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考行测历史常识:两汉魏晋人文考点
2019年国考行测历史常识
——两汉魏晋人文考点
国考行测常识判断题中的必考点人文知识,其涉及面之广,种类之繁杂,是提到就让很多考生头疼的部分,但是只要考生们能够切入到国考常识判断题的考试点,就能够较轻松地备战国考行测考试。
国考常识判断人文知识部分考察的都是非常基础的内容,考生只需要把基本的文学脉络理清楚,例如:我国古代文学部分,大体可以分成这样几个时期:先秦诸子散文思想——秦汉文——魏晋南北朝小说、文学批评——隋唐诗歌——两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抓住脉络上面的阶段性特征与重点知识,并将这些文学知识与一定程度上的法律、政治、地理、科技、经济等知识结合,融会贯通,考生定会在国考行测常识判断的复习中受益匪浅。
国考行测人文知识的考察角度,通常来讲有这么几个方面:1.考察基本的文化认知。
像古代的四书五经、成语知识、传统节日与诗词等文化现象。
2.考察作家、朝代、作品、思想等对应关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主要为大家介绍两汉魏晋人文考点。
一、指鹿为马
杀手。
曹植七步成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听了以后潸然泪下,只是把曹植贬为安乡侯。
现比喻有才气、文思敏捷。
十、洛阳纸贵
西晋左思出身于儒学世家。
他以魏蜀吴三国都城的风土人情为主要内容,经过整整十年的呕心沥血,完成了《三都赋》的创作。
名人纷纷为其作序,一时间《三都赋》风靡京城。
因为抄写本书的人太多了,洛阳的纸张很快供不应求,造成全城纸价猛涨。
“洛阳纸贵”后形容杰出的作品广泛流传,风靡一时。
十一、闻鸡起舞
东晋祖逖与好友刘琨胸怀坦荡、抱负远大。
二人一起担任司州主簿时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后成为文武全才。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实现了他们报效国家的愿望。
“闻鸡起舞”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十二、东山再起
东晋名相谢安,少有奇才,入仕为官,后感叹于政治黑暗,隐居于浙江会稽的东山。
在其四十岁时,桓温力邀他出任司马一职,谢安辞谢不过,重新入仕,时年已四十余岁。
“东山再起”后比喻一个人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或失势后重新恢复兴起。
国考行测历史常识备考:两汉魏晋人文考点
十三、东床快婿
东晋时,郗鉴写信给王导欲结亲,王导让他在子侄中挑选。
使者回去以后,对郗鉴报告说:“王家的儿郎们都不错,听到来挑选女婿,个个都很矜持,只有一个在东面的床上露着肚皮躺着,好像啥也没听到。
”郗鉴说:“那就是这个了。
”询问之下,此人正是王羲之,于是就把自己的女儿郗璇嫁给了王羲之。
坦腹东床由此而来,旧用东床快婿作女婿的美称。
十四、不为五斗米折腰
东晋陶渊明时任彭泽县县令。
因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挂印辞官。
“不为五斗米折腰”后专指有骨气,不趋炎附势的性格。
十五、才高八斗
南朝宋的谢灵运,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很受当时宋文帝及文人雅士的喜爱。
谢灵运曾自誉:“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其中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其他人共分一斗。
”“才高八斗”后用以形容文才高超。
十六、咏絮才高
东晋谢安在雪天与子侄们讨论文义。
正值户外雪越下越大,谢安兴致勃发,问到:“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的侄子谢朗随口说:“撒盐空中差可拟。
”侄女谢道韫道:“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听后大加赞赏。
后世人赞誉女性富有诗才为“咏絮之才”。
国考行测人文知识部分有关魏晋的考点已经为大家介绍完了,据了解,就人文知识考察的比重来看,我国古代人文部分考察比重日益增大,近几年尤其如此。
所以,准备参加国考公务员的朋友们务必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