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村河污水处理厂实习报告

李村河污水处理厂实习报告

李村河污水处理厂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07年3月28日 星期三实习地点:山东省青岛市四方区,李村河下游入胶州湾口处。

处理厂简介:李村河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于1991立项建设,1998年竣工投产运行,处理规模8万吨/d 。

二期工程2006年开始建设,预计 2007年7月建成运行,工程设计规模为 9万吨/d ,总投资为15776.87万元。

李村河污水系统服务面积为 124km i ,其范围包括李村河流域和张村河流域。

李村河污水系统南接海泊河污水系统, 北邻娄山河污水系统,东至崂山附近,西至胶州湾东岸岸边。

工艺简介:采用多点进水 A/A/O 法污水处理工艺,进厂污水经水泵提升后通过细格栅和曝气 沉砂池,经过初沉池后,进入A/A/O 生物反应系统,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经加氯消毒后排入胶州湾,出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经机械浓缩进入厌氧消 化池,污泥经消化稳定后,通过脱水外运。

处理厂平面布置图:BOD 5COD cr SSNH 3-NTP 进水 400 900 700 60 5 出水 3010030253工艺流程图:r-匚~1设计进水出水参数:(进入李村河污水处理厂的污水, 70 %为工业废水,30 %为生活污水。

)|HB-11D-1I I410二10-2匚712Z曲申水回用as| 27•鮮I ]---- ■I —■r -1'01 ■ __j卢 ---]裁风机房李憫污冰腿理厂污木处理工艺溉图Cvpyngltt Bebng to SbngShaoZheng324部分构筑物简介粗格栅,17万m/d ,设有渠宽1360mm 勺机械格栅3台,一期2用1备,二期3用,每台过栅 流量为0.853m 3/s 。

格栅间距26〜27mm进水泵房,单台流量:Q=1440 m7h 出口扬程:H=16.7m设备数量:4台(3用1备)电机功率:W=100kW细格栅间设有渠宽 1400mm 的弧形细格栅3台,一期2用1备,二期3用,每台过栅流量为0.853m 3/s 。

计量渠,主要测量PH 值温度电导率流量浊度。

初沉池采用中央进水周边出水的辐流式沉淀池。

2.3污水处理厂工艺方案选择根据进出水水质,污水进水的水质BOD/COD r 的比值为0.44 ,属于生化性较好的污水,另外从TKN/BOD 及TP/BOD 比值来看,采用生物降解法去除N P 是可行的。

1)传统A/A/O 工艺常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呈厌氧(A1) /缺氧(A2) /好氧(O 的布置形式。

其典型工艺流程见图3-4。

该布置在理论上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聚磷微生物有效释磷水平的充分与否,对于提高系统的除磷能力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厌氧区在前可以使聚磷微生物优先获得碳源并得 以充分释磷。

常规A/A/O 工艺存在以下三个缺点:①由于厌氧区居前,回流污泥中的硝酸盐 对厌氧区产生不利影响;②由于缺氧区位于系统中部,反硝化在碳源分配上居于不利地位, 因而影响了系统的脱氮效果;③由于存在内循环,常规工艺系统所排放的剩余污泥中实际只 有一小部分经历了完整的放磷、吸磷过程,其余则基本上未经厌氧状态而直接由缺氧区进入 好氧区,这对于系统除磷是不利的。

粗细栅格4fljl ■w内回渝初沉污泥慕r-循环污泥污泥分配井►二级 佃化召气柜沼宅脫硫塔补・一・淞,进%配 水 并回涼污泥!污混戶厌氧氐缺氣区好氧氐污泥泵房配 水 井召气鼓凤机髒烧塔胶州湾污泥外运图2-4 A /A/0 工艺流程图2) VIP 工艺该工艺与A/A/O 工艺的区别在于,回流污泥首先进入缺氧段,缺氧段部分出流混合液再回至厌氧段。

通过这样的修正,可以避免因回流污泥中的 NO-N 回流至厌氧段,干扰磷的厌氧释放, 而降低磷的去除率。

回流污泥带回的NQN 将在缺氧段中被反硝化。

昭2 A©与WF 00233污水处理流程进厂污水经粗格栅去除污水中较大的漂浮物后进入进水泵房,通过进水泵提升后流入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以去除比较小的漂浮物、油类及砂粒。

经沉砂处理后污水进入计量渠及配水 井,后进入新建的初沉池进行处理。

污水经初沉池去除水中大部分悬浮物后进入生物反应池。

生物反应池是整个污水处理工艺的主体构筑物,直接影响出水水质的达标。

本处理构筑物共 分为三个区,即厌氧区和缺氧区、好氧区,污水首先进入缺氧区,和内回流液在缺氧区混合, 污水在缺氧状态下,进水中有机物很快消耗了缺氧区中的溶解氧,内回流液中的硝酸盐在反混合液回流进水硝化菌的作用下完成反硝化,很快进入厌氧状态,在厌氧区,聚磷菌经厌氧发酵过程进行磷 的释放,然后混合液进入好氧曝气池,进行磷的吸收及有机物的降解,同时氨氮在好氧区内 进行硝化,完成整个生物处理过程。

