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应急救援预案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2020应急救援预案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2020应急救援预案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依据11、1 工程设计文件、图纸和技术资料11、2 相关的法规、规范标准11、3 施工组织设计名称22 工程概况32、1 工程概况32、2 场地条件及施工条件32、3 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目的32、4 应急救援预案工作流程图33 重大危险源分析及适用范围54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74、1 应急救援机构74、2 应急小组岗位职责84、3 奖惩制度104、3、1奖励制度104、3、2责任追究制度:105 应急物资、机械设备等储备125、1 人员准备125、2 技术准备125、3 机械准备135、4 机械设备及其他应急资源准备136 应急响应156、1 值班156、2 值班人员156、3 遇到紧急情况156、4 伤亡事故的报告156、5 事故报告流程图166、6 现场保护177 紧急救援措施187、1 紧急救援步骤187、1、1 接警与通知187、1、2 指挥与控制187、1、3 警戒与治安187、1、4 人群疏散与安置187、1、5 公共关系197、1、6 现场恢复197、2 急救步骤197、3 施工现场具体急救方法197、3、1 一般伤员的现场救治197、3、2 严重创伤出血伤员的现场救治207、3、3 高处坠落应急救援措施217、3、4 模板坍塌事故应急救援措施227、3、5 外脚手架(落地式)坍塌事故应急救援措施237、3、6 物体打击事故应急救援措施247、3、7 触电事故应急救援措施257、3、8 火灾与爆炸事故应急救护措施277、3、9 起重伤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297、3、10 机械伤害事应急救援措施307、3、11 车辆伤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317、3、12 中毒与窒息事故应急救援措施327、3、13 食物中毒事故应急救援措施337、3、14 中暑事故应急救援措施347、3、15 施工中挖断水、电、通信光缆、煤气管道事故应急救援367、3、16 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救援367、3、17 基坑支护事故应急救援措施367、3、18 拆除工程事故应急救援措施408 突发性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安排4 18、1火灾扑救演练418、1、1演练计划418、1、2演练过程418、1、3计划演练达到的效果438、2中暑事件救援演练438、2、1演练计划438、2、2演练过程448、2、3计划演练达到的效果448、3机械伤害事故救援演练458、3、1演练计划458、3、2演练过程458、3、3计划演练达到的效果468、4高空坠落事故救援演练468、4、1演练计划468、4、2演练过程478、4、3计划演练达到的效果478、5触电事故演练478、5、1演练计划478、5、2演练过程488、5、3计划演练达到的效果488、6食物中毒事件演练498、6、1演练计划498、6、2演练过程498、6、3计划演练达到的效果501 编制依据1、1 工程设计文件、图纸和技术资料1、四会市青岐涌综合整治工程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施工合同2、四会市青岐涌综合整治工程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相关的施工图纸1、2 相关的法规、规范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号(修订));(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3号);(3)、《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xx年第74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52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6)、《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7)、《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8)、《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9)、《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号);(10)、《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7号);(11)、《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xx);(1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xx);(13)、《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广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七次会议通过);(14)、《广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的实施细则》(粤安监[xx]35号);(1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xx);(1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

(17)、工程项目设计要求和图纸以及施工合同与施工组织设计等。

1、3 施工组织设计名称《四会市青岐涌综合整治工程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施工组织设计》2 工程概况2、1 工程概况青岐涌综合整治工程位于四会市大沙镇,青岐涌为沟通绥江和西江的河道。

该工程为堤路工程,左岸堤路工程防洪设计标准50年一遇,起点接青岐涌入口牛头寨与规划道路衔接,终点至大沙镇与321国道衔接,规划总长约9、6公里,行车道路为双向4车道、并设人行道、绿道,沿途设亲水平台和小广场。

青岐涌右岸堤路防洪设计标准为100年一遇,起于飞鹅岭森林公园侧,止于大德洲尾,长度约2、3公里,堤顶路为城市次干道,此路的建设将有力推进丰乐围城乡一体化建设。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堤围工程、护坡护岸工程、道路工程、绿道及亲水平台工程、桥涵工程、管线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及绿化工程等。

项目总投资约、82万元。

2、2 场地条件及施工条件地理位置:青岐涌综合整治工程位于四会市大沙镇,青岐涌为沟通绥江和西江的河道。

场外交通:本工程南面是G321国道,北面是四会大道,交通极为便利。

场内交通:本工程施工场内目前青岐涌两岸既有道路。

场内用地:本项目分左右两岸,单体项目多、用电部位多,场地内的交通涉及大沙镇各村道路状况复杂。

2、3 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目的为加强对施工生产安全事故的防范,及时做好安全事故发生的救援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实现应急反应行动的快速、有序和高效。

