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21孔子|语文S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21孔子|语文S版

《孔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采用联系上下文、结合资料、联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课文先总后分的行文结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资料、联系实际,理解重点句子,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学生从不同途径(网络、书籍、向家长了解)了解孔子生平、小故事、哲理名言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读1.导语: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吧!看:束发高冠,衣袂飘飘,先贤正在向我们走来。

你知道他们是谁吗?[幻灯依次出示图片:黄帝、孔子、李白、杜甫、柳公权、李清照等,学生猜人物]2.导语:同学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先人的光辉足迹令人怀想,这一单元,就让我们走进《中华文化》,去了解先贤的故事,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吧!请同学们快速读导读,说说本单元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我们需要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掌握什么?生自读,汇报单元训练重点:读懂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在中华文化史上产生的影响。

二、初识孔子导语:同学们,人们往往把人格最高尚、智慧最高的,在学问或是某个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人为“圣”,比如:诗圣——(生:杜甫),书圣——(生:王羲之),茶圣——(生:陆羽)……那么,你们知道,孔子被人们称为什么吗?生答(孔圣人)师肯定学生答案,板书“至圣”:至,最高,至高无上,不可逾越,孔子是人们心中圣人中的圣人哪!那么,为什么呢?同学们,能根据你们所了解的谈谈吗?(学生可从孔子的生平、著作、言论、小故事等方面去谈)齐读“学习链接”孔子名言。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全文,教师提醒读准生字音,看清字形。

2.指名学生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情况,注意正音。

3.学生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错的笔画读音:如仲(zhòng)儒(rú)祀(sì)多音字:处(chǔ chù)笔画:如怨(夕)祭()祀(巳)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了解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1)(1、2)孔子的生平。

(2)(3-8)讲述孔子的几个故事。

2.这两部分内容是什么关系?(总——分)3.课文讲了孔子的哪几个小故事?你能用小标题的形式归纳吗?复习归纳小标题的方法:摘录语句法、人物事件法、取主舍次法、提炼段意法等等。

生汇报,师点拨尽量用简洁词句,最好字数相同。

(1)论“推己及人”(2)不喝盗泉水(3)谈“识人不易”(或“论君子小人&谈‘识人不易’”)(4)晚年读《周易》4.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5.默读1、2自然段,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孔子的生平、地位、成就,及儒家学说的核心——“仁”。

五、总结收获引导学生谈本节课收获。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穿越时空,认识了古代先贤,并走近“至圣”,初知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和孔子的影响。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寻之旅,学习孔子为人处事的哲理。

六: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

2.阅读同步读本中关于孔子的故事,并讲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知道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那么文中讲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1)谈“推己及人”(2)不喝盗泉水(3)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4)晚年读《周易》2.概括写法:孔子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可谓“桃李满天下”,关于他的故事有许多许多,为什么单单选择这四个故事来写呢?生:因为这四件事最特别(最有代表性、最能看出孔子为人处事……)(点拨:选取典型事例来体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问:那么,这几个故事,哪个故事写得最详细最具体呢?(点拨:事例有详有略,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

)【设计意图:复习旧课,温故知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巧妙而有机地渗透写法的指导,引导学生领悟表达方法,凸显语用。

】二、细读品味,感悟美德。

1.导语:这节课,我们继续以先贤为师,了解孔子的为人处事之道及美德。

2.出示学习目标:①读懂四个小故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②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产生的影响。

③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出示问题:孔子被后人尊称为“孔圣人”,誉为“至圣”、“万世师表”。

请你默读课文3-8自然段,想一想文中的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孔子的美德?[学法提示:默读课文,划出表现孔子精神品质(语言或行动)的句子,旁注体会。

可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句,结合资料,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开去。

]4.学生自主探究,静思默想,旁注体会。

5.小组交流。

6.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预测一:谈“推己及人”。

学生汇报感悟。

A.师问:文中哪个词高度概括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推己及人)文中哪些句子具体解释了这个道理?生答,师小结:这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你们掌握得很好!B.幻灯出示《论语》原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结合儒家思想中的“恕”体会宽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师点拨:联系资料,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C.填空:小明向小张借了本书,还给小张后,小张发现书被弄得很皱,有些地方还被小明画了几道痕。

