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机场建设的文化元素设计(中央党校论文)马振华建设世界一流机场,打造国际航空标杆!即将开建的北京新机场定位为“综合性超大型枢纽机场”,突出特点是定位高、规模大、功能多,带动力强,将极大地提高北京乃至中国的国际化水平。
新机场建设中,怎样才能不重复老路,全方位体现文化元素,本文进行了探索。
一、北京新机场简介北京新机场位置2012年12 月,国务院批准北京新机场建设项目。
至此,饱受争议并被国内外普遍关注的这一重大项目终于尘埃落定。
北京新机场是十二五时期国家布局的重点工程之一,地点位于北京大兴区南和廊坊的交界处,计划2014年全面动工,2018年投入使用。
目前该项目正在按既定目标向前推进。
北京新机场建成后,将成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综合交通布局最优、功能定位最全面的现代机场。
它带来的经济影响和促进区域发展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北京新机场的规划建设,是南部地区发展的持久动力源,也是首都经济的新引擎和城市新地标。
北京将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推进新机场建设,超前谋划临空经济区,同步规划新航城,预计投资840亿元同步规划新航城。
目前,北京正在研究制订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新机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规划,加快新机场外围交通设施建设。
二、北京新机场的文化元素构成要素北京新机场是北京对外展示的一个重要形象,它不仅是北京的,也是中国的,同时也是世界的。
北京新机场设计规划和建设中,要重点突出中国文化元素,体现北京地域文化特色,包容世界文化多元性,使其成为具有强烈传承、开放的文化建筑物。
北京新机场构图什么是中国文化元素?简单说,凡是被大家认同的、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均可视为中国文化元素。
如长城、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剧脸谱、中药、文房四宝、中国瓷器、国画……另外,还有各种各样的中国传统节日和各式礼仪、习俗。
北京地域文化,顾名思义,应是指在北京地区历史上积淀下来的各种文化现象。
如同一个地区拥有的“特产”一样,北京地域文化应是北京地区所特有的那些历史文化。
如都城文化、皇家文化、军事文化、长城文化等,主要是从全国范围看的北京地域文化,是北京地域文化的主干。
世界文化主要体现在各国文化的多样性。
作为一个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和现代文明大国,开放一直是中国的文化符号。
一座世界性的城市应有一座定位于全球的机场,定位于全球性的机场应有着眼于未来的视野,因此北京新机场还应是未来文化的展望。
三、北京新机场的文化布局从文化视角看北京新机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机场自身建筑的文化元素,包括机场航站楼及其辅助建筑,高速、高铁、轨道交通等交通设施以及围绕机场规划的城市和城市建筑,二是机场及其附属建筑、城市规划的内部文化元素布局。
即中国元素在公共空间中的运用。
公共空间是一个建筑的核心。
对于人的流线来说是一个枢纽;对于使用功能来说是一个集散地;对于空间形态来说是一个建筑的性格表达;公共空间需要美,需要反映文化的内涵,因为现代人必须花大多数时间利用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的美,都需要一个完整的规划,内涵丰富,审美高尚的中式元素进入公共空间的规划与设计当中,是一股涌动的潮流。
本文重点从北京新机场航站楼、北京新航城和北京南中轴线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北京新机场航站楼北京新机场航站楼北京新机场航站楼作为北京和中国的一张名片,形象设计和机场名称至关重要。
北京市在第二阶段城南计划中也写明,要认真分析北京新机场在全市布局中的作用和功能定位,深入研究开发建设思路。
单从外观设计来看,作为北京和中国迎客的“闸门”,北京新机场的外形一定要十分美观,让人看起来赏心悦目,设计上一定要有中国特色,避免与国外的其他机场雷同,整体造型应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符合中国人的普遍审美标准,不应一味地去追求新奇特。
不仅外形上如此,新机场的内部装潢上也应突出中国元素。
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建新机场,是否可以放弃字母和数字的组合,而以一个传统文化符号命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委员、民俗专家赵书曾透露,一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专家已经向市规划委建议,新机场航站楼取名应放弃“T”和数字,同时建议新机场起名为“朱雀机场”。
是否取名“朱雀机场”无关紧要,重点是给我们一个思路,即机场名称对一个城市或地区的重要程度和影响力。
由此看,现名“北京新机场”明显缺乏文化韵味,得改弦更张。
两年前北京合并东城、崇文和西城、宣武,改名为各地皆有的大众化名称“东城、西城”,引起巨大争议,丢失了传统文化历史不说,让东城西城面对开放和世界性的北京,显得那么苍白和无力,更与其所有的巨大文化建筑格格不入。
2008年,位于首都机场不远处的机场新航站楼投入使用,其名字也顺着“T1”、“T2”命名为“T3”。
“T”来源于单词“Terminal”,翻译成中文就是航站楼。
首都机场的“T1”、“T2”、“T3”,其实对应的也就是1、2、3号航站楼。
对此,在文化界一直存在很大争论,认为机场命名“缺乏文化气息”。
我们不能重复同样的错误!北京新机场如何取名才能体现文化元素?一是由新机场的地位决定的。
根据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促进民航业发展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北京等机场将建成功能完善、辐射全球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