结合本项目施工生产的实际,制定本项目应急救援预案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2、4 应急救援预案工作流程图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认真的组织了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特制定本项目发生紧急情况或事故的应急措施,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现场操作人员的应急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和不良环境影响。

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见下图:3 重大危险源分析及适用范围根据公司《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管理规定》及相关的法规、规范标准,项目部制定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项目危险源识别评价小组对项目环境因素、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价和监控管理。

开工前,列出《重大危险源识别与评价汇总表》,确认本项目的重大危险源,然后进行分组评价,填写《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组评价表》;施工过程中,再持续加以风险控制,填写《危险源(点)监控管理表》,最后汇总,建立完善的重大危险源档案管理台帐。

本项目的主要重大危险源有(1)脚手架施工(2)临时用电(3)基坑支护(4)边坡支护等。

本应急救援预案适用于上述项目部管辖区域内所有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

四会市青岐涌综合整治工程主要重大危险源识别与评价汇总表重大危险源名称出现的时段危险因素控制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脚手架施工脚手架施工全过程坍塌物体打击高处坠落编制脚手架施工方案,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架子工身体健康、持有效证件,系好安全带,钢管扣件符合要求,立杆间距、横杆步距、连墙件、剪刀撑、卸载系统、防护棚及垂直度都应与方案一致,每次需高出作业层一步架,作业层满铺脚手板,外立面满挂安全网,临边防护到位,每两步验收一次。

施工时做好警戒。

外架禁止超荷载。

模板支架和其它设备禁止与外架相连。

项目经理杨双泉项目总工吴来明安全主管李会光临时用电工程施工全过程触电编制临时用电专项方案,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作业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电工每日对现场临时线路及设备进行检查维修。

项目电气负责人每月对现场的临时用电设施、设备进行一次验收。

现场临时用电设施及用电设备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xx要求布设。

项目经理杨双泉项目总工吴来明工程师林钧安全主管李会光基坑支护基坑支护施工全过程坍塌施工前严格按规定编制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按定审查、审批,方案审批合格后方准施工;严格按施工方案进行施工;设施投入使用前按规范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或进入下一道工序;在使用过程中经常检查设施的稳定性及变形,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基坑边严禁超荷载堆放材料。

项目经理杨双泉项目总共吴来明工程师林钧安全主管李会光边坡支护边坡施工全过程机械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坍塌制定边坡施工作业指导书。

做好边坡上方的排水系统,边坡处设置移位观察点,做好观察记录。

在边坡处设置警戒线及警示牌。

对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恶劣天气停止施工远离边坡。

项目经理杨双泉项目总共吴来明工程师林钧安全主管李会光4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4、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为科学安排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明确各岗位职责,使之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互相协调,各司其责,确保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有效开展,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组长:杨双泉(项目经理)副组长:郭和昌(项目副经理)、吴来明(项目总工)、李会光(安全主管)组员:林钧、吴洲松、古思明、李展生、周龙、李梓淳、林鸿瑞吴泽坚、吴宇森、郑镇群、李益加、郭政辉、郑李旭、詹志伟其内分组如下:通讯联络组:李梓淳、林鸿瑞技术支持组:林钧、吴洲松抢险抢修组:古思明、李展生医疗救护组:郑李旭、郭政辉后勤保障组:李益加、詹志伟善后处理组:郑镇群、周龙紧急疏散组:吴泽坚、吴宇森项目部安全管理部负责日常管理。

组织机构图如下:组长:项目经理副组长:项目总工通讯联络组医疗救治组抢险抢修组善后处理组紧急疏散组副组长:项目副经理副组长:生产经理后勤保障组技术支持组附表1应急领导小组名单及联系方式姓名岗位/职务电话杨双泉组长吴来明副组长郭和昌副组长李会光副组长李梓淳分组长(通讯联络组)林鸿瑞组员(通讯联络组)林钧分组长(技术支持组)吴洲松组员(技术支持组)古思明分组长(抢险抢修组)李展生组员(抢险抢修组)郑李旭分组长(医疗救护组)郭政辉组员(医疗救护组)李益加分组长(后勤保障组)詹志伟组员(后勤保障组)郑镇群分组长(善后处理组)周龙组员(善后处理组)吴泽坚分组长(紧急疏散组)吴宇森组员(紧急疏散组)4、2 应急小组岗位职责组长:杨双泉(项目经理)了解本项目安全事故应急预防工作的具体开展情况;审核本项目应急救援预案;检查指导本项目经理部应急救援预案的落实;在发生意外事故或紧急情况时,负责总体指挥和综合协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