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张账单算清养老钱 个人账户积累决定退休后差异

3张账单算清养老钱 个人账户积累决定退休后差异

3张账单算清养老钱个人账户积累决定退休后差异∙正文∙我来说两句(412人参与)2012年06月28日02:30来源:新京报作者:吴敏∙打印∙字号大|中|小大锅饭让人逃避责任,分田到户刺激生产力。

养老金最终是大锅饭,还是分田到户?你知道单位和你自己缴纳的养老保险最终的去向吗?个人账户是怎么回事?空账又是怎么回事?详细的计算可能有助于理解养老金的流转。

中国目前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不过十余年,由于缴纳不全,补缴标准公式不一,很难让人厘清其中的脉络。

但对于1998年以后开始工作的人来说,他们的养老金缴纳与支付的脉络仍是清楚的。

通过对案例的计算显示,在维持目前养老金发放方式不变的情况下,计入投资者个人账户的养老金将是个人退休后养老金的主要来源。

虽然从实际资金来源看,个人账户仅沦为记账方式,仍是20、30年后的工作人群替我们筹集养老金。

得到这一结论殊为不易,若根据过往的数据一一验证,在考虑到补缴补贴方式等问题后,养老金发放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模糊。

不过政策的影响仍然十分巨大。

比如过去几年中国家持续上调养老金待遇,2011年的调整幅度是10%,如果这种调整趋势维持30年,那么个人缴费的区别就无从显现了。

个人和企业缴纳比例是多少《北京市基本养老保险规定》要求:城镇职工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为缴费工资基数,按照8%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全额计入个人账户。

缴费工资基数低于本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以本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工资基数;超过本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部分,不计入缴费工资基数,不作为计发基本养老金的基数。

企业以全部城镇职工缴费工资基数之和作为企业缴费工资基数,按照20%的比例缴纳。

社保缴费基数如何确定以上一年度本人工资收入为缴费基数。

(1)职工工资收入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300%的,以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00%为缴费基数;(2)职工工资收入低于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60%的,以当地上一年职工三份养老金的诞生与消耗如果你想了解养老金,最佳方式无疑是亲自观察一份养老金是怎样产生、积累,然后被消耗或者转移的。

为便于读者理解,我们虚构了三个人物,在依照现有规则的基础上,解释养老金流转的过程。

李先生第一年月薪10000元,月缴纳养老金800元;退休时月薪6.08万元,退休后每月养老金10258元;养老金为退休前工资的17%刘先生第一年月薪8000元,月缴纳养老金640元;退休时月薪4.86万元,退休后每月养老金8624元;养老金为退休前工资的18%张先生第一年月薪8000元,单位代缴工资基数4000元;月缴纳养老金320元;退休时月薪4.86万元,养老金为退休前工资的11%李先生的悠闲生活李先生,22岁,2012年的7月加入北京某公司A,首个月月薪10000元,而当年本地城镇居民人均月收入只有6000元,单位代缴工资基数10000元。

第一年作为新参加工作的人员,他当年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按第一个月工资为基数计算。

8%的工资由公司代缴,此后每月连续缴纳800元。

A公司有200个员工,员工平均按照12000元的工资缴纳8%的养老金,按照本地规定,企业缴纳养老金的金额是全部员工缴纳基数的20%,因此A公司每月缴纳48万元养老金。

但这部分养老金归入统筹基金,与李先生再无关系。

第一年末李先生在缴纳了6个月的养老保险之后,当年计入个人账户的养老金=800×6+当年产生的利息。

综合当年的通胀水平,社保管理机构确定的当年记账利率为2.5%,在此处,第一年利息=当年养老保险月积数×记账利率×1/12=4800元×2.5%/12=10元。

当年李先生个人账户记账金额为4810元。

第二年由于前一年李先生实际月薪平均为10500元,这一年他每月缴纳养老金840元。

当年,A公司扩展到250人,平均缴纳养老金的工资为10000元,此时,A公司每月缴纳50万元养老金,公司的支付仍然和李先生没有关系,但当年领取退休金的人从中受益。

第二年末记账利率上升到3%,李先生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金额=4810元×(1+3%)+840元×12+840×3%,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金额15059.5元。

假定未来若干年,李先生的收入增长率一直是5%,而本地居民平均收入增长则与长期通胀幅度相当,仅为2%。

无论中途跳槽、升职均保持这一速度。

第38年李先生退休。

李先生开始领取退休金,在没有参加年金计划等前提下,他的退休金来自统筹基金部分的基础养老金和来自个人账户积累的个人账户养老金。

(此处未考虑工资超过本地平均工资3倍的限制下计算个人养老金,为方便计算也不考虑记账利率产生的利息因素)按照5%的固定增长率,李先生退休时月薪为6.08万元,按照2%的增长率,当地人均月均薪酬12483元。

按照现行标准,计算他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为10258元。

这相当于退休时当地平均月薪的82%,但仍只有退休前工资的17%。

不计算记账利息所得的情况,李先生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不低于117万元,其中每月支取养老金中,有8400元是从个人账户中支取。

