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抗氨苄青霉素大肠杆菌的分离、培养及计数
姓名班级
实验原理
如何进行分离、培养和计数
1实验需要制备并使用选择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是指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
其功能是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效率。
2分离单克隆菌落采用平板划线法,其原理如下: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在数次划线后培养,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即菌落。
3使用LB液体培养基并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单克隆菌落以达到扩大培养的目的。
4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10^5,10^6,10^7)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
5用无菌水稀释菌液:取一毫升液体培养基基液加入一瓶含有9ml的无菌水中,震荡使液体充分扩散。
取震荡后溶液中的1ml液体加入另一瓶无菌水中,震荡,重复此步操作,进行梯度稀释,每一步浓度稀释到之前的十分之一。
6计数时,选择未污染的培养基计数。
使用记号笔在培养基表面标记,并使用计数器计数菌落个数。
实验目的
1掌握选择培养基的使用方法;
2掌握使用液体培养基扩大培养;
3练习使用平板划线法分离单克隆菌落;
4练习使用平板涂布法计数;
5实践无菌操作技术。
实验材料和药品
待分离的大肠杆菌菌液、高压蒸汽灭菌锅、LB固体培养基、LB液体培养基、接种环、玻璃三角刮刀、培养皿、恒温培养箱、摇床、超净工作台、酒精灯、9ml无菌水、移液枪
实验步骤(用简单的流程图表示)
实验数据(划线平板的照片、扩大培养的照片、平板涂布计数照片及表格等)
平板划线后培养所得单克隆聚落数量只有一个。
在平板涂布的九个平板中有7个污染较为严重,一个轻度污染,一个未污染。
其中轻度污染的稀释浓度为10^6,菌落个数:84个;未污染的稀释浓度为10^5,菌落个数:559个
实验结果及讨论
平板划线操作错误讨论:第一次划线过于用力使得培养基破裂严重,接种环经酒精灯灼烧后冷却时间太短,余温烧死了部分菌液中的细菌。
对污染严重原因的讨论:涂布平板操作时与酒精灯火焰距离不够近,没有起到高温杀菌的作用,使得杂菌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