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本控制:卷烟上水平的有效路径

成本控制:卷烟上水平的有效路径

成本控制:卷烟上水平的有效路径
低成本,上水平必经之路
卷烟上水平,即是卷烟的竞争力上水平。

“要把控制成本费用作为保增长、上水平的重要措施。

”2009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姜成康局长如是说。

显然,高成本绝非高水平,行业当前的成本费用现状距离卷烟上水平仍有差距。

经过多年的努力,行业成本费用出现下降趋势。

工业企业销售收入成本率、三项费用率,商业企业三项费用率持续降低。

但当前的成本费用水平仍然不容乐观。

以包装和宣传两大问题为例,有烟标专家指出,国内一些卷烟品牌包装成本为国外卷烟品牌包装成本的4倍;而行业卷烟单箱宣传费用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上涨50%。

2009年,行业提出了“烟叶防过热、卷烟上水平、税利保增长”的主要任务,这就对行业卷烟生产制造销售的成本费用控制水平提出了明确的更高要求。

提升卷烟成本费用控制水平,行业大有可为。

纵观全球卷烟市场,发达国家卷烟税收一般占卷烟零售价70%左右,卷烟企业必须把成本费用控制在销售收入的30%以内,每超出一个点,都是亏损;反之,每减少一个点,都是盈利。

而国内卷烟工业企业产品的成本竞争力,眼下距离30%的“盈利生命线”尚有不小差距。

在未来一个时期,卷烟成本费用控制上水平对于行业而言,意义重大。

从理论上讲,全行业的利润贡献理应包含三个组成部分,即生产规模扩张、产品结构提升和成本费用下降。

回顾过去6年,行业的发展主要建立在生产规模扩张、产品结构提升的基础上。

今后行业的发展,规模扩张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结构提升也受制于经济发展大环境。

而每降低一个点的成本费用率,就意味着几十亿元的利润贡献。

当世界金融危机给国内外经济形势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之时,当卷烟生产规模扩张和产品结构提升面临压力之时,实现卷烟上水平的目标任务,成本费用控制上水平是必经之路。

向“标准”进军
卷烟生产经营的成本费用底线在哪里?
这个问题的答案,直接关系到成本费用控制工作所能达到的深度。

当前行业成本费用控制的难点之一,就在于企业对自身成本费用控制水平缺乏精确的了解。

由于信息不对称,成本费用的管理部门难以有效掌握成本费用的控制节点和可控区间。

这造成长期以来,行业内的财务人员只能发挥“簿记”作用,无法对成本费用进行有效控制。

已经在财务战线上工作了几十年的上海烟草(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处处长陈宣民告诉记者:“财务人员需要一份关于成本费用的‘标准答案’。


从2003年开始,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开始探索建立“标准成本”。

“对标准成本的探索就是对企业成本控制底线的触摸,标准成本是成本控制的一把标尺,它为成本控制确立了一个合理区间,便于企业在可行、可测的基础上实现成本降低。

”陈宣民说。

如果说“标准成本”让企业自身有了纵向比较。

那么企业之间,则需要一种横向比较。

2009年,国家局正式启动“对标”工作。

“对标就是要‘对’出差距,‘对’出动力,‘对’出效益。

”国家局财务司(审计司)会计处处长罗明德说。

在陈宣民等一大批财务工作者眼中,“对标”对于行业的管理而言,具有“划时代”意义。

按照国家局现有的41项指标,一向被认为管理“很上水平”的上海烟草(集团)公司,也仍有三分之一的指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若所有企业的超标项目都能改进到行业平均水平,则节约的成本费用极为可观。

”陈宣民展望道。

“对标”工作并不容易。

目前全行业在诸多成本费用的统计口径上有待统一:卷烟盘纸是以“米”还是“公斤”核算,人员工资是计入成本科目还是费用科目,折旧年份是20年还是30年……
国家局财务司(审计司)司长张玉霞告诉记者,加强基础工作仍然是当前财务工作的重点。

据了解,财务司(审计司)为推广会计核算软件,从动员之日起,至今已有6年,为规范口径而处理的工商企业财务数据多达300万条。

“基础工作任重而道远。

”张玉霞说。

“图纸”上降成本
在关于行业成本费用的讨论中,有这样一种认识:行业的成本费用中,成本占
大头;工商企业成本之间,工业企业成本占大头;而在卷烟工业企业的成本中,生产成本又占大头。

