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写作指导:材料运用翻新五法积累了丰富的材料,也要知道怎样用好用活这些材料。
尤其是在作文中。
旧有的材料如何运用呢?1、 撷取精要使用前对材料进行分析,抓住其主旨,然后根据作文所需,撷取其中的精要部分,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
2005年高考满分作文《在情理中找答案》有一段文字:“古往今来,多少英雄挥洒热血于理想的土地!陆游有‘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的执着;谭嗣同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无畏;秋瑾有‘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洒脱。
他们不畏‘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惟愿酾酒临江,吟诵弃之如敝履的诗篇,得以‘直挂云帆济沧海’。
”点评:考生撷取诗词中的关键句,集中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献身理想的豪情壮志,丰富了内容,深化了主题。
2、 移花接木对一个个单一的材料进行改造、拼接或更换,将几个人的特点融于一人,或将几件事剪辑组合为一件事,起到集中刻画人物或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
2004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只缘身在此山中》点评:开篇引出由孔子主持的“秦帝国为什么会灭亡”的讨论会。
作者让贾谊、杜牧、苏洵、魏征、孟子依次上场,站在各自的立场上表明对秦灭亡原因的看法。
文中的人物都是高中语文课本中见到的,“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于是山东诸国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以及“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等许多文言句子都是课文中要求背诵的。
作者把这些不同时代的人物放在讨论会这个特殊场合,又用一条主线将与人物有关的事件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点明“在相信自己的同时,也听取一下别人的意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题旨。
三、演绎成文平时积累的材料,哪怕是一句短短的诗词,一个小小的故事,通过合理想象或虚构,可演绎成一篇文章,收到良好效果。
如历届高考作文《〈孔雀东南飞〉新传》、《陷阱》、《阿Q新传》、《朱贵开店》、《永远的苏武》等都是将课本中的素材进行加工演绎成篇的满分作文。
四、变换角度变换人称: 2005年高考满分作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纪念永生的野草》、《念君清泪水》等都是变第三人称为第二人称,读来亲切自然,如临其境。
变换叙述方式:将那些看起来并不怎么起眼的材料,转换一下角度并稍加点染,能化腐朽为神奇。
2005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何处散发弄扁舟》的开头:“‘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一卷,一舟,一壶冷酒,一位高高瘦瘦的文人。
朦胧中,诗仙李白吟着诗,在历史深处向我回眸浅笑。
一叶扁舟,悠悠地驶向历史深处文学的长河……”点评:考生援引李白诗《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的末尾两句,并通过合理想象,将诗句描绘成一个画面,犹如电影里的特写镜头,由近及远,把读者的思绪带到李白的诗境,走进深邃的历史时空。
五、另立新意有些材料,只要经过认真分析,能另立新意,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例析:高中课本《报任安书》有一精彩段落:“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这段中的事例,人们引用大多用来说明“逆境成才”。
其实这段材料还可另立许多新意来。
如四川高考优秀作文《风雨彩虹》以“意念”“信心”立意:“这些人,用他们的意念和信心,重塑了崭新的灵魂。
”江苏高考优秀作文《稳中求胜》则以“沉稳从难而来”立意:“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
”而湖南高考满分作文则以“选择”立意:“无愧于天,无悔于心如此愁苦而悲愤的遭遇成就的是他们熠熠生辉的选择。
”“以抗争世之不公,表达对真理的膜拜,对文明的追求。
”(湖北省英山县第二中学 姜建华)万能作文素材(苏武、李白等)一、苏武苏武(前140—前60),以尽忠守节而闻名的西汉大臣。
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年)以中郎将出使匈奴,后被困于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以牧羊为生。
苏武在匈奴前后十九年。
(一)人物事略出使匈奴公元前100年,且靼刚刚立为单于,惟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汉皇帝,是我的长辈。
"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
汉武帝赞许他这种通晓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
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百多人一同前往。
意外事变当苏武完成任务,准备回国的时候,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而汉使张胜参与了密谋活动。
然而,谋反失败。
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
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
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便想自杀殉国。
自杀未遂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
苏武对常惠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廷去呢!"说着拔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扶好苏武,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
常惠等人哭泣着,把苏武拉回营帐。
