45)5.4.2正常工况下声环境影响分析 (46)5.4.3非正常工况下声环境影响分析 (46)5.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47)5.6物料运输环节影响分析 (47)5.6.1物料运输概述 (47)5.6.2公路运输环境影响分析 (48)5.7环境风险分析 (49)5.7.1风险识别 (49)5.7.2风险分析 (50)6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52)6.1能源承载力分析 (52)6.2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52)6.2.1水资源总量 (52)6.2.2水资源可利用量 (52)6.2.3现状用水与总量控制目标分析 (52)6.2.4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53)6.3生态影响评价 (53)7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 (55)7.1规划方案综合论证 (55)7.1.1规划规模合理性分析 (55)7.1.2规划的环境合理性及可行性分析 (55)7.1.3规划选址原则 (56)7.1.4规划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环境合理性 (56)7.1.5环境保护目标与评价指标的可达性 (57)7.2规划方案的可持续发展论证 (58)7.2.1规划方案的社会及环境效益论证 (58)7.2.2规划方案的经济效益论证 (58)7.3规划优化调整建议 (59)8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60)8.1空间布局和环境准入 (60)8.1.1合理空间布局 (60)8.1.2严格环境准入 (60)8.2预防对策和措施 (60)8.3污染防治措施 (61)8.3.1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61)8.3.2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62)8.3.3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63)8.3.4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64)8.3.5垃圾运输污染减缓措施 (64)8.4区域环境问题减缓和治理措施 (65)8.5规划实施阶段项目环评要求 (65)8.5.1规划实施阶段项目环评工作重点 (65)8.5.2规划实施阶段项目环评简化内容 (66)8.6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66)8.6.1优化能源开发项目布局、规模和时序安排 (66)8.6.2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67)8.6.3做好能源开发基地绿化建设 (67)9环境影响跟踪评价 (69)9.1跟踪评价的目的 (69)9.2阶段性环境影响跟踪评价 (69)10评价结论 (71)1总则1.1任务由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城市人口的增加势必造成城市生活垃圾的不断增长,在收集、运输和处理处置过程中,其含有的和产生的有害成份会对大气、土壤、水体等造成污染,不仅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卫生质量,而且威胁人民身体健康,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在我国已成为一个较大的社会问题。

而目前我国多数地区还是长期依靠直接堆放和其它简易处理方式进行消纳,无害化处理程度很低,垃圾污染问题除在少数城市有所缓解外,大部分城市的垃圾对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积极加强管理、加快治理步伐已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当务之急。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三种,即卫生填埋、堆肥及焚烧。

其中垃圾卫生填埋是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项技术,但垃圾填埋若处理不当,将会引发新的污染,如由于降雨的淋洗及地下水的浸泡,垃圾中溶出的有害物质将污染地表水及地下水;垃圾中的有机物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以甲烷为主的可燃气体,从而引发填埋场的火灾或爆炸等。

垃圾堆肥化是利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微生物,有控制地促进固体废物中可降解有机物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的生物化学过程,但堆肥化对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的效果不明显,处理后产物体积仍较大,需要较大的堆存场地和较高的运输费用,而且堆肥化产品施用时的工作量大,有明显的臭味。

生活垃圾焚烧主要是将有机物质彻底分解与稳定,可最大程度地降低需最终处置的废物量,以及最大程度地利用垃圾中的热能,同时具有占地较省、减量效果明显等特点,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在我国也有30年的应用历史。

目前,垃圾焚烧处理技术装备日趋成熟,产业链条、骨干企业和建设运行管理模式逐步形成,已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方式。

2016年12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发改环资〔2016〕2851号),规划中明确指出主要任务“加快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存量垃圾治理力度、推进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等任务”。

2017年12月12日,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规划选址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规〔2017〕2166号)明确指:按照“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等要求,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局)会同相关部门应于2018年底前编制完成本地区省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中长期专项规划,明确建设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同时要求专项规划编制单位应当依法同步组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科学制定规划增强支撑。

2018年,我省发布了《山西省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十三五”规划》、《关于做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规划选址工作和编制中长期专项规划的通知》(晋发改资环发〔2018〕104号)等有关垃圾焚烧发电的政策文件。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指导各地做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规划选址工作,积极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落地,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山西省发改委编制了《山西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中长期专项规划(2018-2030)》,并委托我单位编制《山西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中长期专项规划(2018-2030)环境影响报告书》。

1.2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及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2日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9月1日,2018年修改);(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19年1月1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16年7月2日修改);(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09年8月27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年1月1日);(9)《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年10月26日修改);(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2016年11月7日修改);(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12)《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18年10月26日修改);(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14)《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2017年10月7日修改);(1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年10月1日);(1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7年环保部令第44号发布,2018年环保部令第1号修改);(17)《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修订)》(2013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21号令);(18)《国务院批转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2011〕9号);(19)《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20)《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国发〔2013〕5号);(21)《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发改能源〔2014〕506号);(22)《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作的意见》(建城〔2016〕227号);(23)《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24)《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0〕46号);(25)《关于加强二噁英污染防治的指导意见》(环发〔2010〕123号);(26)《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环境保护部公告2015年第61号);(27)《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28)《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29)《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号);(30)《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第77号);(31)《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第98号);(32)《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33号);(33)《国务院关于推进山西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34)《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8〕22号);(35)《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年环境保护部令第39号发布);(36)《关于进一步做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办〔2006〕109号);(37)《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2011〕9号);(38)《关于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处置有关问题的复函》(环办函〔2014〕122号);(39)《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试行)》(环办环评〔2018〕20号);(40)《关于进一步做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规划选址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规〔2017〕2166号);(41)《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作的意见》(建城〔2016〕227号);(42)《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2018年8月1日);(43)《关于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联动工作的意见》(环发〔2015〕178号);(44)《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环评〔2016〕150号);(45)《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加强空间管制、总量管控和环境准入的指导意见(试行)》(环办环评〔2016〕14号);(46)《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2019年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