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明创造,方便生活,改变未来

发明创造,方便生活,改变未来

发明创造方便生活改变未来
一、发明创造教育的需求分析
1.学生成长的需要
学校的发明创造教育活动是指教师运用创造教育理论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简单的发明方法和技巧进行发明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思维、创新能力及个性品质,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素质。

新世纪的主人,正是我们那些在校学习的孩子们。

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发明创造教育,使学生掌握学习方式、学会思维方法、学会应用知识、学会发现问题、学会解决问题更是得极其重要了。

2.心理发展和日常生活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好奇心正是他们探索世界,改造世界,产生创造欲望的心理基础。

通过开展青少年发明创造活动,鼓励青少年去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设想,实现新目标,这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创造力的最好途径。

学会知识、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创造性思想更是贯彻于始终。

二、发明创造教育目标
1.激发小学生发明创造的兴趣
儿童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是始于对某一事物的好奇与兴趣。

可以设想,如果一个学生对某一事物没有兴趣,那他肯定连想都懒得想,就更谈不上发挥他的主动性了。

所以,在学生中进行发明创造教育活动,激发他们对事物探索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发明创造的思维。

创造思维可以产生创造意识,而创造意识又是从事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原动力。

要使学生具有科学的创造力,必须使学生常存有创造性思维。

(3)提高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

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是集发明创
造思维、知识运用能力、发现探索能力、科学探索技巧与方法等诸多方面的综合能力,直接通过对事物的发明创造体现出来。

这种能力可能通过学校发明创造教育从多维度引导、培养而逐步提高。

社会活动创造力人人都有,创造力可以开发!创造力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二、学校发明创造教育:
1.教什么(活动内容):
(1)什么是发明创造?思维方式的改变
(2)学生能不能搞发明?
(3)学生要发明什么?如何进行发明创造?
(4)发明选题的方法;
(5)发明创造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6)创造发明能力的提高;
(7)发明中遇到的问题;
(8)有简单的发明创造作品;
(9)如何评价自己和别人的发明创造作品?
2.用什么教(可用的发明教育资源——场所、资料、器材等)
(1)学生生活学习的现实物质环境;
(2)农村农业生产的社会环境;
(3)学校实验室及各类实验仪器;
3、怎样教(活动过程和步骤)
(1)正确树立观念
课堂教学或讲座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和意识,让学生正确了解创造发明,克服创造发明高不可攀的心理,正确树立发明创造观念。

(2)转变思维方法
使学生明白故步自封、墨守成规是懒惰思想,以开放的头脑大胆从不同高度、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的深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眼前的事物,看看不同的使用方法会有哪些新的益处、不同
的组合会有什么新的功能、不同程度的拆分会有哪些巧妙的用途、更大倍数的扩大与缩小会出现什么新事物……,从方便生活、改变未来的角度出发,教给学生进行创造发明应该具备的思维方式方法,让学会学会发明。

(3)明确发明类型
学生了解发明的类型,让学生能够知道自己在发明中当前应该选择的发明类型,是对知识的发明创造、或是对方法的发明创造、或是对一实物(工具)的改造、或是对某一物品外观的改变……
(4)确定发明选题
学生学会发明的选题方法,能够根据自己的知识现状实施发明选题。

(5)动手操作教育
学会发明制作中的几个常用工具,让学生能够将发明的思维方法与学习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6)践行发明教育
让学生把创造发明变成爱好,能够随时发现问题,拥有创造发明的观念和意识;随时都有对客观事物进行改造的准备,将发明创造应用到学习、生活、生产实践中。

(7)知识产权教育
让学生了解专利法所讲的各种专利的类型,让学生学会专利检索,通过专利文案的介绍,一方面避免重复劳动,避免盲目性问题,另一方面学会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开展工作。

3.有什么益处
(1)发明创造教育的获益层次
知识层次:知识是载体,学会知识,学会学习知识的方法,学会创造知识。

思维层次:改变思维方式,学会创新思维方法,创造发明只是创新教育的一个方向.
心态层次:提升心智状态,对学习的态度,对事物的态度,提
高自信心。

(2)能够激发小学生发明创造的兴趣与热情
○1明白了发明创造就在我们身边。

一提起发明创造,人们往往觉得挺神秘,挺高深。

大人们觉得,那是科学家们的事,孩子们觉得那应是大人的事,谁也不愿去想这个“高深”的问题,谁也不愿去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

通过活动学生明白,发明创造离自己很近,它就存在于自己的周围。

看得见,摸得着。

发明创造一点都不神秘,凡是人们没有做过的,没有想过的事,你做了,想了,就是发明;你在生活中碰到过的不称心,不满意,你给它改进了,就是发明。

消除了发明创造的神秘感,就会激发孩子的创造欲望。

○2知道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延续离不开发明创造。

古往今来,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发明创造,发明创造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发明创造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

○3懂得了信心是发明创造的源泉。

尽量介绍小学生的发明成果,因为年龄相近,知识水平差不多,容易激发孩子的兴趣和信心。

通过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发明创造其实不难,自己要是认真琢磨,也能成为一个发明家。

○4坚信了发明创造永无止境。

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

知道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变化的,不存在永远不变的事物。

知识和技术也是如此,每一种知识都会随时增添新的内容,任何一项技术都会有更完善的方式。

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物,孩子就会觉得生活中需要我们发明创造的东西还很多,一生中有无尽的机会。

(3)培养了学生的发明创造思维。

创造思维可以产生创造意识,而创造意识又是从事创造活动的出发点。

要使学生具有科学的创造力,必须使学生真有创造性思维。

a.直觉思维。

“直觉”是人们认识过程中的一种跳跃式的思维形式,它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一个创造性行为能脱离直觉活
动。

科学直觉的产生就象许多经验丰富的医生作出的诊断一样,由于他们积累了许多疾病的表现和特征,因此当观察到病人的某种症状时,很快就能开出治病的良方。

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应注意:
b.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亦被称为发散思维,它的核心是不受常规束缚,竭力寻求变异。

可以不受现代知识和方法的局限,不受传统知识和方法的束缚,能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让学生学会逆向思维
2)让学生学会转换思维
3)让学生学会完善思维
(4)获得了学生发明创造的技法
加强案例教学。

结合实例向学生传授发明创造技法,类似的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等十余种儿童发明技法,对小学生的发明创造都很有实用价值。

(5)让参加的部分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实施创造发明。

并有部分学生能够发明出具有专利水平的作品申请专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