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温中暑的预防知识与急救培训

高温中暑的预防知识与急救培训

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作业。 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安排劳 动者室外作业时间不得超过5小时,并在12时至15时不得安 排室外作业。 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不含37℃)时,用人 单位应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 且不得安排室外作业劳动者加班
2、高温、高湿作业
▪ 其特点是高气温、气湿,而热辐射强度不 大。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水蒸气 或生产上要求车间内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所 致。例如印染、缧丝、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 热或蒸煮时,车间气温可达35℃以上,相对 湿度常达90%以上。潮湿的深矿井内气温可 达30℃以上,相对湿度达95%以上。如通风 不良就形成高温、高湿和低气流的不良气象 条件,亦即湿热环境。
3、夏季露天作业:
▪ 夏季的农田劳动、建筑、搬运等露天 作业,除受太阳的辐射作用外,还受被 加热的地面的周围物体放出的热辐射作 用。露天作业中的热辐射强度虽较高温 车间为低,但其作用的持续时间较长, 加之中午前后气温升高,又形成高温、 热辐射的作业环境。
▪ 消化系统
在高温条件下劳动易引起消化道贫血,可能出现消化液分泌 减少,使胃肠消化机能减退,导致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以及其他 胃肠疾病。
因此,环境温度要低于33℃,人体才会感到舒适。如 果气温超过33℃,人体便会产生炎热的感觉,这时人体的 汗腺开始“启动”,通过微微出汗来散发体内蓄积的热量。
35℃时,浅静脉就会出现扩张现象,皮肤微微出汗,心 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这时对于个别年老体弱散热不良 者来说,需要进行局部降温,以免出现不良症状。
2. 传导与对流:通过对流,接触和靠近皮肤的冷 空气变暖,变热的热物质分子离开,而较冷的物 质分子则取而代之,逐渐又变热,如此反复进行 。水传导较空气快240倍。
3. 蒸发:每蒸发1g水,可散发2.4kj(0.58kcal)的 热量。
五、人体能耐多高温度?
临床观察表明,人的体温: 1)低于28℃时,人会丧失意识 2)低于22℃时,可能导致死亡 3)高于41℃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障碍,
3)保健措施
▪ 1、对高温工人供给合理饮料及补充营养,饮料含盐量 0.1 ~ 0.2 %,温度低于15℃。饮料的配制、冷却、运输及供应 都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防止污染。
▪ 2、并保证高温作业工人有充分的睡眠与休息。 ▪ 3、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如防热服、隔热面罩、手套、帽子
等。 ▪ 4、安排适当的工作时间(国家对高温作业相关规定)
(1)掐“人中” (鼻唇沟的中点)
▪ (2)按“合谷”
▪ 拇、食两指之间凹陷中, ▪ 第2掌骨中点边缘处
中暑的急救
▪ 七、转。立即将病人转送至医院,最好用空
调车转送.
中暑的急救
降温: 移、敷、促、浸、擦 缓解:服 治疗:转
十三、防暑降温措施
技术措施 保健措施 组织措施
1)技术措施
▪ A根据工艺流程,合理布局,使热源尽 量远离工人操作位;
▪ B加强隔热措施; ▪ C提高高温作业岗位的通风效率,降低
作业操作点温度。
2)组织措施
▪ 1、认真贯彻执行有关防暑降温法令

