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水》教案刘娜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自读自悟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抓住描写四幅场景的句段感悟泉水的纯洁无私。
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品词析句,感悟泉水的快乐、无私。
教学准备:1学生自主搜集有关泉水的资料。
2自主学习生字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播放《泉水叮咚》的歌曲同学们,这首歌曲好听吗你知道它歌唱了什么你了解泉水吗来,请说一说。
同学们知道的真多,泉水就是从岩石裂缝或地下涌出地面的地下水,许多江河湖泊都是由泉水汇聚而才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出示课题)齐读课题:二、读文识字:1.下面请同学打开书19页,看谁坐得正,端得直。
自读课文,重点读读你圈出的生字词。
(生自学)2.(出示生字)这就是这节课要学的生字,你认识吗a.如果他读对了我们就跟读。
(生边读,师边注音)b.不太熟练的同学自己再练练。
c.男生一个女生一个。
3.(去掉拼音)这些字你都认识了吗a.同桌间互相检查一下吧。
b.小小火车我来开。
4. a.下面我们只读生字,看谁反映快,来,抢读。
c.太棒了,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特别是一些比较难的字小组交流一下吧!d.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脆:组词造句缝:多音字的认识结:多音字的认识师:同学们记字的方法真多,我们再来读读。
小小浪花,我来翻。
5.师:同学们的字都记住了,课文一定能读好。
来,把书端起来,谁来熟练准确的朗读课文其余同学思考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读文师: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三、品读感悟(一)梳理问题:针对这篇课文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归纳总结:泉水流过遇到说学生自学,读一读,画一画(二)小组交流(三)交流汇报:师:好了,孩子们,大家讨论得真热烈,谁来把你的想法说说第二自然段的学习:(1)生看着书说,教师出示课件(水池——姐姐——很多很多)(2)用自己的话说说(3)理解“天然水塔”:a.刚才有同学问什么是天然水塔你知道吗b.生答c.(课件出示,教师讲解)这是人造水塔,人们把水抽到高高的塔里,等到用的时候一拧水龙头水就流了出来。
大自然在高高的山上储存着丰富的水资源,这些水会沿着山体顺流而下,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天然水塔”。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泉水的话:a.泉水有这么多的水,当然感到自豪了!让我们再来读读泉水的语言,体会一下泉水自豪的心情。
谁来读b.1生读,生评价。
c.大家讨论、教师点拨:读出自豪、欢快、热情的语气。
d.再有感情地朗读。
e.把自己当作泉水再读读。
f.孩子们,你想想姐姐打水能有什么用呢老师来做山里的姐姐,你们是泉水。
“泉水,泉水,我要打些水回家煮粥。
” 生齐读。
“泉水,泉水,我要打些水回家喝。
”生齐读“泉水,泉水,我要打些水回家洗衣服。
”生齐读谢谢你们这些热情的泉水。
第三自然段的学习:(1)谁来继续汇报生汇报(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3)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a.谁能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b .我们来分角色读吧!(4)a同学们,你们注意到泉水说自己像什么b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c孩子们,你也能说一句什么像什么的句子吗第四五自然段的学习:(1)让我们看看四五段又告诉我们泉水流过哪里,遇到了谁,说了什么(2)生汇报四五段。
(3)谁能像读前两个自然段那样有感情地朗读四五段(4)你能完整地说说泉水流过哪里,遇到了谁,说了什么a.生完整汇报b.引导学生用另一种方式说说。
(四)拓展练习:孩子们,这潺潺不断、清如明镜、甜似甘露、美同琴声的泉水它不停地流着,它欢快地流着,那它还会流到哪里遇见谁说了什么孩子们,泉水就这样一路流淌,一路欢畅,一路为大家做着那么多的事,你们想对泉水说什么来,把老师当作泉水吧!(生畅所欲言)四、巩固提高(一)小朋友们,其实你们不用感谢我,因为在帮助你们的同时我已经感到了快乐。
我有一个小小要求你们能把课文再有感情地读给我听一听吗喜欢哪段就读哪段!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小朋友们,你们把我读得太美了,可是你们以后还会记住我吗那你们用什么方式记住我呢(三)大家的方法可真多,我太高兴了。
其实不仅你们喜欢我,古代的诗人也很喜欢我呢!还写诗赞美我呢!对了,我们学过的杨万里的《小池》生齐背。
你们也可以通过找描写我的诗句的方法来记住我呀!五、课后学习准备:好了,小朋友们,课后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记住我这个泉水朋友吧!我们下节课见了!浅谈低年级自主能力的培养——《泉水》教后反思刘娜自主最浅显的字面意思就是自觉地、主动地。
要让学生主动地学,首先就要培养他们的兴趣。
说得更准确点是保持孩子的这种兴趣。
孩子刚入学时其实是很有学习兴趣的,别让太枯燥的教学把他们难倒了,吓住了。
课程标准中不管是识字写字教学还是阅读写作教学,第一个词都是“喜欢”,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孩子——学习方法少,自主能力还很差,以后的学习道路还很长——所以我更注重的是兴趣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是方法的指导,因为没有好的方法,处处碰壁,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有怎么会有兴趣呢所以,这两点相辅相成,让爱学和会学相结合,孩子就会自主了。
识字方面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是到: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课前预习时能自主借助工具书读准这些字,并能主动扩词,发现多音字。
3.能联系到学过的形近字。
4.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教科书内外的生字词。
5.小组交流时能解决自学时的困难。
具体做法:一、利用生活资源,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变老师要我认为我要认。
鼓励他们读校园里的警示语、同学的名字、街道上的牌匾,动画片的滚动字幕到校就展示:说说自己在哪里注意到了什么字,可以做成小卡片,也可以由学生说,老师来写。
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热情的赞赏。
