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通信基本原理

数字通信基本原理


均匀量化的特点是:在量化区内, 大、小信号的量化间隔相同,最大量 化误差也就相同,所以小信号的量化 信噪比小,大信号的量化信噪比大。 N(或l) 大小适当时,均匀量 化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太小,不满足 要求(数字通信系统中要求量化信噪 比≥26dB),而大信号的量化信噪比 较大,远远满足要求。
( 2)
① 模拟压扩法方框图如图0-13
压缩器和扩张器特性如图0-14所 示(以5折线为例)。
· 上述为了分析问题方便,图0-14的压
缩特性采用5折线(正、负合起来有5段折 线)。实际压缩特性常采用μ律压缩特性、 A律压缩特性及A律13
· 对压缩特性的要求是:当输入u=0时,
输出v=0;当输入u=U(过载电压)时,输
预备知识—— 数字通信基本原理
一、 数字通信的基本概念
1.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1)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信号波形的特征可用两个物理量(时

模拟信号随波形模拟信息的变化而变 化,其特点是幅度连续。

图0-2所示的是数字信号的波形,其特
点是:幅值被限制在有限个数值之内,它
不是连续的,而是离散的。
信源编码的功能是把模拟信号变换成
数字信号,即完成模数变换的任务。 信道是指传输信号的通道。
接收端的解调、信道解码、信源解码
等几个方框的功能与发送端几个对应的方
框正好相反,是一一对应的反变换关系。
信源解码后的电信号,由受信者接收,通
常称之为信宿。信宿可以是人,也可以是 各种终端设备。
① 若信源是数字信息时,则信源 编码或信源解码不太大时,信道一般采用市话电缆, 即采用基带传输方式,这样就不需要
1.时分多路复用通信 (1) 时分多路复用的概念

为了提高信道利用率,使多路信号沿同一 信道传输而互不干扰,称多路复用。 目前多路复用的方法用得最多的有两大类: 频分多路复用(FDM)和时分多路复用 (TDM)。频分多路复用用于模拟通信(例如 载波通信);时分多路复用用于数字通信。

