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中考人教版历史专题练习题卷: 隋唐时期

2019届中考人教版历史专题练习题卷: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
1.中共中央发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勤俭节约。

中国古代就有一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

这位皇帝是(B )
A.隋文帝B.唐太宗C.唐玄宗D.宋太祖
2.电视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了》火爆荧屏,连远在万里之外的英国一岁多的乔治小王子也忍不住上演了一场真人秀。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威廉王子访问中国期间,凯特王妃告诉乔治小王子“爸爸在中国(in China)”,没想到乔治听到后“走到瓷器(china)柜前,打开柜子,说‘爸爸不在这里’”。

关于瓷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D )
①半坡原始居民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瓷
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③商朝时期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
④唐朝时越窑青瓷和邢窑白瓷十分出名
⑤唐三彩是唐代低温彩釉瓷器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②③④
3.下列史实能够反映唐朝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C )
①鉴真东渡
②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华
⑤陕西西安出土的唐代大食旅行者陶俑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
4.关中地区曾是我国古代政治和经济中心区域,后来由于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而丧失其主要地位。

中国的统治中心最终迁离此区域是在(B )
A.汉末三国的战乱时期
B.唐朝灭亡后的战乱时期
C.南宋定都临安后
D.朱元璋在长江流域建立政权时
5.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到:“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

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

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D )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
④对外交通发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

”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太宗)又谓(太子)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D )
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②任用贤才
③虚心纳谏④合并州县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7.科举制度被西方人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他们认为“(科举考试使得)即使是国家中最贫穷的人也只能说,如果他命运不济也是‘天意如此’,他的同胞并未设置不公平的障碍来阻挠他提升自身的地位……”这主要是指科举制度(C )
A.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B.保证了官吏的清正廉明
C.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D.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8.2017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高考制度有利于国家人才的选拔。

历史学者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评价我国古代某制度曾写道:“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人仕途的现象”。

他称赞的是中国古代的(D )
A.中央集权制B.九品中正制
C.郡县制D.科举制
9.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
A.①隋朝建立②隋灭陈,统一全国③开凿大运河
B.①隋灭陈,统一全国②隋朝建立③开凿大运河
C.①开凿大运河②隋朝建立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D.①隋朝建立②开凿大运河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10.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土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

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B )
①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方法来选拔人才
②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
③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
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1.有学者评论说:“如果从中外文化对比的角度看,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同时代任何国家相比,都更具有平民性……”此观点评价下列哪个朝代的“政治文化”最恰当(D )
A.秦朝B.西汉C.东汉D.唐朝
12.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B )
A.农业生产发展B.商业经济繁荣
C.对外贸易活跃D.经济重心南移
13.唐朝中央设国子监主管学校工作,统管京师六学。

律、书、算学为明法、明字、明算输送考生,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为进士、明经两科输送考生。

对该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 )
A.学校教育服务于科举制B.学校教育内容为儒家经典
C.科举制促进了文学的发展D.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
14.学以致用(本大题共1小题,计10分)
公元2008年,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工程启动。

岁月的年轮已湮没了历史的痕迹,但是,时间抹不掉的是曾经铸就的荣耀。

或许,在这个国家遗址公园,我们可以回味大明宫曾经的辉煌,我们可以感受魂牵梦萦的大唐。

材料至(开元)十三年(725 年)封泰山…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过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

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南诣荆襄(今湖北荆州、襄樊),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凉府(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杜佑《通典》
请回答:
(1)请根据材料归纳开元年间繁荣的表现,(不得摘抄原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元年间的哪些措施对上述局面的出现起到了促进作用?
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唐玄宗任用姚崇做宰相,“厉精为治”,整顿吏治,烧毁珠玉绣,表示不再用奢侈品的决心。

(2)大唐是一个中国人创造性和想象力大爆发的时代,它成就了一个魅力无穷,让后世中国人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的旷古盛世。

请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外交等方面,选取一个或几个角度,自拟题目,以“回望大唐,开启未来”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历史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史论结合,条理清晰,文采斐然。

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唐朝是打开国门,对外开放的王朝。

唐朝曾与日本、朝鲜等许多国或地区都有往来,唐太宗以博大的胸怀,
看待外国。

他认为,“四夷可使如一家”。

唐朝的周边民族,与唐朝政权之间也不断有战争,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一直存在。

但是,那是政权之间的征服与被征服,被征服的政权尽管是少数民族的政权,但他们并不以唐朝为外族。

当贞观四年二月打败突厥,俘颉利可汗以后,西北各族君长诣请唐太宗为“天可汗”,此后,唐太宗给西北君长的文件都署称“天可汗”。

唐朝真是让后世中国人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的旷古盛世。

15.唐朝社会繁荣开放,是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国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这样以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二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

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材料三唐政府有太常寺等机构专管乐舞,当时知名的音乐家有万宝常、许和子、段善本,舞蹈家有公孙大娘、段旻等。

唐玄宗和杨贵妃也分别是音乐家和舞蹈家。

乐舞方面的著作也很多,《新唐书·艺文志》载唐代有31家、38部专著共257卷。

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形成十部乐,即燕乐、清高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2分)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增强官员任用的开放性和流动性;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对一点得1分,共2分)
(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及兴盛的原因。

(3分)
特点: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贸易范围较广;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主,进口以原料、贵重奢侈品为主。

(答对一点得1分,共2分)
原因:地理环境影响。

(1分)
(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哪一社会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3分)
乐舞发达。

(1分)
统治者重视;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民族间、中外间文化交流。

16.隋唐创设的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科举考试对今天我国发展人才战略有何启示?(3分)
如:通过考试可以选拔国家需要的各种人才;通过考试制度选拔政府工作人员,提高政府部门的效能,赋予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3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