小张对小明说:“。

如果你的书被人弄脏弄皱了,你心里会是什么感受?”D.模仿例句,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口头造句。

E.你还知道哪些表示为人处事的成语?(大公无私、知恩图报、一诺千金……)[设计意图:牵一发而动全身,设计主线问题,并引导学生围绕主线问题展开自学探究,自读自悟,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

落实学法指导,紧扣重点句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资料、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运用,并扩展积累,落实语用。

]预测二:不喝盗泉水。

A.生汇报理解,为什么不喝到盗泉水?B.这种行为体现了孔子什么精神?[盗,即盗窃,由此可看出孔子对偷盗行为的厌恶。

表现了孔子甘守节操的美德。

]C.孔子“恶其名”也不饮盗泉水,如果你是孔子的弟子,会给盗泉改个什么名以让师长喝水呢?(生:义泉、圣泉……)师:古之“盗泉”,实为“倒泉”,因泉水倒流得名,后改名“道泉”沿用至今。

指导读出厌恶的感情。

[设计意图:引导理解孔子甘守节操的美德,通过练习改名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把语用落到细微处。

适时进行朗读指导,培养语感。

]预测三:谈小人与君子及“识人不易”。

A.学生谈对君子小人的理解。

课件出示原文对比今文: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说: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B.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吗?小练笔:例:君子(在穷困时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

君子(),小人() 。

C.生练笔,交流,根据练笔内容谈对“君子”“小人”的理解。

(师小结:君子由于有修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小人心中无德,穷困时自然不择手段,获取利益。

体会孔子美德。

)出示孔子名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点拨写法:(抓住语言描写,通过对比,表达孔子甘守节操的美德。

)D.当孔子发现自己误会了颜回,是怎么说的?屏幕出示:“我们相信..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自己的眼睛,以为们依靠....要记住,了解..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

你们一定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E.学生结合课文,抓住关键词,联系生活实际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眼见不一定为实,内心的想法太主观,要从多种角度,不同方面,全面地去了解一个人]F.从孔子的感叹中,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知错就改,有自我反省的勇气,并善于诱导弟子。

敢于反思,敢于自省,才能不断拥有智慧。

]课件出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G.想像着孔子当时的心情,带着理解,读出孔子感慨的语气。

预测四:晚年读《周易》。

A.抓住故事中的重点词,借用俗语,结合孔子名言,体会孔子的学习精神。

[韦编三绝,活到老,学到老,敏而好学,学而不厌……]B.拓展积累形容勤奋好学的成语:映雪囊萤、凿壁偷光、悬梁刺股、手不释卷……C.体会写法,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教是为了不教,在第一阶段的学习后,创设情景,让学生结合资料,结合课文,抓住重点词去感悟去体会孔子的美德。

相机穿插《论语》原文,让学生感受其魅力。

强化运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体会语言、动作描写和对比的手法适时进行小练笔,并采用不同形式的读,不同形式的练说让语用落到实处。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A.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B.名人看《论语》司马迁:(孔子)言而世为天下则,行而世为天下法,匹夫而为天下师。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毛子水:《论语》为中国的第一书。

钱穆:《论语》自西汉发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读书。

程翔:《论语》是中国知识分子不可绕行的的文化经典。

谢然:《论语》,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张口可言,举笔可写,多识于世界纷繁之道也。

2.介绍17岁少年作家谢然和《不读论语枉少年》一书。

3.谈收获:这节课,我们穿越时空,一起品味感悟二千多年前孔子这位圣人的思想,学完后你有什么收获?(可从表达方法、思想内容等方面去谈。

)4.总结: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短短四个小故事,并不足于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孔子,让我们跟着谢然,读一读《不读论语枉少年》,再沉下心试着读读《论语》。

[设计意图:“学而不思则罔”,引导学生反思,强化写法和学法的掌握,落实学法,推进语用。

从古今中外名人对孔子及《论语》的推崇,更深刻地认识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影响,从而突破重点。

以少年作家的著作入手,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延伸课外,去认识孔子,去读《论语》,继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四、布置作业1.读谢然《不读论语枉少年》一书,尝试阅读《论语》。

2.抄写孔子名言。

五、板书设计:论“推己及人”推己及人典型事例不喝盗泉水安守节操详略得当谈“识人不易”敢于自省语言动作、对比晚年读《周易》勤奋好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