单于钦佩苏武的节操,早晚派人探望、询问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怒斥卫律卫律本是汉臣,投降了匈奴,单于让他来劝降苏武,说:“我也是不得己才投降匈奴的,单于待我好,封我为王,给我几万名的部下和满山的牛羊,享尽富贵荣华。
先生如果能够投降匈奴,明天也跟我一样,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苏武怒气冲冲地站起来,说:“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做了汉朝的臣子。
你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厚颜无耻地做了汉奸,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我决不会投降,怎么逼我也没有用。
”窖中受饥匈奴单于见苏武不投降,便把他关在一个阴冷的地窖里,这时候正是入冬天气,外面下着鹅毛大雪。
苏武忍饥挨饿,渴了,就捧一把雪止渴:饿了,扯一些皮带、羊皮片啃着充饥,才免于饿死。
流放北海苏武拒不投降,单于又把他流放到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单于给了他一群公羊,说要等公羊生下羊羔,才放苏武回去!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
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苏武归国苏武被扣在匈奴十九年后,于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春回到长安。
昭帝下令叫苏武带一份祭品去拜谒武帝的陵墓和祠庙,任命苏武做典属国。
苏武活到八十多岁,于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病亡。
(二)名家点评(汉)班固: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爵命",苏武有之矣。
(唐)李白: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渴饮月窟水,饥餐天上雪。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苏武》)(唐)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苏武庙》)(元)张养浩:为臣惟命敢辞难,脱遇艰难亦自安。
试看子卿持节处,雪花如席不知寒。
(《苏武》)(三)素材运用话题1: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材料加工: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苫,而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
不一样的选择,不一样的人生之旅,要让我们心里的戈壁荒原开满鲜花,就只有直面挫折,而不是放大痛苦。
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的大汉臣子。
这十几年的痛苦如果可以当作是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苦的,可是这位放羊老人却未曾放大痛苦,于是十几年后,大汉的丹青上书写下了民族不屈的坚贞气节。
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因此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2004年高考满分作文《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节选)话题2:相信自己和听”鹑艘饧材料加工:苏子卿在贝加尔湖湖畔。
他披着一件白羊裘,毡履,毡裳,毡巾覆首,独立在苍茫无际的西伯利亚荒原当中,有雪潮一样的羊群在他背后。
他在孟春的黄昏时分,待要归返穹庐,背景中贝加尔湖上的冰涛,与天际的白云波连山竖。
他向着东行,遥遥地望南翘首:眼阵中含蓄着无限的悲哀,又好像燃着希望一缕。
他只相信自己,只相信自己的祖国。
他的心里只有大汉。
卫律的劝说他不听,李陵的意见他当耳旁风。
他新娶的胡女的眼泪留不住他,他的小儿子的小手拽不住他的衣襟。
他谁的话都不听,他用他的坚持塑造了他自己。
一个野花烂漫的碧绿的大平原,平原中立着一个持杖的女人,背后也涌着一群归羊。
那是苏武归国后的风光,他的弃妻,他的群羊无恙;可那牧羊女人的眼中,那含蓄的是悲愤?还是凄凉?(《女神》节选)话题3:心灵的选择材料加工:荒凉的北海,羊群咩咩地叫着,不远处坐着一位手持汉节的人,从黑发到白头,用半生的心血续写着丹青。
南方,皇帝一代又一代,然而,谁也不记得,遥远的北海上,立着一座汉朝不倒的丰碑。
汉节上的漆一层层褪去,老人的眼里却始终燃着一丝火光。
匈奴的可汗惧怕:"怎么还有这么固执的人?"他更无法理解,这半生的重量承起的竟是中华民族永世的骄傲!在生命的天平上,有人选择个人的荣辱得失,但是更有人选择个性的无碍释放,国家的繁荣太平,民族的坚贞气节。
而往往是这些人,托起生命的天平,紧握永恒的绳索,在生命与永恒的拔河中,探到永恒的答案。
(2002年浙江高考优秀作文《与永恒拔河》节选)话题4:自尊与他尊材料加工:《苏武传》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当苏武与其副使张胜同被单于抓获后,面对单于的诱惑和威逼,苏武选择了精忠报国,而张胜最终选择了投降。
以常理推断,对苏武的宁死不屈和拒不投降,凶残的单于不可能不杀他。
但正是由于苏武的这种节操,却赢得了单于的尊敬和历史上的美名。
而张胜、李陵乃至卫律,则被永远地钉在了耻辱柱上。
事实上,历史上由于自尊而获得他尊的例子不胜枚举。
(《苏武的尊严》节选)话题5:道德与名节材料加工:中国人历来看重道德与名节。
旧时高洁的文人即使在百般困顿之中,依旧保持"人淡似菊"的操守。
古代烈女被市井泼皮碰碰手臂,竟然利刃断手,以致留下烈节牌坊。
汉代苏武被迫牧羊,在冰天雪地中"渴饮雪,饥吞毡",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凛然持汉节而不改其志。
“时穷节乃现,一一垂青史”。
所有这些,都留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佳话。
(《道德与名节》节选)话题6:信念材料加工:在苏武出使匈奴时,因随行人员参与了匈奴人的叛乱而被扣留。
在危难之中,苏武处处维护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利益,既表现了对匈奴的修好之愿,又抱定必死的决心,决不"屈节辱命"。
面对卫律始而威胁,既而利诱,最终又以断水绝粮相逼等手段的逼迫,他从容处之。
在受审时,他甚至以自刎来避免受辱。
后来的审讯中,卫律当场"剑斩虞常"以此胁迫汉使,副使张胜在此情况下投降了,而苏武面对卫律之剑,岿然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