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的教育故事上传: 张彤更新时间:2012-5-22 16:16:39教育家的教育故事苏霍姆林斯基------永不凋谢的玫瑰在前苏联的一所学校,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美丽的玫瑰花,每天都有很多同学前来观看,但都没有人去采摘。
一天清晨,一个四岁的小朋友(就读于该校幼儿园)进入花房,摘下了一朵最大、最漂亮的玫瑰花。
当她拿着花走出花房时,迎面走来了该校的校长。
校长十分想知道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便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可以告诉我你摘下的花是送给谁的吗?”“送给奶奶的。
奶奶生了重病,我告诉她学校里有一朵很大的玫瑰,奶奶不信,我这就摘下来送给她看,希望她早点好起来,等奶奶看完了之后我会把花送回来。
”听完孩子的回答,校长的心颤动了。
他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说道:“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这位校长是谁呢?他就是伟大的教育家、万世景仰的育人楷模苏霍姆林斯基。
陶行知——四颗糖果一次,陶行知先生看到有个学生用泥块砸同学,他当即制止,并让这名同学放学后到校长室。
当陶行知来到校长室时,这名同学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
没想到陶行知先生却从口袋里掏出了一颗糖给了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而我却迟到了。
”这名学生惊疑地瞪大了眼睛。
接着,陶行知先生又掏出第二颗糖给这名学生,说:“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
这说明你是一个听话的孩子,而且对我很尊重。
”接着,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颗糖说:“我调查过了,你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
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这名学生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陶行知先生这时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你能够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颗糖。
我只有四颗糖,都奖给你了,这件事就到这里吧!”这就是在教育界传为佳话的“四颗糖果”的故事。
陶行知喂鸡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
他走向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
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
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
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
怎么才能让公鸡吃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
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
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
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
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
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
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台下一时间掌声雷动,为陶先生形象的演讲开场白叫好。
叶圣陶---民主的楷模我国著名作家和语文教育家叶圣陶(1894—1988年)有二儿一女:至善、至美、至诚。
有一次,吃罢晚饭,碗筷收拾过了,植物油灯移到了桌子的中央。
叶圣陶戴起老花眼镜,坐下来改孩子们的文章。
孩子们各据桌子的一边,眼睛盯住父亲手里的笔尖儿,你一句,我一句,互相指摘,争辩。
有时候,让父亲指出了可笑的错误,孩子们就尽情地笑了起来。
每改罢一段,叶老就朗诵一遍,看语气是否合适,孩子们就跟着他默诵。
至善、至美、至诚的原稿好像从乡间采回的野花,蓬蓬松松的一大把,经过了父亲的选剔跟修剪,插在瓶子里才像个样儿。
说是叶老改,实际是商量着共同改。
叶老一边看孩子们的习作一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子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从表面上看,叶老是在指导子女练习写作,实际上,他更是在教育子女为人张伯苓——以身作则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
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
”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
”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皮尔保罗校长——一句话改变学生的命运“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
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
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汗的聚集地。
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
一天,当他从又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
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上面的那句话并给予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
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
他记下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实的。
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象一面旗帜在他心里高高飘扬。
罗尔斯的衣服不再粘满泥土、罗尔斯的语言不再肮脏难听、罗尔斯的行动不再拖沓和漫无目的。
在此后的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
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纽约州的州长。
魏书生-班主任的自述我属于愿意当班主任的那类老师。
我总觉得做教师不当班主任。
那真是失去了增长能力的机会,吃了大亏。
班级、班集体,从她们形成那天起,人们生长在其中,变化在其中,关心她,爱护它,为她吃苦,为她的荣誉奋斗;离开她后,留恋她,想念她,回忆她。
魂牵梦萦见到地……这怀念的感情,经过滔滔时间长河的冲刷,非但没有消失,反倒经年累月,越积越深。
许多人愈到晚年,对其思之愈切,念之愈深。
班级和人个维系得这么紧,班主任这职业便具有了一定的诱惑力。
班级像座长长的桥,通过它,人们跨向理想的彼岸,班级像一条长长的船,,乘著它,人们越过江河湖海,奔向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高山、平原、乡村和城镇;班级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帮助.一起长大、成熟,直到离开这个家庭,走向社会。
我常常觉得斑级更像一个小社会,社会上有什么,一个班级便可能有什么。
学生们走出家一定的适应大社会的能力。
既然是社:会,就有一个管理问题。
管理得合理,就能人心所向,形成强人凝聚力。
集体中。
的每个人都发挥自身的潜力,集体的实力就能得到增强、事情才能做得顺利。
社会如此、家庭如此,学校如此,班级亦然。
世界也许很小很小,而心的域却很大。
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观中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应该是神圣的。
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日朗,无愧于我们的学生,无愧我们生命长河中的这段历史。
苏格拉底——用“庄稼”覆盖“杂草”一天,苏格拉底带他的学生来到一片杂草地,然后问他的学生: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学生有的回答用手拔掉,有的说用镰刀割掉,还有的说用火烧。
然而,苏格拉底告诉大家:除掉杂草的最好方法是种上庄稼,让庄稼来占据杂草的生存之地。
日常生活中,谁都可能有过彷徨、烦闷、苦恼、寂寞、忧愁……这些“杂草”覆盖了我们的心灵,那里不再是一片净土,若不能及时清除这些内心的“杂草”,心灵就可能变得荒芜。
拔、割、烧都不能彻底有效地除掉心灵的“杂草”,只有在心田上种上“庄稼”。
什么是这种“庄稼”呢?是豁达,是宽容,是乐观,是一切积极向上的思想。
面对心灵的“杂草”,我们可以努力增加自己的积极情绪,具体方法有三:一是多交朋友,在交往中得到快乐;二是树立一些人生的小目标,并通过努力奋斗去实现,每一次成功都能给你带来愉悦的满足感;三是学会辩证地看待挫折和失败,遭遇挫折和失败的时候,不要伤心绝望,要看到挫折与失败背后蕴藏的积极东西。
马卡连柯的《教育诗》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彼德连柯到工厂去晚了,马卡连柯没有直接批评彼得连柯,而把他所属的分队的分队长找去了,对他说:“你的队伍里有迟到的人。
”“是的,彼得连迟柯迟到了。
”“以后不要再有这样的情形。
”“是,以后不会有了。
”彼得连柯第二次又迟到了,马卡连柯把全队集合起来,说:“你们分队里彼得连柯第二次又迟到了。
”并指责了全分队,分队保证以后不会再有这样的情形后,马卡连柯说:“去吧,以后看。
”事后,发现全分队的人都教育彼得连柯,对他说:“你迟到了,这就等于说我们全分队都迟到了?”以后,彼得连柯迟到的缺点得到了纠正。
一、关于教书育人1.“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礼记》)2.“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陶行知)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4.“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5.“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6.“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陶行知)7.“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马卡连柯)8.“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
”(爱因斯坦)9.“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爱因斯坦)10.“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
”(爱因斯坦)二、关于为人师表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2.身教重于言传。
(王夫之)3.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4.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5.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李贽)6.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爱因斯坦)7.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
(乌申斯基)8.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乌申斯基)9.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
(卢梭)10.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三、关于爱岗敬业1.学校要求教师在他的本职工作上成为一种艺术家。
(爱因斯坦)2.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