二、在课堂上多想方法让枯燥的识字有趣起来。
如教“人”“八”“入”这三个形近字时,可以做手势,两根手指头就能解决问题。
如识“好”和“妙”时编顺口溜“女子好,少女妙”,还有学生喜欢的编字谜法,如“一条白毛巾,挂在木头上(棉)”“一口咬掉牛尾巴(告)”等。
三、探究、发现识字方法。
引导学生从教材《学习园地》中的“我的发现”中归纳总结出一些识字方法:数笔画、加一加、联想法、熟字换部法、组词法、造句法、分析形声字法等。
同时对学生的奇思妙想应多加表扬。
什么“雨”的四个点就好像是老天爷的眼泪;看见“虾”字再也不敢吃虾了,因为“虾”的左边是一个虫字旁。
阅读方面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是到:1.喜欢阅读,能自主地阅读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2.能想办法解决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不懂的词。
3.能尝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边读边提出较有价值的问题。
5.能在小组合作时合理分工,乐于表达,虚心倾听。
具体做法是:我个人认为阅读很重要的就是找到感觉,为了帮学生找到感觉,我做了以下几点。
一、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韵律美”。
刚入学时,我班学生读什么都读不篇二:如何训练小学生语感如何训练小学生语感青铜峡市第四小学葛玉侠小学生语感的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通常可分为感知、领悟、内化,积累和运用等几个阶段在内容和范围上则是由字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由部分到整体,不断扩展的,而且是不同的阶段,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的训练方法也不同。
因此,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新课标,凭借新教材,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语感。
一、加强朗读、培养语感。
朗读是语言教学中最常见的练习形式。
在教学中学生对课文内容可通过朗读去获得感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掌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
揣摩作者蕴涵的情趣和意旨,充分感知课文内容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趣等。
使课文内容立体化,形象化,进而对文章的内容产生真切的感受,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从而激起学生的共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语言的感受能力,培养了语感,我在教《识字1》一组关于春天的词语,在熟读这些词语之后,我引导学生朗读并且想象,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百鸟争鸣,百花齐放,冰雪融化的景象。
泉水叮咚的声音,并要求学生把想象到的画面画出来,还要配上相应的文字描述,使学生们在快乐的想象中增强了语感,从而有效的培养了他们的语感能力。
二、重视范读,引导多读。
一节好的语文课离不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范读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正确的导向,激励学生在模仿中逐步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
学生在聆听高水平的范读时获得的对语言的感受,常常胜过教师对语言的分析性讲授。
可以采取范读、学生跟读、师学同读、抽查阅读等形式,及时纠正朗读中的错误,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形成良好的语感。
教师范读得好,就可以感染学生,把学生带入语言环境之中,激发他们强烈的朗读欲望。
特别是课文中一些重点段落、关键语句、感情较强烈、难度较大的地方,教师要读给学生听。
如在教学苏教版教材《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时,我范读了描写老天鹅破冰的第五、六自然段。
我借助语言,用不同的表情、语气、声调读出老天鹅为了天鹅们的生存,不惜用自己的身体和生命连续不断地扑打着冰面,直到冰面“嚓——嚓”地裂开了一条条小缝才罢休的那种顽强精神。
当我戛然而止,蓦然发现,教室里异常的安静,同学们被我绘声绘色的朗读感染了,准确地说,被天鹅们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感染了,眼睛还紧盯着课本,思绪还停留在课文内容中。
这种范读不仅让学生有样可学,而且能使其跟随老师步步走进作者的感情变化之中,受到了语感的熏陶。
当然,朗读示范可以是教师的范读,也可以是录音范读,更要注意发挥学生的榜样作用。
三、品语解句,训练语感。
词句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那些表现作者思想情感的语句,在文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某些具有感染力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通过:“添”“删”“调”“换”等方法,揣摩语言文字是否运用的恰当,获得对语言文字的感受,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
《荷花》一课,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为什么用这个“冒”字而不用“长”、“生”等字,因为“冒”字说出荷花使劲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生长出来,我仿佛看到荷花的再生长情景,它的顽强生命力,从而体会荷花的好,而用“长、生”等字就体会不出来的恩,我们就是要紧紧的抓住关键词,让学生明白关键词的好处,同时也可以迁移到平时的作文中去,学生就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佳词妙句,感受文章所要传递的思想感情,理解感情所包蕴的作者的观念和认识。
我喜欢。
这样对词句的比较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语感。
三、启发想象,深化语感。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凭借语言文字的描述,启发学生的想象,使课文内容像放电影一样,在学生的脑海中一幕幕闪现,最终使其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当中,如《英雄王二小》一课中的“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杀害了小英雄王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