如果他活到71岁零6个月,将刚好消耗掉所有个人账户养老金。

若活得更长,国家财政将补贴其养老金支出。

刘先生的小康岁月刘先生,22岁,同年7月加入北京公司B,月均收入8000元,单位代缴工资基数8000元。

第一年在缴纳了6个月的养老保险之后,当年计入个人账户的养老金=640×6+当年产生的利息。

综合当年的通胀水平,社保管理机构确定的当年记账利率为2.5%。

在此处,第一年利息8元。

当年刘先生个人账户记账金额为3848元。

第二年由于前一年刘先生实际月薪平均为8400元,这一年他每月缴纳养老金672元。

第二年末社保管理机构确定的记账利率上升到3%,刘先生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金额=3848元×(1+3%)+672元×12+672×3%,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金额12047.6元。

假定未来若干年,刘先生的收入增长率一直是5%,而本地居民平均收入增长则与长期通胀幅度相当,仅为2%。

无论中途跳槽、升职均保持这一速度。

第38年刘先生从E公司退休。

第39年人账户积累的个人账户养老金。

按照5%的固定增长率,刘先生退休时月薪为4.86万元。

而按照现行标准,计算他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为8624元。

这相当于退休时当地平均月薪的69%,但只有退休前工资的18%。

不计算记账利息所得的情况,刘先生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不低于93.5万元,其中每月支取养老金中,6717元从个人账户中支取。

刘先生69岁去世,个人养老金账户将有20万元余额可供继承。

张先生的温饱晚年张先生,22岁,同年7月加入北京公司C,月均收入8000元,单位代缴工资基数4000元。

第一年原本C公司200人,每月应缴养老金为32万元,但改变基数之后,每月节省了16万元。

在缴纳了6个月的养老保险之后,当年计入张先生个人账户的养老金=320×6+当年产生的利息。

综合当年的通胀水平,社保管理机构确定的当年记账利率为2.5%。

在此处,第一年利息为4元。

当年张先生个人账户记账金额为1924元。

第二年由于前一年张先生实际月薪平均为8400元,但仍按一半作为基准缴纳,这一年他每月缴纳养老金336元。

第二年末社保管理机构确定的记账利率上升到3%,张先生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金额=1924元×(1+3%)+336元×12+336×3%,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金额6023.8元。

假定未来若干年,张先生的收入增长率一直是5%。

无论中途跳槽、升职均保持这一速度。

第38年张先生从F公司退休。

张先生开始领取退休金,在没有参加年金计划等前提下,他的退休金来自统筹基金部分的基础养老金和来自个人账户积累的个人账户养老金。

按照5%的固定增长率,张先生退休时实际月薪为4.86万元。

而按照现行标准,计算他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为5356元。

这相当于退休时当地平均月薪的43%,但仍只有退休前工资的11%。

不计算记账利息所得的情况,个人账户养老金不低于46.7万元,其每月支取的养老金中,有3360是从个人账户中支取。

张先生72岁去世,个人养老金账户在半年前已经消耗完。

结论个人账户积累决定退休金差异1)三人的经历显示,在国家没有变更基础养老金的前提下,退休后养老金的幅度仍然是与个人账户的缴纳金额密切相关的,个人账户的多少决定了三人支取退休金的差异部分。

三人按月支取的退休金分别是10258元、8624元和5356元,比值是1:0.84:0.52。

但与退休前的薪酬相比,他们的生活水平可能一落千丈,退休金均不足退休前薪酬的20%。

2)但实际上由于统筹基金存在,基础养老金待遇实际是在每年提高的,比如从2004年开始持续提高,2011年提高10%。

在假定从三人30岁开始,每年国家按照长期平均通胀水平2%提高养老金待遇,那么最终三人支取的养老金分别是1.25万元、1.1万元和7700元,比值为1:0.88:0.62,退休金均超过退休前薪酬的20%。

专家Q&A问题1提前退休、按最低比例缴纳、少缴为什么风行?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因为在现行的养老金制度中,多缴多得,十分对等的原则,并不是太透明,缴纳与获得之间的关系不是那么紧密。

计发方式也太复杂,多缴多得不容易通过精算体现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负向激励就很大,大家都宁愿用最低年限和标准来缴纳,新农保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大家都选择最低档次和最低年限。

而所有这些又给大家一个印象:参加社会保险制度不好。

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大家在养老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上体现出明显的差异。

绝大部分人在缴纳养老保险的时候,都是把工资基数算小,想越少缴越好;而在住房公积金这点上,绝大部分人想把基数做大,恨不得将单位发的毛巾问题2延迟退休对年轻人更公平?郑秉文:这种说法是成立的。

现收现付的养老金本质上是代际团结,就是一代人养一代人,那么如果代际之间的退休年龄和寿命预期之间,没有很好的联系制度,就会在不同代际之间产生矛盾。

比如当代人的寿命普遍延长了10岁以上,但延迟退休的要放到下一代人才开始实施,那么现在的一代人就受到了优待,而下一代人的负担会加重。

因此,在退休年龄和寿命预期中间要有好的联系制度,不然会影响到代际公平。

问题3现在养老金的替代率是多少?郑秉文:替代率是测量和比较公共养老金慷慨度的一个经常使用的工具,一般是说劳动者新退休时领取的养老金,和当年月平均收入之间的比例。

近些年的养老金的替代率是逐渐下降的。

2004年开始,国家已连续8年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去年就提高了10%。

但替代率具体的最新数据还要测算。

2010年,中国养老金的实际替代率应该在45%左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