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如何进行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训练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训练,也是认识水平的训练。
在这个训练过程中体现着听、说、读、写,诸方面能力的培养。
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着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小学生也有着很强的表达欲望,学生们在一起往往有说有笑,滔滔不绝。
但与之矛盾的是,作文课上他们都常常口叼笔杆,眉头紧锁,冥思苦想,下笔艰难,最后不得不涂抹几笔,敷衍了事。
其实,学生并非缺乏生活素材,也不是不会遣词造句,而是由于我们训练方法过于单调,训练内容过于枯燥,大大限制住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他们失去了对作文的兴趣。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以多样化,综合性的训练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从而能动地区反映他们多彩的生活。
作文训练的形式多样化是指在训练体裁,训练内容,训练时机,训练途径等方面的多样,其实就是以新颖、灵活、多变的方法,帮助学生轻松地找到可以动口、下笔的切入点,有了这个“切入点”训练才是积极有效地。
综合性是指在需哦问训练中,以多方面有利因素的结合,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综合既是作文本身特点的综合,也可以是作文与其他学科、作文与教学、家庭社会的结合。
更是作文与生活、与做事、做人的结合。
这多方面因素结合起来的综合训练方式,避免了单调、枯燥、缺乏情趣的写作的套路,显示了一定的开放性,帮助学生拓展思路,积累生活和学习的经验,让
学生乐于表达,乐于写作。
关于训练形式的操作,我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尝试的。
一、扩大阅读面,注重知识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收集信息的能力。
厚积薄发,知识面狭窄,没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学生是写不出好作文的。
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以知识的积累做基础。
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我除了引导学生多读好书之外,还采用一些体现学生主动性与参与性的训练方法。
例如: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欣赏,最喜爱的好书,在认真阅读之后,写出精彩片段推荐给同学们;还有时结合课文内容搜集信息,补充知识,分类介绍,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能力的体现。
二、口头作文与急性作文的训练与指导
叶圣陶曾说:“口头为语,文本为言,文本于语,不可偏指,因合而言之。
”因此作文教学应当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入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
即使是高年级,口头作文仍是一个重要训练点。
说,写不应分家,由说到写,说说写写,有计划地进行训练。
例如:每学完一篇课文,我都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一遍主要内容。
要求表达完整,用词准确,语句连贯,有一个中心意思。
每次学生都会认真准备,尽量把一个“完美”的自己展示给大家,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训练。
另外,还有计划,有目的的安排即兴作文。
因为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在突发事件中,学生会有感而发,他们会不经意地表达出更真实,更自然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更有激情的一面,甚至会脱口而出几句绝妙精彩的词句。
教
师如果抓住这个最佳时机,引导学生即兴写作,开拓写作思路,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作文创造力。
由于抓住了最佳训练时机,学生情动而辞发,语言生动,富有个性。
三、作文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训练
作文即生活的意义,学习作文也是学习生活。
因此作文训练形式也应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如参观淮河文化广场,让他们写一个导游词,介绍家乡巨大的变化;学习《第一场雪》之后,让他们搜集资料写一篇《雪的作用》的说明文,学习以平实的语言介绍“雪”;新年到了,鼓励学生为联欢会设计卡片,编写新年祝词等,这多种多样的训练形式,不仅使学生在兴趣中写作,而且把作文与生活,作文与活动紧密结合,提高了作文的综合能力。
总之,作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这些素质是通过完成作文这个载体来实现的。
如果教师能在多样性和综合性的训练形式上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克服畏惧作文的心理和厌倦作文的情绪,学生将自觉主动地以作文为需要,以作文为乐趣。
作文教学就真正达到了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