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疯狂动物城观后感初中生作文

疯狂动物城观后感初中生作文

疯狂动物城观后感初中生作文高质量的《疯狂动物城》的正式入市,也意味着休整了一个多月的好莱坞大片们将重整旗鼓。

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疯狂动物城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疯狂动物城观后感1《疯狂动物城》真的是一部特别有意思的动画片。

因为不同的人在里面看到了不同的东西,正如“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米国人在这里看到了对种族主义的讽刺,国人乐意从树懒身上看到对公务员的嘲弄还有对思聪的那么一点小恶趣味的YY,小情侣喜欢狐狸和兔子的爱情,影视迷则看到了对《教父》《绝命毒师》等的致敬……总之,观影前,你看到了数不清的安利,观影中,你有数不清的捧腹大笑,观影后,这里还有数不清的话题。

当去年的《大圣归来》,让我们似乎看到了中国动画的曙光,感觉和好莱坞的水平又迈进了一大步,但是这部《疯狂动物城》又把距离拉回了原来的水准。

前几年,我们在讲特效,讲好莱坞怎样把动画里的表情做得惟妙惟肖,怎么样把毛发处理得如此逼真,如何更好呈现冰在阳光下的那种美妙而炫目的折射等。

而接连两部动画电影(《头脑特攻队》《疯狂动物城》),大家又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到米国人大开的脑洞以及疯狂的细节上。

《疯狂动物城》最美妙的地方,就是给观众营造了一个别样的世界。

动物城的英文名字是:Zootopia,就是动物(zoo)+乌托邦(utopia)。

我感慨这部片所营造的乌托邦,并不是所有动物和平共处的大世界,而是对这个大世界的细节描述。

应该说,一部两个小时的电影里,所能展现出的宏观世界已经是极致了吧。

喷薄而出的各种细节,可能你低头的一两秒钟里,就能错过一个超级有意思的点。

有人说,这部片值得看好几遍,第一遍看剧情,第二遍第三遍直至第N遍看细节,此话不假。

在这里,各种动物不论大小都和平共处。

这是一个宏大的概念,具体呈现在兔子朱迪第一次来到动物城看到的几分钟场景。

为上班方便,不同体型的动物有不同的交通道:河马从水路来,有特制的风干机。

小仓鼠则打着领带穿着西装,直接从管道里传送出来。

长颈鹿太高,就有专门的传送通道让它们能拿到饮料喝。

动物城里科技不比我们现实中差,人人都用智能手机,小兔子用的手机标志是咬了一口的胡萝卜哦。

除了苹果还有安卓,北极熊的手机里Google成了Zoogle。

穿PRADA的女王变成了穿PREYDA的明星羚羊。

这里还有山寨版星巴克哦。

引起大家狂笑的树懒部分,我们国人普遍认为是映射效率低下的公务员,这其实说得没错,因为据说美国的车管所,效率低下到被很多人吐槽……致敬的部分来了,大反派“大先生”出场的吻手礼,装扮,以及女儿的婚礼。

嗯,就是教父!穿黄色防护服的制毒山羊让你想到什么?当然是《绝命毒师》了。

黄鼠狼卖的电影光盘里有山寨版的《无敌破坏王》,长了马脸的《长发公主》,大白领衔了六只小猪成了《新超能陆战队》成了六只小猪,据说还有还未播出的《冰雪奇缘2》都没放过!最后狐狸表白时候的那一句“you know you love me”,听到这句话,我脑海里自然而然接了一句“XOXO Gossip Girl”,好吧,我承认我曾经是《绯闻女孩》的脑残粉……这些只不过是网友整理的一小部分,看了这些细节之后,实在忍不住,特地去影院再刷了一遍,才真正被这部电影打动到。

