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力哥理财故事】迈向理财达人之路

【力哥理财故事】迈向理财达人之路

【力哥理财故事】迈向理财达人之路力哥说理财,今天聊聊力哥自己的故事。

引子:力哥的困惑许多荔枝都说,力哥,你是我理财道路上的启蒙导师,你一语惊醒梦中人,因为你,我才知道到底什么叫理财,到底理财对我的生活意味着什么……所以力哥听到不只一个荔枝语重心长地和我说,当初看第一季节目的时候,觉得力哥说的都是大道理,都是正确的废话,不能马上来钱,所以听也就听了,没特别往心里去,但看到第二季力哥捧出越来越多的理财干货后,就越来越发现第一季节目的重要性,那真叫是超越现象,看到本质,把包罗万象的理财知识的最核心最精髓的内容给提炼了出来。

所以我还要再说一句,如果你是在第二季节目更新到一半才认识力哥的,那我强烈建议你把第一季的20集节目给认认真真看了,那里面有你受用一生的理财智慧。

但力哥说理财更新到现在,一直有一个大问题,就是虽然节目本身很好看,但更新速度太慢了,小伙伴们等的心急啊。

在每周焦急等待新节目的间隙,许多人就想通过看书来进一步学习理财知识。

毕竟理财知识包罗万象,无远弗届,生活无处不理财,而力哥只能抛砖引玉,不可能把普天下所有的理财知识和技巧都囊括在我的节目中。

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

你愿意进一步通过看书系统性的学习理财知识,这说明你真的入门了。

但这却给力哥提了一个天大的难题,我到底给你推荐哪本书好呢?就像力哥不敢随便推荐股票和基金一样,我要对我自己的口碑和信誉负责,所以我也不敢轻易给你推荐哪本理财书。

后来我想,如果你要我推荐一些基础的理财知识 ABC,股票、基金、债券、保险、黄金、信托……分门别类介绍一通,那这样的书市面上有的是,而且都是你抄我,我抄你,或者大家一起网上抄,我没必要特别为某本书站台吆喝。

如果要我推荐一些比较高级的介绍具体某种投资思路的书,那这差异可就大了去了。

请问我到底是推荐你看巴菲特呢?还是看索罗斯呢?还是看彼得林奇呢?还是看江恩呢?他们的投资思路截然不同,但都是投资大师啊。

说到底,投资是一个很个性化的事,没有绝对的好坏对错,得根据每个人的性格,每个人的思维习惯,每个人的兴趣喜好,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

再深入一想,我发现说,在我一路从理财小白成长为理财达人的道路上,还真没有哪本理财书对开发我的理财智慧或者增长我的理财技能起到醍醐灌顶般的决定性作用。

所以我就想到写下这篇文章,来聊聊力哥本人是如何一点点从理财小白成长为理财达人的。

听听我的故事,或许会对你今后理财道路乃至人生道路上的成长有所启迪。

力哥也曾是一枚无知的理财小白当然以力哥现在的身份说这个话,其实多少有点不好意思。

因为我既不是某某大学里的知名经济学教授,也不是投资业绩斐然的明星基金经理,更没有靠投资理财成为亿万富翁,我只不过是一个没钱没势没背景,正奋斗在屌丝逆袭高富帅道路上的80后财经记者,我的资历还远远没有到可以拿自己的人生经历来启迪年轻人的地步——力哥自己也还是个年轻人嘛。

但听我说到现在,你也看出来了,力哥的理财知识和投资经验,和许多同龄人相比,还是要多很多,力哥肚子里的理财干货,就算再做一两百集节目也说不光,道不完。

所以理财达人这个头衔挂在力哥的头上,我觉得还是受得起的。

那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理财的呢?2006年。

当时我还在读大学,也是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一般,我萌生了依靠理财来赚钱的想法。

我的“第一次”,并没有奉献给股票基金,当时更没有余额宝了,而是给了保险。

可能许多人第一次接触理财也是从买保险开始的。

因为当我们知道自己不懂投资的时候,会觉得处处都是风险,不敢随便买,但保险会有个看起来很专业的代理人上门来推销,可以有个人和你面对面答疑解惑,那你心里就会觉得比较踏实。

而且一个毫无理财意识的人,往往会认为保险就是骗人的,因为做保险这行的在中国社会上口碑一直不怎么好,而一个刚刚有理财意识又不是很懂理财的人,反而会觉得保险很重要,懂理财的人一定要买保险,这是家庭资产配置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力哥当时就处于这种状态,我既不懂保险,又自以为懂保险,以为买保险就是在理财,所以就稀里糊涂买了一个平安人寿的万能险。

买完之后我再去深入学习相关知识,才慢慢发现,我擦!我和许许多多大叔大妈一样,被保险代理人给忽悠了!他在介绍这款保险的时候把优点夸大了,把缺点给掩盖了,让我误以为这款保险很划算!当我后来幡然醒悟,挣扎了半天,还是决定退保的时候,已经无可奈何的白白损失了3000元(我一共才买了5000元)!这3000元,有1000元进了保险公司的口袋,还有2000元进了那个臭不要脸的保险代理人的口袋,我做梦都能想到这人歪着嘴角得意的笑的嘴脸……这是力哥学习理财的道路上交的第一笔学费。

独立思考——理财达人的必修课理财不是吃饭睡觉,不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需要后天学习的,可问题是从小学到大学,学校老师从来没教过我们应该如何理财!家里的爸妈更不知道如何理财!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摸索,不断实践……在这条道路上,难免磕磕碰碰,交点学费。

