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20课_社会生活的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20课_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政史地潘玉梅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火车、轮船传入中国以及中国近代在交通方面的变化;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2、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正确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并认识到这些深刻的变化是以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但是,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文明的传入,它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学生分成交通、通讯、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四组分组预习查阅相关资料。

三、重难点
重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
难点:培养学生形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
课程导入
PPT出示问题——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趋势,引导学生从经济上、政治上、思想文化上回答,导入,那么在社会生活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小组合作学习(依据课前分组及导学案)
交通组
找出在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轿子、马车和帆船等(教师用PPT及时加深印象)。

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劣势。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以机械为动力的新式交通工具逐渐传入中国,请本组学生找出——轮船、火车PPT早期火车和轮船及第一条正式运行的铁路淞沪铁路。

引导学生思考对中国社会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便利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可能需要老师引导)它们有什么优点?与我国古代传统的交通工具最主要的区别?
教师及时点评并过渡下一组
通讯组
找出近代有哪些通讯工具传入我国?学生找出电报及电话时教师出示PPT学生对电报可能会比较陌生。

组长阐述通讯工具的出现有哪些影响?指导在P105标注
教师及时点评过渡下一组
文化生活组
找出文化生活的变化
1.照相和电影的传入
3部影片(识记)
意义
2.报业的兴起
历程
回顾各个时期的报纸(温故知新)PPT表格学生完成
重点讲《申报》以点带面
3.出版业——商务印书馆的创办
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教师及时点评过渡下一组
社会习俗组
找出社会习俗的变化
1.剪发辫
PPT发式对比图,引导学生剪发的意义
2.禁缠足
PPT缠足图,变形的脚,小脚一双,眼泪一缸直观体验禁缠足的必要性 3.易服饰
PPT服饰如何变化更加直观(引导学生结合影视剧去观察)
4.改称谓废跪拜内容P107
教师及时点评过渡引导学生谈一谈变化的局限性,该怎样看待这些变化?
结合107页最后一段
过渡引导学生思考“引起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课堂小结PPT结合黑板的板书
巩固练习PPT出示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黑板板书结合PPT图片
交通工具文化生活的变化
火车、轮船照相、电影、报纸、出版业
PPT图片
通讯工具社会习俗的变化
电报、电话剪发辫、禁缠足、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
教学反思
本课教材的设计条理清晰围绕近代交通通讯、文化生活、社会习俗四个方面的变化来展开。

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前我把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每组选出一位学生当组长来组织本组同学学习。

课堂上学生按照课前的分组来展开合作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也非常喜欢这种形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