因为每一幕要切换的场景里,就有无数要呈现的细节。

尤其是朱迪刚进入动物城,触目所及的每一个动物,每一个场景,都有工作人员细致的考量在。

和这个充满浪漫和惊险的故事相比,私以为这些细节更动人,更能体现创作者的用心。

一个好的电影人无论是在选材、剧作还是拍摄上都会去琢磨影片的细节,事实上行内人早就说过,创作一部影片就是在创作好的“细节”。

因为,影视剧中的“细节”之妙远远不止是让观众在回忆自己的赏片史中的一根引忆线,更是整个影片成功的关键。

这部片在豆瓣上被影迷们刷成9.4的逆天高分,成为影史上最高分的动画电影不是没有原因,这些无处不在的奇巧心思一定是其中最重要的那一部分。

最后,再补充一个更细的细节,还记得影片里有一个大熊猫主播吗?据说这个版本是中国版特有的。

当然,在全球范围内也有不同版本,加拿大版本的主播是麋鹿,澳大利亚版的主播是考拉,日本版里面的是则是一只狸猫……细节做到这份上,吾等观众只能表示心服口服!疯狂动物城观后感2兔朱迪的梦想是当一名警察,让大家的生活更好!在许多人看来,这根本就是一个妄想,于是它遭到了很多人的嘲笑和打击,包括自己的父母。

在世俗的眼光中,兔子只能在农场种种胡萝卜,而保护世界和平这种事情是交给那些体型巨大或者生性凶猛的动物来做的。

但是兔朱迪并未被这些世俗的眼光束缚,而是坚持了自己的梦想,一定要当一名警察。

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有多少人的梦想被扼杀在了别人的眼光中,父母的期望中。

真正能够坚持自己的梦想,不被他人影响的有几个呢?可是兔朱迪它做到了,它客服了重重困难,以优异的成绩从警校毕业,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警察。

我想很多人认为这就是一个老套俗气的情节,而且有一些理想化。

因为现实与梦想的差距,我想大家都知道,反正我是没能坚持自己的梦想,而选择了一条别人期望的道路。

这其中的痛苦与煎熬,我想只有自己才懂。

有时候我们面临选择的时候,是应该问问自己愿意享受别人赞许的眼光,还是顺从,安抚自己的内心。

当然,我经历过最近这几年不算挫折的挫折,最后明白的道理能够告诉大家的就是:人生是自己的,所有的路应该自己选择,这样才会有动力,如果一味按照别人的意愿去生活,久而久之就会觉得自己是行尸走肉,毫无生气。

此外,自己的选择就要有能力承担后果,自己对自己负责。

不管我们选择哪条路,我们都可以生活得很好,就是努力获得我们想得到的,失去当初所放弃的,仅此而已!疯狂动物城观后感3电影结束时已是深夜。

影院中的观众都不愿离开,坐在椅子上听着片尾曲“Try Everything”,随着超强的节奏摇头晃脑。

我沉浸在相同的气氛中,不断回味着电影带来的震撼。

这部电影有近年来成功动画的因素:《冰川时代》的搞笑,《驯龙高手》的成长,《超能陆战队》的治愈。

但《疯狂动物城》又如此不同。

它在逗着孩子们大笑的同时,却让成年人沉思。

短短两个小时内,电影不但用完整的世界观影射现实,还借着连续反转的剧情挑战观众的伦理观,从而彻底颠覆了好莱坞动画“傻白甜”的传统套路。

单单靠那些好笑的动物,《疯狂动物城》肯定能在票房上大有斩获。

但我更好奇的是,电影的内涵会给引发怎样的辩论,以及这部电影会否成为当代文化的一个经典。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至少存在三重递进的内涵,值得在观影中留意。

