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视频编码跟音频编码常识新

视频编码跟音频编码常识新

视频与音频编码知识
动态链接:Adobe premiere pro
编码定义:原始的视屏图像数据和音频信息都包含有大量的冗余信息,编码就是压缩的过程,将信息中的冗余信息去掉。

分为视屏编码和音频编码,两者是分开的。

一般来说视频比那马方案往往决定了高清视频的画质高低(严格意义上还有码率因素).音频编码决定了起音质的好坏。

常用视频编码:XVID(DIVX的升级版),DIVX,H.264,MPEG-2\MPEG-4等。

Mpeg1:早期vcd使用,分辨率是352*288,压缩比低。

Mpeg2:一般DVD使用,有NTSC(720*480)和
PAL(720*576),压缩比高于mpeg1.
Mpeg4:目前使用最多的技术,avi文件始祖,大大提高压缩比,而质量堪比DVD
Divx:基于mpeg4开发,有一定算法优先。

Xvid:divx技术封锁以后被人破解开发的,也是基于mpeg4的编码技术更先进,采用开放源码,画质更好。

H.261:早期的低码率编码,应用于352*288和176*144,
现在已不用。

H.263:在低码率下能够提供比H.261更好的图像效果,改进一些算法。

H.263+:h.263的改进型
H.264:H.264集中了以往标准的优点,高效压缩,与H.263+和mpeg4 sp相似。

Rm\rmvb:real 公司推出的应用于网络的高压缩编码,rm 是固定码率。

Rmvb是动态码率(就是静态画面采用低码率,动态采用高码率)
X264
X264是国际标准H.264的编码器实现,是一个开源encoder,得益于H.264的高效压缩性能,加之于X264的高效(编码速度快)实现,X264目前被广泛应用于DVDrip 领域。

封装格式(也叫容器)
所谓封装格式就是将已经编码压缩好的视频和音频按照一定的格式放到一个文件中,也就是说仅仅是一个外壳。

格式类型
AVI:微软在90年代初创立的封装标准,是当时为对抗
quicktime格式(mov)而推出的,只能支持固定CBR恒定比特率编码的声音文件。

Ts和ps:PS封装只能在HDDVD原装
Move:MOV是quicktime封装。

WMV:微软推出的,作为市场竞争
Mkv:万能疯涨器,是良好的兼容和跨平台性,纠错性,可带外挂字幕。

Flv:h针对于h.263家族的格式
Rmvb\rm:Real video,由RealNetworks开发的应用于rmvb和rm,mp4.主要应用于mpeg4的封装。

主要视频编码器分析
8.Microsofi MPEG-4 Video codec
常见的有1.0,2.0,3.0三种版本,当然是基于MPEG-4技术的,其中3.0并不能用于AVI的编码,只能用于声场支持"视频流"技术的ASF文件
9.DivX MPEG-4 Low-Motion/Fast-Motion
实际于Microsoft MPEG-4 Video code是相当的东西(据说就是用Microsoft MPEG-4 Video codec V3.0改的),只是Low-Motion采用的固定码率(Constant
Bitrate),Fast-Motion采用的是动态码率(Variable),后者压缩成的AVI几乎只是前者的一般大,但质量要差一些。

Low-Motion适用于转换DVD以保证较好的画质,
Fast-Motion用于转换VCD以体现MPEG-4短小精悍的优势。

10.Divx4.11/4.12/5.0
实际上就是Divx,原来Divx是为了打破Microsoft的ASF规格而开发的,现在作者摇身一变成了Divxnetworks公司,所以不断推出新的版本,最大的特点就是在编码程序中加入了1-pass和2-pass的设置,2-pass相当于两次编码,以最大限度的再网络宽带于视觉效果中取得平衡。

11.Xvid
Divx跟XviD采用不定时设置关键画面来改善原先固定时间关键画面才造成的冬天画面画质不佳的情形,而2-pass的压缩模式使画面更加顺滑,基本上两种编码的效果差别不大,不过在同画质的档案大小来说Xvid更省容量,这也就是网络上流传的影片,DivX编码大多为两片CD,而Xvid编码的大多仅需一片CD容量即可
12.H.264/X264
H.264是由国际电信联盟(iTU-T)所指定的新一代的视频压缩格式,H.264最具价值的部分是更高的数据压缩比,在同等的图像质量,H.264的数据压缩比能比当前DVD系统中使用的MPEG-2高2~3倍,比MPEG-4高1.5~2倍。

正因为如此,经过H.264压缩的视频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所需要的带宽更少,也更加经济。