▪ 2、开展卫生宣传教育
▪ 3、制订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
▪ 4、采用短时轮岗制度,减少接触高 温时间,岗位就近设立休息室,有条
件的企业,应该设置空调休息室。
▪ 5、对高温作业工人进行就业前和入 暑前的体格检查。
六、什么是中暑
当作业场所气温超过34℃时,即可能有中暑病
例发生。职业性中暑是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
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
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职业性中暑可分为中暑先兆、轻症中暑和重症
中暑。
高热环境+体温调节障碍
体温↑
、无汗、皮肤干、晕厥等
七、中暑的诱因
2)反复用冷水擦面部、四肢或全身的物理降 温,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直至体温降至38度以下 。体温测量用肛温,因直肠温度稳定而准确。
中暑的现场急救
3)给予缓慢饮入含盐的冰水或清凉饮料 (一升水中加一勺盐)。
4)体温持续在38.5度以上者可给予口 服解热药,如阿斯匹林,如有头痛、恶心、 呕吐者,可适当给予口服镇静剂。
(1)先兆中暑:
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 时间后,出现大汗、口渴、 头昏、耳鸣、胸闷、心悸、 恶心、全身疲乏、四肢 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 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不超过37.5℃)。
(2)轻度中暑:
除上述先兆中暑的症状外,还出现以下症状:
① 体温在38℃以上,出现面色潮红、皮肤灼热 等现象。
② 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四肢湿冷、面色 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如及时 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
3、对有抽搐的病人,可给予按摩。
4、对有心跳、呼吸停止的病人,立即进行现 场心肺复苏。
十二、中暑的急救7字方针
移、敷、促、浸、擦、服、转
中暑的急救
▪ 一、移。 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干
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 去衣服,以利呼吸和散热。如衣服被汗水湿 透应更换衣服。
中暑的急救
▪ 二、敷。可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
1、肥胖; 2、缺乏体育锻炼; 3、过度劳累; 4、睡眠不足; 5、伴发潜在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下丘脑 疾病; 6、某些药物的应用,如阿脱品、巴比妥等; 7、饱食后立即进行高温环境下作业; 8、酷暑季节、老年人、久病卧床者、产妇等终日逗 留在通风不良、空气潮湿、温度较高的室内,均易发 生中暑;
二、高温作业类型及其特点
作业类型
气象特点
干热型
高气温、强热辐射、相对湿度较 低
湿热型
高温、高湿作业,热辐射强度不 大,低气流
夏季露 受太阳辐射、被加热地面和周围
天作业
物体的热辐射作用(高温、热辐射) ;持续时间长
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
▪ 如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轧钢等 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热 处理等车间;陶瓷、玻璃、搪瓷、砖瓦 等工业的炉窑车间;火力发电厂和轮船 的锅炉间等。这些生产场所的气象特点 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相对湿度 较低,形成干热环境。
2、及时补充水分,不要大口猛喝,应小口慢饮,以 防加重心脏负担;
3、解开领口口子、领带、皮带等一些配饰,保持身 体周围通风;
4、涂抹或饮用解暑药物; 5、在经过了一段时间休息后,如果症状不减反增, 应及时求助并拨打电话就医。
十一、中暑的现场急救
1、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的处理:
1)迅速将病人脱离高温环境;安置到通风良 好的阴凉处,可用电风扇散热,有条件者用空调将 室温保持在﹤16度,解开或脱去外衣,取平卧位。
▪ 其他
此外,高温会加重肾脏负担,并降低机体对化学物质毒性作 用的耐受度,使毒物对机体的毒作用更明显。高温还会使机体的 免疫力降低,抗体形成受到抑制,抗病能力下降。
四、散热的方式
人体适宜的外界温度是20-25˚c,相对湿度为 40%-60%,通过以下方式散热: 1.辐射:是散热最好途径。气温15-25˚c时,辐射散 热约占60%,散热最多部位是头部(约50%), 其次为手及足部。温度33˚c时,辐射散热降至零。
致病因素
露天作业阳光直接暴晒 不良气象条件(高温、湿度) 劳动强度大 作息制度不合理 个体健康状况差 适应性差 环境(人群拥挤,产热集中,散热困难。 )
高温作业是中暑的原因,中暑是高温作业的后果。两 者是因果关系。
特别提示:凡有心、肺、血管器质性疾病、持 久性高血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性肺 结核、肝脏疾病、肾脏病、肥胖病、贫血及 急性传染病后身体衰弱、中枢神经系统器质 性疾病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C 体内降温:
用4---10度5%葡萄糖盐水1000ml经股 动脉向心性注入病人体内。
用4---10度5%葡萄糖盐水1000ml注入 病人胃内。
用4---10度5%葡萄糖盐水1000mFra bibliotek给病 人灌肠。
D 药物降温:
中暑的现场急救
2、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病人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可防止舌 后坠堵塞气道,也便于分泌物从口角流出,避免分 泌物吸入呼吸道导致窒息,并及时清除鼻咽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上肢擦拭顺序为:自侧颈---肩---上臂外侧---手背;
自侧胸---腋窝---上臂内侧---肘窝---手心。
背部擦拭顺序为:自颈下至臀部。
下肢擦拭顺序为:自髂骨沿大腿外侧至足背;自
腹股沟沿大腿内侧至足内踝;自臀下沿大腿后侧经 腘窝至足跟。
中暑的现场急救
B 冰水浸浴:
病人采用半坐卧位,浸于含有碎冰块,水 温在15---16度的冷水中,水面不超过病人的乳 头平面。并随时控制水温,保持在15---16度; 浸浴每10---15分钟应将病人抬离水面,测肛温 一次,一般可在20分钟内体温下降2---4度,如 肛温下降到38度时,即停止浸浴。下降的温度 又回升至39度以上时,可再行浸浴。
5)还可口服人丹、十滴水、霍香正气 丸等。
中暑的现场急救
2、重症中暑的处理
1)降温 是抢救重症中暑的关键。高热持
续时间越长,组织损害越严重,预后也越差, 故需积极、迅速、有效地采取降温措施降温。
(1)环境降温
中暑的现场急救
2)体表降温 A 冰水酒精敷擦:在头、颈、腋窝、肘部、
腹股沟、膝关节后等大血管走行处放置冰袋。用加 入少量酒精(5%---10%)的冰水或冷水擦拭全身皮 肤。
▪ 循环系统
在高温条件下,由于大量出汗,血液浓缩,同时高温使血管扩 张,末梢血液循环的增加,加上劳动的需要,肌肉的血流量也增 加,这些因素都可使心跳过速,而每搏心输出量减少,加重心脏 负担,血压也有所改变。
▪ 神经系统
在高温和热辐射作用下,大脑皮层调节中枢的兴奋性增加, 导致肌肉工作能力、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反应速度及注意力 均降低,易发生工伤事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