1. 动物托邦坦白来说,《疯狂动物城》的译名不算所有好莱坞电影中最差的。

毕竟,还有《黄金三镖客》、《刺激1995》、《美食总动员》等译名界的奇葩垫底。

但“疯狂动物园”抹杀了英文名“Zootopia”中重要的隐含信息。

在英文名中,“zoo”是动物园的意思,“topia”是希腊文中“地方”的词根。

这个希腊词根经常出现在一个英文词中:utopia,即“乌托邦”。

因此,电影更准确的译名应该是“动物托邦”。

作为“理想社会”的代名词,“乌托邦”源于十六世纪英国学者托马斯·摩尔的同名著作。

在那本书中,摩尔虚构了一个拥有完美社会体制的小岛,不但废除私有制,而且实现了人人平等。

在理想制度的保护下,小岛上的居民充分享受自由。

现实社会中的贫困与罪恶也不存在于这个小岛。

正当英国民众对政坛红人摩尔充满希望时,他却被好友亨利八世处决。

摩尔去世后,他的理想社会理念留存了下来。

一批社会实践者决定建立自己的乌托邦。

英国商人罗伯特·欧文在美国建立了一个实验性公社。

然而,这个废除了私有制的公社在两年后失败。

如果考察公社的经济基础,它的失败并不奇怪。

两年的时间里,公社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产出,主要依靠欧文自己的财产。

这笔财富是欧文在英国的棉纺工厂赚来的。

可以说,这个公社的经济基础正是乌托邦理念所反对的东西:工厂中的雇佣制、棉花地里的奴隶制、国际贸易中的殖民主义。

公社的失败在一开始就不可避免。

20世纪,“乌托邦”理想作为对资本的反击,再次复活。

苏联在国家层面上进行了一次更为宏大的社会实验,用计划经济全面取代市场经济。

但也是在苏联的巅峰年代,反乌托邦理念抬头。

乔治·奥威尔创作的《动物农场》中,同样用动物来寓言政治。

领导革命的猪们掌握了权力。

于是,原本朝着平等目标进发的动物农场衍生出新的等级。

正如《动物农场》的预言,苏联的行政渐渐官僚化,经济也一步步僵化。

苏联最终解体。

《疯狂动物园》中的“动物托邦”也是一个理想化的城市。

所有动物不分种族的生活在一起,每个动物都能成为它想成为的样子。

但随着剧情的进行,观众会发现“动物托邦”只是概念上的理想,远非现实。

“动物托邦”究竟是鼓励性的“乌托邦”,还是讽刺性的“反乌托邦”,这是从电影名字开始就已经在探索的第一重内涵。

2. 成人爱童话《疯狂的动物园》并没有停留在“乌托邦”这样的抽象概念上。

电影从一开始,就刻意影射现实。

在最典型的一个桥段中,兔子急着到交通局查车牌号,交通局的办事人员却都是些行动迟缓的树懒。

小朋友们看到银幕上的憨厚树懒开心得哈哈大笑,但成人观众脸上全是苦笑:生活中拖沓的行政流程,大概比树懒还要差劲。

电影中的物种冲突,也对应美国当下的种族冲突。

动物城中处处有物种偏见:兔子不适合做警察,狐狸都是骗子,食草动物软弱,食肉动物残暴…… 同样,美国也存在严重的种族偏见,总统候选人的川普就毫不掩饰自己的种族主义态度。

可以说,《疯狂的动物园》是一则关于现实的寓言。

寓言号称“成人的童话”,往往用比喻来描述社会和人性。

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表面上是一个神怪故事,但内在同样是一个寓言。

猴王独立而能干,敢于大闹天宫,推翻天庭秩序,经常被后世看做造反精神的一个体现。

猪八戒不但懒惰怯懦,且贪于女色,象征人性的弱点。

寓言的间接比喻就像是留给读者的一个小谜题,任由读者自行发挥。

就讽刺现实的目的来说,寓言更能网罗听众,其笑眯眯的讽刺效果反而好于直接抨击。

但作为一则寓言,《疯狂动物城》最想反对的,是寓言中常见的脸谱化解读,比如狮子代表统治者、狐狸意味着狡猾。

随着剧情的发展,动物的真实性格总是背离对应的传统脸谱。

本应胆小的兔子却勇敢热血,本应狡猾的狐狸却善良真诚。

体形渺小的动物成了黑帮老大,体形硕大的动物却是小马仔。

片中的大反派更是出人意表。

用寓言来解读现实,用反脸谱来反对种族主义,是电影的第二重深意。

3. 文化改变世界在电影的最后,重归和平的动物城举行了一场演唱会。

超级巨星羚羊在台上唱了一首“尝试一切”(Try Everything)。

这首歌正符合画外音在说明的电影主题:每种动物都有缺陷,但这不应是物种间的鸿沟。

想要跨越物种差异,唯一的办法是努力尝试,不放弃交流。

伴随着音乐,不同动物在舞台下携手起舞。

迪斯尼电影标志性的欢乐嘉年华气氛终于在这场一夜狂欢中回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