一般来说,H.264格式以“.avi”,“.mkv”,以及“.ts”封装比较常见。

H.264编码格式是目前的明星级编码格式,在各种高清视频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H.264是MPEG标准的第十部分,也是AVC,所以全称为“MPEG-4 AVC/H.264”。

X264编码,是H.264编码的一个开源分支,它符合H.264标准,其功能在于编码,而不作为解码器使用,X264编码最大的特点在于注重实用,它在不明显降低编码性能的前提下,努力降低编码的计算复杂度,X264对于H.264编码中的一些复杂编码特性做了折衷处理,其压缩视频体积小于Xvid (MPEG-4)编码视频,以小体积,高画质的特点得到了很多网友的认可。

13.PICVideo
PICVideo是一种有效快速的M-JPEG编辑器,并可以在
Windows Media Player中完美的查看运动的JPEG文件。

它提供难以置信的高速压缩和解压缩的M-JPEG流,PICVideo M-JPEG编码器包括Microsoft Windows视频编码器和Microsoft DirectShow转换过滤器编码器,包含PICVideo Lossless JPEG Codec,PICVideo M-JPEG Codec v3和PICVideo Wavelet2000 Codec,分别对应高速低损失视频编码,最快JPEG动画视频编码和低带宽流格式视频编码。

14.WMV-HD/VC-1
WMV(Windows Media Video)作为经久不衰的一种视频编码,一直在不断改进,WMV-HD则是由软件业的巨头微软公司所创立的一种视频压缩格式,压缩率甚至高于MPEG-2标准,同样是2个小时的高清视频节目,如果使用MPEG-2能压缩到30G,而使用WMV-HD这样的高压缩率编码器,在画质丝毫不损失的前提下可压缩到15G左右,尽管
WMV-HD是微软的独有标准,但因其在操作系统中大力支持WMV系列版本,从而在电脑系统得以迅速普及。

VC-1即视频解码方案一,基于微软WMV第九版(WMV9)编码技术,2003正式提出,于2006年正式成为国际标准,
为该格式在下一代DVD中的应用铺平了道理,一般来说,VC-1多为“.wmv”后缀,但这都不是绝对的,具体的后缀还得根据具体封装。

音频编码与格式
PCM编码:最大的优点就是音质好,最大的缺点就是体积大。

WAV:本身与任何媒体数据都不冲突。

MIDI:称作乐器数字接口,是数字音乐/电子合成乐器的统一国际标准。

MP3:全称是MPEG-1Audio Layer3,它在1992年合并至MPEG规范中。

RM:就是RealAudio格式,大部分音乐网站的在线试听都是采用RealAudio,这种格式完全针对的就是网络上的媒体市场,支持非常丰富的功能。

最大的闪烁点就是可以根据听众的带宽来控制自己的码率,在保证流畅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音质。

OGG编码:oggVorbis的音频编码,号称MP3杀手AAC:是由Fraunhofer IIS-A,杜比和AT&T共同开发的一种音频格式,它是MPEG-2规范的一部分。

码率:
Bit Rate,指视频或音频在单位时间传送的数据位数,该参数的单位通常是Kbps,也就是千比特每秒。

通常
2000kbps~3000kbps就已经足以将画面效果表现到极致了。

码率参数与视频文件最终体积大小有直接性的关系。

混合码率:overall Bit Rate ,指视频文件中视频和音频混合后的整体平均码率,一般描述一个视频文件的码率都是指OBR,如新浪播客允许的OBR上限为523kbps.
固定码率:Constant Bit Rate,指的是编码器的输出码率(或者解码器的输入码率)应该是固定制(常数)。

CBR不适合高清晰度视频的编码,因为CBR将导致没有足够的码率应对复杂多变内容部分进行编码(从而导致画质下降),同时在简单的内容部分会浪费一些码率。

可变码率:Variable Bit Rate,编码器的输出码率(或者解码器的输入码率)可以根据编码器的输入源信号的负责度自适应的调整,目的是达到保持输出质量保持不变而不是保持输出码率保持不变。

VBR编码会消耗较多的计算时间,但可以更好的利用有限的存储空间,用比较多的码率对复杂度高的段进行编码,用比较少的码率对复杂度低的段进行编码。

总之需要清
晰度高而体积小的视频,选择VBR是明智的选择。

平均码率:Average Bit Rate,指音频或视频的平均码率,可以简单的认为等于文件大小除以播放时间。

在音频编码方面与CBR基本相同,会按照设定的目标码率进行编码。

但当编码器认为“适合”的适合,会使用高于目标码率的数值来进行编码以保证更好的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