在此意义上,作为一个大型的、综合性的公共基础设施,首都新机场是首都发展“新招牌”,也是一张“国家名片”。
二是由新机场的作用决定的。
随着新机场的落户,新机场周边将变成新国门区,区域品位将大幅提升。
同时,新机场建设对经济发展会有很大带动作用。
将提升城南整体区域品位,促进该地区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服务业的聚集,产生区域经济优势的叠加效应。
事实上,从北京新机场的话题引出,新机场的命名早已吵翻天,包括机场所在的大兴、礼贤、榆垡、廊坊九州等都被与新机场相连。
各地都希望“北京新机场”以自己的名称命名以受到更多人青睐。
本人以外:“北京大兴机场”“北京礼贤机场”“北京九州机场”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但切忌冠以“国际”之帽。
2、北京南中轴线中轴线上的北京新机场北京中轴线是指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北京的城市规划具有以宫城为中心左右对称的特点,很多建筑都建筑在对称轴上,称为中轴线。
古代北京城市建设中最突出的成就,是北京以宫城为中心的向心式格局和自永定门到钟楼长7.8公里的城市中轴线,这是世界城市建设历史上最杰出的城市设计范例之一。
中国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赞美这条中轴线是“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
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线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
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发展,中轴线的定义和范围也不断拓展,以亚运会和奥运会为起点,北中轴线延长到五环外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以北京新机场为契机,南中轴线延长到南六环外10多公里的北京新机场。
长安街和中轴线构成北京城市道路的完美十字,成为这座国际城市的骨架。
按照规划,北京新机场正处在北京南中轴线的正南端,离天安门直线距离不到50公里。
设计规划好北京南中轴路,不仅是新机场的张扬和外延,更是北京对外展示文化实力和地域形象的重要标志。
按照北京市和大兴区相关规划,南中轴以“生态绿轴、文化中轴”为功能定位,围绕“生态绿轴、文化中轴”的定位,对南中轴实施保护性开发,打造以生态涵养和历史文化为特色的功能轴线。
规划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临空经济,优先保护生态空间和团河行宫等文物,建设首都中部生态涵养和文化创意发展区。
这一定位符合北京历史文化发展现状和趋势。
整体看,北京的中轴线应是一条文化之轴、历史之轴、创意之轴。
从永定门往北,依次为天桥文化演艺区、天安门广场、故宫历史文化区、奥林匹克公园区和森林休闲区。
而从永定门以南就显得凌乱无序了。
因此借北京新机场建设的有利时机,统筹规划建设南中轴已经迫在眉睫。
(1)拆迁南苑机场(已形成文件),在永定门以南至五环建新文化中心、会议会展中心(大学园区、新行政中心)。
(2)南五环至六环按规划建南中轴森林公园,与北边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遥相呼应。
(3)南六环至魏善庄建国际文化交往区。
(4)魏善庄建新媒体产业基地和文化创意总部。
(5)半壁店建新博物馆区。
新故宫、新历史、新军事、新文化、新北京和民俗、民族等博物馆、以整体建筑群布局,相对功能分割,将现有故宫、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等储藏文物在此展出,构建新的博物展出,打造北京乃至中国的新的博物馆群体。
(6)在半壁店新航城入口建国门广场。
集中展示中国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
筹建凸显中华民族和中国精神的雕塑群,考虑将建国60周年天安门广场的民族团结柱安置于此。
是传承历史的广场、发扬文化的广场、现代文明的广场、对外开放的广场。
最重要的是,它是南中轴线的一颗明珠,与中部天安门广场、北部奥林匹克广场一道,串起北京整条中轴。
(7)国门广场以南至新机场航站楼,根据规划是国门商务区。
(8)中轴线终端是中轴线点睛之笔——北京新机场。
归纳起来,中轴线从南至北依次为:新机场——国门商务区——国门广场——国家新博物馆区——新媒体产业基地、文化创意总部——国际文化交往区——南中轴森林公园——新文化中心、会议会展中心——永定门服装设计区——天桥演艺区——天安门广场——故宫历史区——奥林匹克现代文化区。
3、北京新航城2012年12月28日,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北京新机场项目,定位为“综合性大型国际枢纽机场”,与其同步规划的还有北京新航城。
据了解,大兴区将依托北京新机场,拟规划建设300平方公里的北京新航城,主要发展航空运输产业、航空物流业、临空高新技术产业、商务会展业、休闲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
据介绍,新航城将形成“一轴两核三区四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一轴指北京南中轴;两核指空港产业核与居住生活核;三区指保税物流区、临空产业区国门商务区;四组团指庞各庄镇、安定镇、魏善庄镇和礼贤镇组团。
新航城的文化元素主要体现在国际化和智慧城市:是国际高端人士聚集活动区,尖端科技创新活动聚集区,世界城市功能承接区,现代城市管理与服务的示范区,同时还是宜居宜业的生态居住区。
规划建设中,应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运营理念进行有机结合,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人文环境,体现面向未来的全新城市形态。
通过努力,使北京新航城成为中国文化传播阵地和国外文化交流汇集地。
可考虑在魏善庄、安定和庞各庄,接纳从城内迁出的大学、科研单位、医院等,从而形成新的医疗区、大学区、科研区,服务全国,减压北京,一举数得。
2013.10.13于中央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