出水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

二沉池污泥经污泥回流 泵回流至污泥泵房,以保持生物反应池的生物量,剩余污泥经剩余污泥泵提升进入污泥处理 系统处理。

二沉池出水自流进入新建的加氯接触池经二氧化氯消毒后入排入胶州湾,出水达 到国家二级标准。

235污泥处理工艺选择3在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过程中初沉污泥量平均在600〜800m/d ,含水率为97%剩余污泥量平均在2500〜3500m 3/d ,含水率为99.6%。

根据污水厂实际运行来看, 曝气沉砂池和初沉池的浮渣较多,浮渣去除带走部分SS,根据一期实际运行资料浮渣带走 SS 在20%左右,初沉池的SS 去除率在45%左右,以此算出一、二期工程结合实际运行情况的污泥量如表2-22所示。

污水厂一期现状产泥量为20000〜25000kg/d(消化后),消化池总降解率 25〜28%实际总泥量为27800〜33300 kg/d 左右,与一期设计污泥量33360kg/d 接近。

2.3.5.1 污泥处理处置的目的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有机物含量较高,并且不稳定,易腐化,含有大量的病菌及寄 生虫,若不经污泥稳定化处理,将造成二次污染。

2.3.5.2 污泥处置方案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是相互影响的,不论采用何种污泥处置方法,都需要有适当的污泥处理措 施,因此必须根据污泥的性质,综合考虑污泥处理与处置方法,从而确定污泥处理方案,以 满足污泥处置的要求。

(1) 污泥处理处置的一般流程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的浓缩、消化、脱水、干化、焚烧、综合利用等过程都是相辅相成的。

按2001年版日本《下水道设计指南和解说》,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流程主要有以下2种:浓縮 脱水 干化/焚烧-―•综合利用B.生污泥流程A 中,污泥经过消化,使污泥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便于卫生填埋或综合利用。

而 流程B 中,由于后续有干化或焚烧工艺,所以可以不消化处理,即当采用污泥消化时,污泥 处理处置宜走综合利用之路,而当污泥采用焚烧工艺时,可以不消化,避免流程中环节过多, 热量损失过多。

在考虑选用某种污泥处理处置方法时,要从环境安全、资源投入、资源产出和收益影响比等 方面来考虑污泥处理方案,同时兼顾环境生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之间的平衡。

不管 采用哪一种污泥处理处置措施都需要考虑投资和运行成本和经济承受能力,要在设备投资、 运行费用、地价和人力价格等基础上对处理方法加以综合评估。

各地区在处置污泥时要根据 当地地理环境、经济水平、技术措施、交通运输、能源、污泥利用市场和容量等因素,随着 公众认识的提高和兴趣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污泥处理处置的优先顺序是减容、利用、废弃,且经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处理后作 为资源回用已经成为主流。

(2) 常用污泥处置方案有:土地利用、焚烧、填埋等。

(3) 污泥处理方案的确定本工程剩余污泥在生物反应池内停留时间较长(20d 以上),污泥污泥近于腐化,达到初步稳定效果;而初沉污泥在悬浮物沉淀过程中含有较多易生物降解有机质,污泥性质极不稳定, 初沉污泥经重力浓缩后进入消化池进行稳定处理;剩余污泥经重力浓缩后直接离心脱水。

调 整后的污泥处理流程如图 2-14所示。

A.生污泥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浓缩上清液,污泥消化上清液,污泥脱水的滤液等均称为污泥水,这部分水回流到污水处理系统再进行处理。

⑹消毒工艺通常消毒方法可以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

化学法容易实现、成本低,所以使用较多。

二氧化氯有较强的杀菌能力、在水中稳定,设备费用低、运行成本低的优点,该设备已完全国产化,安全性高,维修方便。

杀菌效果与液氯相同,可比液氯减少80%勺二氯甲烷产生,余氯可以使尾水消毒具有持续性。

排水满足标准要求。

336处理后污水排放去向李村河污水处理厂一期和二期工程出水排放至李村河口,排海口位于李村河口南侧,环胶州湾高速公路西侧。

建议李村河污水处理厂排污管道布设穿过青黄高速公路,从原有排污口沿原有明渠布设管道伸入李村河50m,并在污水管道排放口安装4个鸭嘴阀,以利于污水的稀释扩散。

排污口位置具体坐标为120 21.11 E, 36 9.32 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