所谓时分多路复用(即时分制)是利
可见,二进制码元传输时,信息传输
③ 频带利用率η
通信系统所占用的频带愈宽,传输信
息的能力应该愈大。所以真正用来衡量数 字通信系统传输效率的指标(有效性)应 当是单位频带内的传输速率 。
(2) 可靠性指标
误码率的定义为:在传输过程中发生 误码的码元个数与传输的总码元之比。
二、 脉冲编码调制(PCM)
· 1帧
· · 位时隙
(3) 时分多路复用系统
中的位同步
所谓时钟同步是使收端的时钟频率与 发端的时钟频率相同(时钟频率与二进制 数字信号的数码率数值一样)。时钟同步 保证收端正确识别每一位码元(所以时钟 同步也叫位同步),这相当于图0-19中两 端旋转开关的旋转速度相同。
(4) 时分多路复用系统中的帧同步 帧同步是保证收发两端相应各话路要 对准,即在接收端正确接收(区分)每一 路信号。
非均匀量化的宗旨是:在不增大量化 N 的前提下,利用降低大信号的 量化信噪比来提高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 (大信号的量化信噪比远远满足要求,即 使下降一点也没关系)。为了达到这一目 的,非均匀量化大、小信号的量化间隔不 同。信号幅度小时,量化间隔小,其量化 误差也小;信号幅度大时,量化间隔大,
实现非均匀量化的方法有两种,即模
把每帧的首尾辨别出来,就可正确区
2. PCM30/32
(1) PCM30/32路系统帧结构
图0-20是PCM30/32路系统(称为基 话音信号根据原CCITT建议采用8kHz 抽样,抽样周期为125μs,所以一帧的时 间(即帧周期)T=125μs。每一帧由32个 路时隙组成(每个时隙对应一个样值,一 个样值编8
由于数字通信是以数字信号的形式来 传递消息的,而话音信号是幅度、时间取 值均连续的模拟信号,所以数字通信所要 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即 模/数变换(A/D 模/数变换的方法主要有脉冲编码调 制(PCM)、差值脉冲编码调制 (DPCM)、自适应差值脉冲编码调制 (ADPCM)、增量调制(DM)等。
(2) 理想抽样的频谱
如图0-9所示。
抽样后的样值序列频谱S(ω)是由无限 多个分布在ωs各次谐波左右的上下边带所 组成,而其中位于n=0处的频谱就是抽样 前的话音信号频谱M(ω)的本身(只差一个 系数1/T),如图0-9所示。 抽样频率fs不是越高越好,fs太高时, 将会降低信道的利用率 。
3.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衡量数字通信系统性能好坏的指标是
( 1)
有效性指标具体包括以下三项内容。
① 信息传输速率(R
信息传输速率简称传信率,也叫数码 率(常用fB表示)。它的定义是:每秒所
信息量是消息多少的一种度量,消息 的不确定性程度越大,则其信息量越大。 信息量的度量单位为“比特”(bit)。
① 30个话路时隙(TS1~TS15,TS17~ TS31)
② 帧同步时隙(TS0)
③ 信令与复帧同步时隙(TS16)
(2) PCM30/32路系统的构成框图
在前面讨论的抽样、量化、编解码及
时分多路复用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下面 介绍PCM30/32路系统基本构成,如图021所示。
四、 数字复接技术——准
用各路信号在信道上占有不同时间间隔的 特征来分开各路信号的。如图0-16所示。 每路所占有的时间间隔称为路时隙(简称
(2) PCM时分多路复用通
PCM时分多路复用通信系统的构成如 图0-17所示。为简化起见只绘出3路复用情 况,现结合图0-18所示波形图说明时分复 用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
这里介绍几个基本概念:
② 符号速率(N
符号速率也叫码元速率,它的定义是: 1秒所传输的码元数目(这里的码元可以 是多进制的,也可以是二进制的),其单 位为“波特”(d
符号(或码元)与代码的关系为:一 个符号要用log2M个代码来表示(M为进制 数或电平数)。
综上所述,很容易得出信息传输速率
R与符号速率N
R=Nlog2M
同步数字体系(PDH)
1.
(1) 准同步数字体系(PDH)
国际上主要有两大系列的准同步数字 体系,都经原CCITT推荐,即PCM24路系 列和PCM30/32路系列。北美和日本采用 1.544Mbit/s作为第一级速率(即一次群) 的PCM24路数字系列,但两家又略有不同; 欧洲和中国则采用2.048Mbit/s作为第一 级速率(即一次群)的PCM30/32路数字 系列。
3.
量化的意思是将时间域上幅度连 续的样值序列变换为时间域上幅度离
散的样值序列信号(
量化分为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
(1)
话音信号的概率密度分布曲线如图011所示。
图中U为过载电压。而且话音信号主
要分布在-U~+U之间。我们将-U~+U这
个区域称为量化区,而将u<-U与u>+U
范围称为过载区。
量化值(离散值)一般与样值(连续 值)不相等,因而产生误差,此误差是由 量化误差e(t)=量化值-样值=uq(t)-u(t) 其最大量化误差(指绝对值)不超过 半个量化间隔Δ/2,但在过载区,量化误差 将超过Δ/2。 有量化误差就好比有一个噪声叠加在 原来的信号上起干扰作用,这种噪声称为 量化噪声。
(2) 信道部分
( 3) 数 /
接收端首先利用再生中继器消除数字 信号中的噪声干扰,然后进行数/模变换。
数/
解码——是编码的反过程,解码后还 原为PAM信号(假设忽略量化误差——量 化值与PAM 低通——收端低通的作用是恢复或重
建原模拟信号。
2. ( 1)
所谓抽样就是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 T抽取模拟信号的一个瞬时幅度值(样 值)。抽样是由抽样门来完成的,在抽 样脉冲ST(t)的控制下,抽样门闭合或断 开,如图0-8所示。
如果低次群的数码率不同,复接时会
产生重叠和错位(读者可对比一下图0-22
中当低次群的数码率相同时复接的情况)。
数字复接的同步是系统与系统间的同
(5) 数字复接的方法及系统构成

数字复接的方法实际也就是数字复接 同步的方法,有同步复接和异步复接两种。
同步复接是用一个高稳定的主时钟来 控制被复接的几个低次群,使这几个低次 群的数码率(简称码速)统一在主时钟的 频率上(这样就使几个低次群系统达到同 步的目的),可直接复接(复接前不必进 行码速调整,但要进行码速变换)。同步 复接方法的缺点是一旦主时钟发生故障时, 相关的通信系统将全部中断,所以它只限 于局部地区使用。
③ 传送话音信息时,即使有少量误码,
也不影响通信质量,一般不加信道编、解
④ 在对保密性能要求比较高的通信系
统中,可在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之间加入 加密器;同时在接收端加入解密器。
2.
(1) 抗干扰能力强,无噪声积累
(2) 便于加密处理
(3) 采用时分复用实现多路通信 (4) 设备便于集成化、微型化 (5) 占用信道频带宽
图0-22是数字复接的原理示意图。
图0-22
( 3)
数字复接的实现主要有两种方法:按

按位复接是每次复接各低次群(也称 为支路)的一位码形成高次群。

按字复接是每次复接各低次群(支路) 的一个码字形成高次群。
( 4)
数字复接要解决两个问题,即同步和
数字复接的同步指的是被复接的几个 低次群的数码率相同。
(2) PCM复用和数字复接
扩大数字通信容量,形成二次群以上 的高次群的方法通常有两种:PCM复用和
① PCM
所谓PCM复用就是直接将多路信号编 码复用。即将多路模拟话音信号按125μs 的周期分别进行抽样,然后合在一起统一

数字复接是将几个低次群在时间的空
隙上迭加合成高次群。例如将四个一次群 合成二次群,四个二次群合成三次群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