你认识了力哥,可能学费会少交点,但肯定还要交学费。

所以还是那句话,不懂不要买,不熟不要做,或者你一开始只拿一点小钱去试试看,就算亏了也只是亏小钱,而不会把身家性命都亏进去。

当然话说回来,力哥也不是说保险都是骗人的,只不过保险真的是理财各个细分领域中最复杂的一块,牵涉到了大量的法律知识,普通人真的很难完全搞明白这里面的道道。

具体应该如何正确买保险,力哥今后节目里会细说的。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到了2006年底,我开始下定决心好好学习理财知识,当时并没有一个张哥王哥在网上说理财,来手把手教我怎么理财,所以我只能选择看书。

当时我一口气买了好多本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方面的畅销书来认真学习。

像什么《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左手巴菲特,右手索罗斯》,还有《股票作手回忆录》,包括最经典的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的写的《聪明的投资者》,不过那本被誉为“投资圣经”的《证券分析》实在太难懂了,我愣是没读下去。

包括当时力哥也看过一些讲技术分析的书,比如什么江恩八线理论,艾略特波浪理论,日本蜡烛线理论等等,当然后来我很快就放弃学习技术分析了,原因以后再细说。

但我慢慢发现,这些书讲的都有道理,但有道理不一定能帮我赚到钱,我还是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出最适合自己的投资理念,这才慢慢形成了第34集《股市必胜法则》里的思想。

应该这样说,投资理财世界里的赢家,往往也是现实生活中的赢家,因为你需要具备一些共通的素质,比如独立思考、知识广博、观察仔细、勇敢、果断、坚强、有耐心、心态平和、处变不惊……这些素质都是成大事者必须要具备的。

尤其是独立思考,千万不能听风就是雨,因为在投资的世界中,能赚到大钱的永远是少数人,大多数人一定是无知而盲目,充满人性弱点的,你跟着大多数人走一定会输得很惨。

经常有人问我,力哥,你是不是巴菲特的忠实粉丝?因为我听你在节目多次介绍过巴菲特。

应该说力哥挺推崇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一是他说的话我的确觉得有道理,符合我对投资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全世界依靠投资成为世界首富的人,只出了这一个。

那他说的话,他总结的经验教训自然要比那些自己投资还是亏钱的专家学者说的话更靠谱。

但就算如此,力哥也算不上是巴菲特铁杆粉丝。

确切的说,在投资理财的道路上,力哥不是任何人的死忠粉,我坚持独立思考,不让任何人的脑袋瓜代替我自己的脑袋瓜。

不管是看书,看电视,看报纸,听讲座还是采访别人,我时时刻刻都以一颗开放包容的心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观点,我觉得你说的有道理,我就把你的思想吸收过来,融入我的血液,变成我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我觉得你说的不对的地方,我的大脑自然就会过滤掉。

我这里学点,那里学点,吃百家饭,串百家门,各种各样三教九流的知识和思想都汇聚到我的脑子里以后,我再继续反复观察,反复比较,反复思考,反复实践,最后慢慢属于我个人的理财知识体系以及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体系就建立起来了。

那段拼命充电的岁月当然这么泛泛的讲有点空,在我走向理财达人的这一路上,有这么几件事对我的影响比较大。

一是在2007年的时候,我看了央视的一个节目叫《理财教室》,最开始的主讲人是刘彦斌老师,他是《理财规划师国家职业标准》的创始人,理财规划师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以通俗的语言来讲解一些基本的理财理念,我最初理财观念的启蒙受他节目的影响比较大。

二是我进入媒体工作后,因为工作关系,我不得不每天看大量的财经类报刊,拼命给我的大脑补充方方面面的财经知识。

但是你知道,财经新闻有很高的专业门槛,不是那么容易看得懂的。

力哥在中学时代每天会看《新民晚报》,这是上海发行量最大的一份报纸,我是任何一个版面都不放过,唯独财经版,尤其是那些讲股票的版面,我是一律PASS,因为我真的看不懂啊啊啊。

但工作以后,我就硬着头皮每天啃那些难懂的财经类报刊——《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第一财经周刊》、《财经》……看到任何不懂的专业名词,马上去网上搜各种相关资料,直到弄懂为止!尤其是我所供职的《理财周刊》,我每期新杂志一拿到手,都是从头到尾一篇一篇文章仔仔细细读,连“读者来信”都读得很仔细,所以力哥那两年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也是蛮拼的。

慢慢的,我看的文章多了,我采访的专家多了,我的投资实践多了,我写的理财各方面的稿子多了以后,量变自然而然就变成了质变,我就真的慢慢从理财小白成长为理财达人了。

从财经记者到理财专家的蜕变记者这个职业最大的优点就是知识面比较广,比较杂,什么话题到我嘴里都能扯上半天,但缺点也在这里,就是记者知道的东西虽然多,但很少会对某一个细分领域有持续的很深入的研究,你很难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

因为记者的知识体系大多是由某一个新闻话题而引发的很零碎的知识拼凑而成的,而没有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系统性的知识体系。

所以帮助力哥从一个出色的财经记者成长为一个理财领域的半个专家,主要是这三次系统性学习的经历。

第一次是在2008年,我参加了上海理财专修学院的个人理财实务培训课程,当时的那本不对外公开发售的内部教材对我帮助很大。

【力哥说理财】第一季节目的知识框架就是力哥在学习这个课程的时候建立起来的。

第二次是在2010年,我参加了国家理财规划师的培训和考试,那套国家理财规划师的培训教材让我很深入地学习了方方面面的理财知识。

但这还不够,因为理财是一门交叉边缘学科,而它最核心的知识体系是经济学和金融学,结果我在采访各路经济学家的时候,凡是遇到比较高深的经济学理论问题,有时候就会感到比较吃力,难以驾驭,可能会写下一些我自己都不太理解的话,就是因为我自己缺乏这方面比较深的理论积淀,结果我对于许多经济现象的理解也会比较肤浅。

所以在2012年,我报考了在职的金融学研究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