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基于interRAI评估系统的长期照护体系
基于interRAI评估系统的长期照护体系
关键词 interRAI 评估系统 养老服务需求评估 家庭养老信息化体系建设
1.发达国家 20 年前开始探索老年需求评估工具
快速的人口老化以及慢性病患病率的持续攀升给世界各国的政策制定者都带来了前所 未有的严峻挑战。不同人群和个体的老化程度以及慢性病患病情况的差异,导致与之紧密相 关的老年群体的功能状况也有所不同。加之文化背景以及在卫生服务提供体系、服务标准以 及老年服务筹资模式等方面的不同,使得不同人群以及个体间的区别进一步复杂化。对不同 人群以及个体层面的比较分析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解决如何维持长期照护质量这一复杂课 题。自上世纪 90 年代起,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老年人群需求评估工具 (needs assessment instruments) 开发的革命,这种概念上的革新为今后使用高质量数据指导政策制 定开辟了道路。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以实证数据为指导制定老龄政策的基本思路已经在全 球范围内得到肯定,以保证照护质量、节省照护资本为目的而设计开发的长期照护评估系统 也在不断的论证与修正中得到了系统发展。在 OECD 成员国家中,目前被广泛使用的长期 照护 评估系统包 括:世界卫 生组织医疗 分类组的国 际功能 / 残疾和健康分 类系统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简称 ICF,WHO & Organization, 2007)以及 interRAI照护评估系统(Zimmerman,2003)等。适用于多种照护设 施的 interRAI 照护评估系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使用(美国、加拿大、荷兰、芬兰、比利时、 意大利、以色列、新加坡、台湾、以及香港等)。
基于 interRAI 评估系统的居家照护体系
内容摘要 interRAI 照护评估系统作为上世纪 90 年代兴起的老年需求评估工具,在 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之后,已经在许多发达国家或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更早进入 老龄化社会的发达国家不同,我国的各项老年工作还处于初期阶段,本研究使用 interRAI 家庭照护评估工具对其生理、心理、及社会支持方面的需求进行初步评估,为我国养老 服务需求评估以及家庭养老信息化体系建设拓展思路,并提供可资借鉴的解决方案。
第二代评估工具是将多个临床领域整合后应用在不同照护设施内的多维度工具。设计的 出发点是将被评估者视为一个整体而收集信息,并包含了需解决的临床、功能以及社会问题 等信息,并可以为优化照护提供依据。第二代工具的典型代表包括 CAPE 系统 (Pattie, 1981)、
FACE ①以及 EASYCARE ②等。这些工具的另一基本功能是用于支持整体照护计划的制订, 而非局限于某一特殊维度而记录功能状态。有些工具还具有与临床照护计划相关的触发动作 (trigger action)。第二代评估工具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副产品则是通过对多维度数据的整合而生 成的一些列结果测量值 (measuresof outcome)、病例分类组合 (casemix)、照护质量 (quality of care) 以及获得某项照护服务的资格标准等 (eligibility criteria for access to services, Hirdesetal., 2000)。由高质量的第二代评估工具所收集的数据为地区与国家间的比较以及伴 随时间的变化对比提供了可能。
2. 评估工具的发展历程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的美国,与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相关的种种丑闻频发,促使美国
国会要求美国国家科学院(US National Academy ofSciences)及医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 IOM)对全美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进行检查并形成报告以加强养老机构管理。经 过两年半时间的大规模调研和一系列听证,IOM 于 1986 年发表报告(Hawes, 1991)。其 中最核心的建议是建立一套统一的、全面的居民评估系统(ResidentAssessment System)。
面进展性的比较(Compare Progress Over Time),服务质量的监督以及提升就无从谈起。 该研究报告的直接结果是养老机构最小化数据集—居民评估系统(Minimum Data
Set-Resident Assessment Instrument, 简称 MDS-RAI)的诞生。标准化的评估工具可以对信 息 进行结构化的收集,这种结构化的收集使数据可以用于生成表现量表(performance scales)。 所 生成的量表可以用于身体活动能力、认知受损情况以及生命质量的量化。按科学方法整合 后 的数据则可用于记录个体和人群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也可用于检验个体或机构对于治疗、 干预或服务改善的反应。下面我们将介绍评估工具发展的历史,这对深入了解 interRAI 照 护评估工具较其他工具的优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评估工具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代评估工具是一套单独设计的量表,通常从某 一特定目的出发,测量某一特殊维度的功能表现。这些量表的典型例子包括:巴氏日常活动 能力量表(BarthelIndexforActivites of Daily Living,Mahoney, 1965)、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Folstein, & McHugh, 1975 )、 老 年 抑 郁 量 表 (GeriatricDepres, 1983)、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Malnutrition Universal Screening Tool-MUST,Stratton et al., 2004)。这些量表虽然在他们各自的领域都显 示出了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但简单的把这些量表整合在一起并不能形成一套高效且可信的评 估系统。人们曾经进行过将他们合并使用的尝试,但这种冗余的做法常常导致评估项目的大 量重叠和相互矛盾的评估结果。另外,一种评估量表常常是为某一种照护设施 或某一特定人群设计的,这就阻碍了量表在不同照护设施中的传递。
IOM 专家委员会强调,对于每一位接受长期照护服务的老年人的统一、全面评估是提 高全国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根本。对于身体、认知和社会功能状态的全面评估直到现在也被 认为是提供老年人群高质量服务、鉴别与个人照护需求相关的问题以达到最好的照护效果的 基石。IOM 还提出,常规化的居民层面的照护需求评估是获得可靠数据的最理想方式。实 际上,没有横向机构间的比较(Compare Performance Between Organizations)和纵向时间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