顺着这种逻辑,各卷烟厂的制造环节自然应为降低成本的重点所在。

实际上,主辅材料单耗水平,一直是各卷烟厂的考核重点。

但另一种观点也值得重视:在设计环节降低成本费用才是“重头戏”。

在一线工作者看来,如今各卷烟工业企业基本实现大规模机械化流水线生产,通过现场的实体控制降成本,余地越来越小。

“有些毕竟是企业的刚性成本。

”陈宣民对记者说。

在他看来,在生产环节物耗方面的“斤斤计较”,其节俭精神值得推崇,若就降低成本费用工作而言,关键还是“在图纸上降低成本”。

国外权威研究资料证明,生产成本的66%在设计环节已经决定了,并且在后续环节难以更改。

当前卷烟工业企业在产品设计中,也存在高成本的现象。

尤其在包装方面,存在过度包装问题。

以2009年1月份工业企业量本利报表为准,每万支卷烟成本为567.04元,其中盒皮成本119.37元。

盒皮成本就占五分之一强。

在盒皮成本上,一类烟是五类烟的6倍;而原料成本方面,一类烟才是五类烟的2.5倍。

“要加强卷烟包装管理,严格规范包装行为,坚决遏制过度包装。

”姜局长在2009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说。

企业进行技改规划时,更要坚持“适用性”原则。

行业目前技改项目中,设计产能高过计划产能的现象并不鲜见。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为未来发展预留一定的产能空间无可厚非,但企业不加限制地“放大”自身产能,提高了企业设备购置、维护和折旧成本,从而也降低了卷烟产品的成本竞争力。

目前行业内设备闲置率不容乐观,未来的折旧更是新的成本压力。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成本,如今折旧正逐渐成为行业内颇为头疼的成本负担。

”张玉霞说。

在她看来,大企业的真正内涵是无形资产的“大”,是大品牌、大市场,而不是有形资产的“大”。

“技改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除此,在成本设计方面,还需要高度重视香精香料环节。

从某种意义上说,技术保密的托辞已经让香精香料成为“成本黑洞”——财务人员、采购人员,甚至有的企业负责人,都难以确切掌握香精香料的成本构成。

提高成本费用配置效率
从某种意义上说,成本费用消耗的是企业的资源,成本费用控制上水平要求企业的资源配置上水平。

相对于单纯的降低成本费用绝对值,合理分配企业资源更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

以上海烟草(集团)公司为例,为降低不必要的成本,“中华”自诞生之日起,就没有更换过包装形式。

但为了消费者利益,“中华”率先在行业内采用环保包装材料,尽管这带来了一部分新增成本。

“成本费用要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目标。

”陈宣民说。

“关键是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减少不合理的成本费用开支。

”罗明德说。

对于企业而言,减少不合理的成本费用开支,关键在于实现“三全”成本费用控制模式——全过程、全要素、全员参与。

毕竟成本费用涉及企业所有生产经营过程以及全体职工,仅仅依靠财务管理人员,难免“力不从心”。

对于行业而言,加强工商互动,减少不合理的成本费用开支同样必不可少。

以当前工业企业在广告方面投入为例,单纯设定单箱广告金额上限,难以根治卷烟工业企业在品牌推广方面的不合理投入。

“扩张型的企业,难免有宣传的冲动。

”某卷烟工业企业营销中心负责人说。

在工商协同营销未竟全功之时,备受争议的电视广告难免被卷烟工业企业视为品牌推广的渠道之一。

而随着工商协同营销的深入,更加重视终端营销已经成为卷烟工业企业的共识。

成本费用控制,从来不仅仅是一个员工或者一家企业的事,中国烟草作为一个整体,其成本费用水平往往相互联系,工商企业任何一方的高成本,都会对彼此的发展带来制约。

打一场成本费用控制的“人民战争”,形成“人人讲节俭、事事讲节俭”的风气与制度,正当其时。

记者手记
警惕“不差钱”
十年前,行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迫不得已需要“节俭”,其成本控制手段相对简单。

十年后,在卷烟上水平,提高成本竞争力的大背景下,成本费用控制上水平已然有了新的意义。

更多地从标准制订、设计环节和制度建设等方面控制成本费用,
才能真正实现卷烟上水平。

采访中得知,上世纪末,在行业发展面临困境之时,某一地市级公司好不容易扭亏为盈,实现利润100万元,为此该公司特意召开了一次全体表彰大会。

如今,100万元,对于很多利润以亿元、十亿元计的单位而言,或许不过是一场庆典活动上那转瞬即逝的烟花,但就在10年前,它值得一家地市级公司付出全部的汗水与智慧。

10年后的今天,在“不差钱”的乐观心态下,或许忆苦思甜、重新反思如何进行成本费用控制这一老话题,更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以史为鉴,诚哉斯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