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建设方法论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与特点
1) 基本思想 客观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对象组成的,每种对象都有各自的内部
状态和运动规律,不同的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构成了各种不同 的系统。
2) 特点 • 封装性(模块性):程序和数据封装在一起。 • 继承性:类可以派生出子类,子类自动继承父类的属性和方法。 • 动态链接性:对象间的联系是通过对象间的消息传递动态建立的。
它们确定下来。即面向对象设计(OOD)。
4)程序实现 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将上一步的范式直接映射为应用程序软件。
即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OP)。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优缺点
优点:
1)以对象为基础,直接完成从对象客体的描述到软件结构之间 的转换; 2)解决了传统结构化开发方法中客观世界描述工具与软件结构 不一致性问题; 3)缩短了开发周期。
开发过程
1)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 对系统将要面临的具体管理问题及用户对系统开发的需求进行调查研
究,弄清要干什么。
2)分析问题的性质和求解问题 在问题域中抽象地识别出对象以及其行为、结构、属性、方法等。即
面向对象分析(OOA)。
3)整理问题 对分析的结果作进一步地抽象、归类、整理,并最终以范式的形式将
2.原型法:是一种基于4GL的快速模拟方法。它通过模拟以及 对模拟后原型的不断讨论和修改最终建立系统。它适用于小 型局部系统或处理过程比较简单系统的设计到实现环节。
3.面向对象法:是一种围绕对象来进行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 然后用面向对象的工具建立系统的方法。它普遍适用于各类 信息系统开发,但是它不能涉及系统分析以前的开发环节。
原型法工作过程
1 2
3
7 4
5
6
8
N
1 、用户提出系统要求 2 、识别、归纳上述要求 3 、开发一个模型/原型 4 、评价模型 5 、模型不可行处理 6 、模型不满意处理 7 、修改模型 8 、确定模型后的处理 9 、 实际系统开发、运行、维护等
1)确定用户基本需求 • 确定基本的信息单位,构筑起基本的系统模型。 • 明确系统的基本用户界面形式,确定所需的数据来源。 • 决定该系统的功能范围,哪些工作应由系统完成,哪些工作 由人员负担。 • 估计用户的期望,估算出开发该原型系统的费用。
支持系统开发的全过程 提高了软件质量和软件重用性 加快了软件开发速度 简化了软件开发的管理和维护 自动生成开发过程中的各种软件文档
各种开发方法的比较
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 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地对信息系 统进行分析与设计。是一种真正能较全面支持整个系统开发 过程的方法。其他几种方法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只能作为结 构化方法在局部开发环节上的补充。
第5章 信息系统建设的方法论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法将整个系统的建设过程分解为若干 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目标、特点、工作内容、 工作方法以及各阶段的关系做了具体的规定
MIS的生命周期包括规划阶段、开发阶段、运 行维护阶段和系统更新阶段,其中系统开发阶 段又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三个 阶段
思路; 了解其他系统建设方法特性及实现思路。
第5章 信息系统建设的方法论
主要内容
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原则 信息系统生命周期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方法 快速原型法的方法 其他系统建设方法
第5章 信息系统建设的方法论
概述
MIS的建设涉及的组织管理背景和所用的技术 手段都很复杂,它涉及的知识领域广泛,涉及 的单位部门众多,需要在计算机技术、管理业 务、组织及行为等方面全面把握。在众多的信 息系统建设的方法中,基于系统生命周期的一 类方法,比如结构化方法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 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第5章 信息系统建设的方法论
第5章 信息系统建设的方法论
教学目的
理解并掌握信息系统建设的一般原则; 了解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概念和四个阶段; 理解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方法本质,并掌握基
本实现思路; 理解快速原型法的方法本质,并掌握基本实现
各开发方法的一般公用阶段
1)识别问题:5W
What:做什么 Why:为什么要做 Who:由谁来做 Where:在什么地方做 When:什么时候做
2)可行性研究
目标方案 管理方面 技术方面 经济方面 社会方面
接收式
3)开发策略
直接式 迭代式
实验式
开发计划
系统投入 系统规划 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 系统实现 运行管理
系统分析 设计师
具体管理 人员
计算机软 硬技术员 操作管理
员
第5章 信息系统建设的方法论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第5章 信息系统建设的方法论
信息系统建设的一般方法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早期非结构化开发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构化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
结构化开发方法的一般过程 结构化开发方法的优缺点
2)开发初步的原型系统 一般原型系统只有数十个屏幕画面和少量试验数据,目的
是描述开发者所理解的用户的基本需求。
3)评价原型系统 请用户使用原型系统,提出所有不满意之处,从而找出系统
与其设想之间的差别,从而进一步修改 。
4)修改原型系统 根据用户反馈意见,对原型系统进行反复修改。
优缺点
优点: 1)开发效率高; 2)开发工具先进,与用户交流直观; 3)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4)能及早暴露系统实施后潜在的一些问题; 5)能调动用户参与的积极性。
第5章 信息系统建设的方法论
信息系统建设方法的主要原则
整体性原则 。从整体的功能和目标出发,正确 处理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分解---协调原则。按照结构、功能或时间过程 将整个系统分解成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
目标优化原则。目标优化对于简单的系统是求 “最优解”,对于复杂的系统是求“满意解”。
缺点:
1)需要一定的软件基础支持; 2)对大型系统开发,容易造成系统结构不合理,各部分关系失 调。需要与结构化方法结合使用。
CASE(Computer 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方法
是一种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方法 能够全面支持除系统调查外的每一个开发步骤 CASE只是一种开发环境而不是一种开发方法 必须结合一种具体的开发方法 特点:
缺点: 1)不适合大型系统的开发; 2)不适合大量运算及逻辑性强的模块; 3)对原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要求较高,否则容易走上机械模拟原手 工系统的轨道; 4)不适合批处理系统。
第5章 信息系统建设的方法论
信息系统建设的一般方法
结构化开发方法 快速原型法 其他方法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CASE
第5章 信息系统建设的方法论
信息系统建设的一般方法
快速原型法
基本思想 工作过程 优缺点
1. 基本思想
运用原型法开发信息系统时,开发人员 首先要对用户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然 后开发一个原型系统并运行之。开发人 员和用户一起针对原型系统的运行情况 反复对它进行修改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 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地对 信息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
结构化开发方法的一般过程
优点: 严格区分开发阶段,系统的针对性强; 整体性与全局性好,自顶向下观点;
缺点: 系统开发周期长,见效慢; 在开发过程中,用户一直没有有效的途径与开发人员共同研究; 必须预先明确定义用户的需求,但有时连用户自己也说不清楚自 己的需求是什么; 开发过程灵活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