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学经典入门:四书和五经

国学经典入门:四书和五经

在“诗、书、礼、易、春秋”, 之外,还有一本《乐 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 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 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学子 们的必读之书。
儒家的五圣
至圣先师:孔子 复圣:颜回
宗圣:曾子
述圣:子思
亚圣:孟子
至圣先师:孔子 复圣:颜回
《论语》20篇 492章(句) 学而第一 雍也第六 先进第十一 为政第二 述而第七 颜渊第十二 八佾第三 泰伯第八 子路第十三 里仁第四 子罕第九 宪问第十四 公冶长第五 乡党第十 卫灵公第十五
世 纪


东西





















儒家经典的学习次第:《三字经》早有明言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国学经典入门:四书和五经
国学通识课·儒家经典简介
“儒家像粮食店,佛家是百货店,道家则是药店”(南怀瑾)
“儒家像粮食店,是日常所需,打倒了儒家,我们 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各 式各样的日用品俱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 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 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 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去理会 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不可。
中华图书分类简史: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产生的典籍难以数计,据不完全 统计,留存至今的尚有8万余种之多。对古籍的分类整理也 很早就开始,第一次大规模的古籍整理,始于公元前26年 西汉成帝时,由刘向、刘歆父子先后主持,最终编成了中 国最早的国家图书馆目录《七略》。《七略》将当时搜辑 整理的典籍分为六艺、诸子、兵书、数术、方技、诗赋六 大类,加上概论性质的辑略,总题《七略》。 西晋荀勖的《晋中经簿》将六略改为四部,即甲部录经书 (相当于六艺),乙部录子书(包括诸子、兵书、数术、 方技),丙部录史书,丁部为诗赋等,这就奠定了四部分 类的基础。 四部体制的最终确立,体现在《隋书·经籍志》中,这部 实际上由唐初名臣魏征所编的目录,正式标注经、史、子、 集四部的名称,并进一步细分为40个类目。隋朝以后图书 分类的主流是沿用四部分类。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始终。
出处:出自《礼记》 作者:曾子(曾参) 门类:与《中庸》《论语》《孟子》 合称四书 地位:四书之首、儒家学说的大纲、 中国传统道德及读书人价值观的渊源。
四书中的《大学》
《大学》第一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 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 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 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 后,则近道矣。
宗圣:曾子
述圣:子思
亚圣:孟子
经典常识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 从未单独刊印。字数:1753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由其学生编辑而成。字数:13700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字数:34685 《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 前从未单独刊印。字数:3568

• 《老子》《庄子》《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对韵》 • 六艺、国学礼仪、习惯、修养……

• 《唐诗》《宋词》《元曲》《楚辞》 • 《聊斋志异》、四大名著、……
四书五经
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大学》的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中庸】
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 故笔之於书,以授孟子。 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 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於密。 其味无穷。皆实学也。 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 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中国国学经典的分类:经史子集
经史 集子
经:经书,儒家经典著作; 史:史书,官方正史; 子:先秦百家著作,宗教; 集:文集,诗词汇编。

• 《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 《孝经》《诗经》《春秋》四书五经……

• 《史记》《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 •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人物、文化典故
——南怀瑾
什么是儒?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 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 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 叙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 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
——《书·艺文志》
《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于司 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 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叙尧、舜, 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 最高。”司徒,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 名。少昊氏以鸟名官,而祝鸠氏为司徒。尧 时舜为司徒。舜摄帝位,命契为司徒,管教 化人民。契玄孙之孙曰微,亦为夏司徒。周 时司徒为地官,掌邦教。东汉的三公中也有 司徒的存在,也是以丞相的身份出现,负责 主管教化。 有人认为儒者是指一种以宗教为生的职业, 负责治丧、祭神等各种宗教仪式。"儒本求 雨之师,故衍化为术士之称"(《国故论 衡·原儒》)。
至圣先师






西战
西三




上夏


汉国 晋





21
古 时 代
-15世纪 -770年 -221年 25年 265年 420年 618年 960年 1271年 1636年 1949 年
-21世纪-11世纪 -475年 -202年 222年 317年 581年 907年 1127年 1368 年 1912 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