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施工质量监控要点正式版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施工质量监控要点正式版

Guide operators to deal with the process of things, and require them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details of safety technology and be able to complete things after special training.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施工质量监控要点正式版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施工质量监控要点正式版下载提示:此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指导操作人员处理某件事情的流程和主要的行动方向,并要求参加施工的人员,熟知本工种的安全技术细节和经过专门训练,合格的情况下完成列表中的每个操作事项。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系指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代号PHC)、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代号PC)和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代号PTC)。

预应力砼管桩基础,因其在施工中具有低噪声、无污染、施工快等特点,在工程上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保证其施工质量,在预应力管桩的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应对其进行控制。

根据对预应力管桩施工监理工作的实践总结,特拟定预应力砼管桩基础监理要点,供监理工程师在工作中参考、使用。

一、预应力砼管桩基础施工相关标准及技术规范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3、建筑地基与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4、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5、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6、先张法预应力砼管桩GB13476-1999;7、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图集)03SG409。

二、施工准备:1、场地要求:1)施工场地的动力供应,应与所选用的桩机机型、数量的动力需求相匹配,其供电电缆应完好,以确保其正常供电和安全用电。

2)施工场地已经平整,其场地坡度应在10%以内,并具有与选用的桩机机型相适应的地耐力,以确保在管桩施工时地面不致沉陷过大或桩机倾斜超限,影响预应力管桩的成桩质量。

3)施工场地下的旧建筑物基础、旧建筑物的砼地坪,在预应力管桩施工前,予以彻底清除。

场地下不应有尚在使用的水、电、气管线。

4)场地的边界与周边建(构)筑物的距离,应满足桩机最小工作半径的要求,且对建(构)筑物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

5)对施工场地的地貌,由施工单位复测,作好记录;监理人员应旁站监督,并对测量成果核查、确认。

2、桩机的选型及测量用仪器:1)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施工方提交进场设备报审表,并对选用设备认真核查。

桩机的选型,一般按1.2-1.5倍管桩极限承载力取值。

桩机的压力表,应按要求检定,以确保夹桩及压力控制准确。

按设计如需送桩,应按送桩深度及桩机机型,合理选择送桩杆的长度,并应考虑施工中可能的超深送桩。

2)建筑物控制点的测量,宜采用有红外线测距装置的全站仪施测,而桩位宜采用J2经纬仪及钢尺进行测量定位。

控制桩顶标高的仪器,用水准仪监测即可。

测量仪器应有相应的检定证明文件。

3、对施工单位组织机构及相关施工文件的审查:1)审查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建立健全,管理人员是否到岗。

2)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内容是否齐全,质量保证措施,工期保证措施和安全保证措施是否合理、可行,并对其进行审批。

3)核查其施工设备、劳力、材料及半成品是否进场,是否满足连续施工的需要。

4)审查开工条件是否具备,条件成熟时批准其开工。

4、对预应力管桩的质量监控:1)检查管桩生产企业是否具有准予其生产预应力管桩的批准文件。

2)检查管桩砼的强度、钢筋力学性能、管桩的出厂合格证及管桩结构性能检测报告。

3)对预应力管桩在现场进行全数检查:a.检查管桩的外观,有无蜂窝、露筋、裂缝;色感均匀、桩顶处无孔隙。

b.对管桩尺寸进行检查:桩径(±5mm)、管壁厚度(±5mm)、桩尖中心线(<2mm)、顶面平整度(10mm)、桩体弯曲(<1/1000L)。

c.管桩强度等级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并且要达到龄期。

d.管桩堆放场地应坚实、平整,以防不均匀沉降造成损桩,并采取可靠的防滚、防滑措施。

e.管桩现场堆放不得超过四层。

5、管桩桩位的测量定位:1)管桩桩位的定位工作,宜采用J2经纬仪及钢尺进行,其桩位的放样误差,对单排桩≤10mm,群桩≤20mm。

2)管桩桩位,应在施工图中对其逐一编号,做到不重号,不漏号。

3)管桩桩位经测量定位后,应按设计图进行复核,监理对桩位的测量要进行旁站监督。

做到施工单位自检,总承包方复检,监理单位对测量定位成果进行检查(简称“两检一核”)无误后共同验收。

三、预应力管桩的施工:1、施工工艺:桩位测量定位→桩机就位→吊桩→对中→焊桩尖→压第一节桩→焊接接桩→压第N节桩→送桩→终压→(截桩)。

2、压桩:1)压桩顺序,应遵循减少挤土效应,避免管桩偏位的原则。

一般说来,应注意:先深后浅,先大后小;应尽量避免桩机反复行走,扰动地面土层;循行线路经济合理,送桩、喂桩方便。

工程桩施工中,对有无挤压情况造成测放桩位偏移,应督促施工单位经常复核。

2)压好第1节桩至关重要。

首先要调平机台,管桩压入前要准确定位、对中,在压桩过程中,宜用经纬仪和吊线锤在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监控桩的垂直度,其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0.5%。

