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附解析)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19世纪中后期,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如下图所示交通工具是什么?最早发明此交通工具的人是谁?它的发明与哪一动力机的研制息息相关?(2)列举两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电器方面的重大发明。
(3)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答案】(1)汽车。
本茨。
内燃机。
(2)电灯、电话、电报等。
(3)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详解】(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所示交通工具是汽车,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人卡尔•本茨于1885年发明了汽车,现代汽车工业由此开始,汽车采用的动力机器是内燃机,所以它的发明与内燃机的研制息息相关。
(2)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电器方面的重大发明还有电灯、电话、电报等。
1879年,美国人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给世界带来了光明,爱迪生是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
1876年3月10日,美国发明家贝尔发明世界上第一部电话,并获美国专利局批准的电话专利。
19世纪90年代的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密切。
材料一:材料二:地质学、气象学和考古学的发现,也可以连贯到中国初期早熟的统一。
黄河夹带大量泥沙,随时有阻塞河床,冲破河堤,淹没人畜,损坏作物的可能,局部治理无济于事……《孟子》一书中提到治水十一次之多。
足见光治水一事,中国之中央集权,已无法避免。
中国季风气候显著,季风与农业的关系,也促使中国在公元前趋向统一。
中国农产区雨量80%出现于夏季三个月内。
且由于自然地理因素,旱涝灾害频发。
灾荒时,邻国如不接济,即可能发生战事……凡此种种,都增加了中央集权的趋向。
——摘编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材料三:这些新涌入地球的几十亿人给我们的家园施加了压力,这种压力即使在人口相对稀少、十分富裕的美国也随处可见——为从内布拉斯加到得克萨斯潘汉多的大草原提供灌溉水的巨大的奥格拉拉地下蓄水层的枯竭;加利福尼亚的牧场和长岛的马铃薯地向住宅区的转变;西北部残存的已被砍伐殆尽的原始森林;全国已知的99%的未被清理且仍在污染水源的有毒垃圾堆。
不仅美国,以上问题已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传播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问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四:(1)下列图片与材料一中A处遗址有关的是,与B处遗址有关的是。
(只填写序号)(2)依据材料一,说出我国境内原始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
并说明原因。
(3)依据材料二,说明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自然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4)依据材料三,人类社会发展对环境造成了哪些影响?(5)依据材料四,谈谈人类社会应如何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
【答案】(1)①④;②③(2)分布特点:多集中在黄河、长江流域(或河流附近)。
形成原因:大河能够为早期人类提供水资源和食物(或易于获得生活资料),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方便灌溉,利于发展农耕(或利于生产),长江、黄河流域气候适宜早期人类生存。
(3)黄河易泛滥,中国季风气候显著,易出现水灾或旱灾。
采用中央集权能够更好地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
(4)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耕地减少。
(5)加强立法;加强宣传;合理开发自然资源【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2019年)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
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距今(2019年)6000年前的半坡原始居民已种植粟、白菜、芥菜等农作物,住半地穴式房屋,已经饲养家畜,制作彩陶。
所以与材料一中A处遗址有关的是①④;与B处遗址有关的是②③。
(2)由材料一可知,我国境内原始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是多集中在黄河、长江流域(或河流附近)。
形成原因包括大河能够为早期人类提供水资源和食物(或易于获得生活资料),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方便灌溉,利于发展农耕(或利于生产),长江、黄河流域气候适宜早期人类生存。
(3)由材料二可知,我国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自然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是,黄河易泛滥,中国季风气候显著,易出现水灾或旱灾。
采用中央集权能够更好地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
(4)依据材料三“为从内布拉斯加到得克萨斯潘汉多的大草原提供灌溉水的巨大的奥格拉拉地下蓄水层的枯竭;加利福尼亚的牧场和长岛的马铃薯地向住宅区的转变;西北部残存的已被砍伐殆尽的原始森林;全国已知的99%的未被清理且仍在污染水源的有毒垃圾堆”可知,人类社会发展环境污染、破坏环境;破坏资源,导致资源枯竭;耕地减少。
(5)依据材料四“宣传环境保护的大游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可知,人类社会应加强立法;加强宣传;合理开发自然资源等保护环境。
3.材料论述题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兴起。
1886年德国人奥托研制成功内燃机,1886年本茨发明了第一台汽车。
1900至1929年美国汽车的等级总数由8000辆猛增到2675万辆,平均每4个人就有一辆汽车,美国已成为“汽车王国”。
内燃机的发明也为人们翱翔天空提供了理想的能源。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第一架飞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
美国已有24家飞机制造厂,年生产飞机 21000架。
汽车和航空工业兴起标志着交通运输业的第二次革命,它推动了钢铁、石油等工业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工业体系。
——摘编自徐玮《世界历史》1989第6期(1)材料中“促进了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兴起”的技术成果是什么(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历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观点1:科技发明改变人类社会生活。
论述: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兴起。
汽车、飞机的发明开辟了交通运输的新时代,使人类的交通由陆地发展到空中,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距离,加强了经济文化的交流,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与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科技的发明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
观点2:科技的发明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论述: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兴起标志着交通运输业的第二次革命,推动了钢铁、石油等工业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工业体系。
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革新,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促进了工业结构的改变,推动了重工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科技的发明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观点3:美、德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中心。
(或美德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世界科技的中心)论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人奥托发明了内燃机,其后卡尔•本茨发明了世界第一辆汽油内燃机汽车,推动了世界科技的发展。
美国人福特利用流水线装配工艺生产汽车,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质量,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这些发明促进了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发展,引发了交通领域的第二次革命,又推动了钢铁、石油等工业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工业体系,因此美德用科技改变了世界。
综上所述,美、德是第二工业革命的科技中心。
【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80年代,德国的卡尔本茨发明了内燃机,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兴起,例如1885年,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开辟了交通领域的新纪元。
(2)我提炼的观点是科技的发明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根据材料“平均每4个人就有一辆汽车,美国已成为“汽车王国”。
内燃机的发明也为人们翱翔天空提供了理想的能源”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兴起标志着交通运输业的第二次革命,推动了钢铁、石油等工业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工业体系。
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革新,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促进了工业结构的改变,推动了重工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科技的发明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材料一 1876年,电话在美国问世,这种电话经过改进,很快在许多国家使用,电话通讯事业发展起来。
材料二他是举世闻名的美国大发明家,他一生中共获得2000项发明专利权,被称为“发明大王”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科技成果出现在第几次工业革命中?(2)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3)这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跨入了什么时代?(4)材料二中:“发明大王”是谁,他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2)电力成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3)电气时代(4)爱迪生、电灯泡【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1876年,电话在美国问世,这种电话经过改进,很快在许多国家使用,电话通讯事业发展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人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事物。
所以材料反映的科技成果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电力的广泛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人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这次工业革命使世界进人了“电气时代”。
(4)根据材料可知“发明大王”是爱迪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事物。
因此他最重要的发明是电灯泡。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
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
农业进步与商业进步并肩前进。
一切都呈现繁荣的样子。
我们的一切出产都增加了价值。
作为这个大运动的枢纽的东西就是我们道路的改革。
——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材料二工业革命后,美国大城市处理污水的方式,也只是在半夜用马车将各个家庭的排泄物运出城外。
……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排水设施建设起来,街头照明日益完善,还出现了马拉的轨道公共客车和有轨电车等城市公共交通工具。
材料三英国艺术家约瑟夫·特纳画出了汽车的速度。
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