监理工程师应督促施工方测量人员对压桩进行全程监控测量,并随时对桩身进行调整、校正,以保证桩的垂直度。

3)合理调配管节长度,尽量避免接桩时桩尖处于或接近硬持力层。

每根桩的管桩接头数不宜超过4个;同一承台桩的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

4)在压桩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压桩压力、压入深度,当压力表读数突然上升或下降时,应停机对照地质资料进行分析,查明是否碰到障碍物或产生断桩等情况。

如设计中对压桩压力有要求时,其偏差应在±5%以内。

5)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暂停压桩,并及时与地质、设计、业主等有关方研究、处理:a.压力值突然下降,沉降量突然增大;b.桩身混凝土剥落、破碎;c.桩身突然倾斜、跑位,桩周涌水;d.地面明显隆起,邻桩上浮或位移过大;e.按设计图要求的桩长压桩,压桩力未达到设计值;f.单桩承载力已满足设计值,压桩长度未达到设计要求。

6)按设计要求或施工组织设计,在预应力管桩施工前,宜在场地上先行施工砂袋桩,袋装砂井施工完成后进行管桩施压,不得交叉作业。

砂袋桩的布置及密度,应满足地基深层竖向排水和减弱挤土效应的要求,其桩长宜低于地下水位以下,且大于预应力桩的1/2。

7)桩压好后桩头高出地面的部份应及时截除,避免机械碰撞或将桩头用作拉锚点。

截除应采用锯桩器截割,严禁用大锤横向敲击或扳拉截断。

8)对需要送桩的管桩,送至设计标高后,其在地面遗留的送桩孔洞,应立即回填覆盖,以免桩机行走时引起地面沉陷。

9)预应力管桩的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1%。

10)应随机检查施工单位的压桩记录,并抽查其压桩记录的真实性。

3、接桩:1)接桩时上下节桩段应保持顺直,错位偏差不应大于2mm。

2)管桩对接前,上下端板表面应用铁刷子清刷干净,坡口处应刷至露出金属光泽。

3)为保证接桩的焊接质量,电焊条用E43,应具有出厂合格证。

电焊工应持证上岗,方可操作。

施焊时,宜先在坡口周边先行对称点焊4-6点,再分层施焊,施焊宜由两个焊工对称进行。

4)焊接层数不得小于3层,内层焊渣必须清理干净后方可在外层施焊。

焊缝应饱满连续,焊接部分不得有咬边、焊瘤、夹渣、气孔、裂缝、漏焊等外观缺陷,焊缝加强层宽度及高度均应大于2mm。

5)应尽可能缩小接桩时间,焊好的桩接头应自然冷却后,方可继续压桩,自然冷却时间应>8min。

焊接接桩应按隐蔽工程进行验收。

4、终压:1)正式压桩前,应按所选桩机型号对预应力管桩进行试压,以确定压桩的终压技术参数。

2)其终压的技术参数一般采用双控,根据设计要求,采用以标高控制为主、送桩压力控制为辅或者相反。

应视设计要求和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

3)终压后的桩顶标高,应用水准仪认真控制,其偏差为±50mm。

四、注意事项:1、加强预应力管桩的进场检查验收工作。

2、压桩施工过程中,应对周围建筑物的变形进行监测,并做好原始记录。

3、对群桩承台压桩时,应考虑挤土效应。

对长边的桩,宜由中部开始向两边压桩;对短边的桩,可由一边向另一边逐桩施压。

4、如地质报告表明,地基土中孤石较多,对有孤石的桩位,采取补勘措施,探明其孤石的大小、位置。

对小孤石也可采取用送桩杆引孔的措施。

5、土方开挖时,应加强对管桩的成品保护。

如用机械开挖土方,更应加强保护。

土方开挖,宜在压桩后,不少于15天进行。

规程范本系列| Regulations Template 编号:SMP-WJ01-876、雨季施工预应力管桩,其场地内宜设置排水盲沟,并在场地外适当位置设集水井,随时排出地表水。

使场地内不集水、不软化、无泥浆。

操作人员应有相应的防雨用具。

各种用电设施,要检查其用电安全装置的可靠性、有效性,防止漏电或感应电荷可能危及操作人员的安全。

7、预应力管桩施工结束后,应对桩基做承载力检验及桩体质量检测。

承载力检测的桩数不应小于总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

其桩体质量检测不应少于总数的20%,且不应少于10根。

——此位置可填写公司或团队名字——页码21 / 2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