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三级区特征一览表

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三级区特征一览表

Ⅰ5-2古蔺-叙永农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
在四川南部边缘,涉及泸州市的古蔺县全部和叙永县大部分。面积0.55万km2
农田和森林生态系统
植被水源涵养和耕地保水保土能力差,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易发生旱涝灾害
土壤侵蚀高度敏感,野生动物生境高度敏感,水环境污染中度敏感,酸雨不敏感,石漠化中度敏感。
农林业发展,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
发挥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植树造林,增加保水功能;发展桑蚕养殖及其加工业,做好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加强环境保护管理,严防资源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防治农村面源污染和地表径流水质污染
Ⅰ2-4涪江中下游城镇-农业生态功能区
在四川盆地中西部,跨绵阳、德阳、遂宁、资阳市的12个县级行政区。面积1.45万km2
Ⅰ3-2大巴山水源涵养与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
在四川东北部边缘,跨巴中、达州市的3个县级行政区。面积0.65万km2
森林和农田生态系统
森林分布不均,水源涵养能力差,水土流失严重。
土壤侵蚀极敏感,野生动物生境高度敏感。
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农林业发展。
保护森林植被和水土保持,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发展生态产业,培育替代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等。
Ⅱ1川西南横断山地半干旱、半湿润暗针叶林生态亚区
Ⅱ1-1木里林牧业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在四川西南部边缘,跨凉山、甘孜州的6个县级行政区。面积2.6万km2
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
水土流失严重
土壤侵蚀极敏感,野生动物生境极敏感,沙漠化轻度敏感。
林牧业发展,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
发挥大城市辐射作用,建设城市网络,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城市生态园林化,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财富,开发人文景观资源,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业及相关产业链。城市郊区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经济;加强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建设。本区严格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和水环境污染及空气环境污染。
Ⅰ1-3平原南部城市-农业与水污染控制生态功能区
保护森林植被;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完善水利和水保设施,防治水土流失,发展生态产业,引导公众参与生态保护。发展自然、人文景观旅游业,规范和严格管理矿产资源的开发,严格控制环境污染。
Ⅰ6盆西山地常绿阔叶林生态亚区
Ⅰ6-1龙门山北段农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
在四川盆周西北部,跨阿坝州及广元、绵阳市的6个县级行政区。面积1.3万km2
在四川盆周西南部,跨雅安、眉山、乐山、宜宾市及凉山州的16个县级行政区。面积1.3万km2
山地森林、草甸、农田及城市生态系统
山地植被分布不均,耕地保水能力差,水土流失较严重;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较高发生区;个别地方滥挖乱采矿产资源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土壤侵蚀极敏感,野生动物生境极敏感,水环境污染高度敏感,酸雨中度敏感,沙漠化轻度敏感。
在四川盆地西部,跨成都、眉山、乐山市的14个县级行政区。面积0.6万km2
农田、城市、常绿阔叶林和河流生态系统
人口密度大,耕地垦殖过度;森林覆盖率低、结构不合理;农村面源污染;地表径流水质污染严重;洪涝灾害频繁。
土壤侵蚀中度敏感,生境中度敏感,水环境污染极敏感,酸雨中度敏感。
城市及农业发展,水环境污染控制。
农田、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水土流失较严重,易发生滑坡,生物多样性及森林资源保护有待加强。
土壤侵蚀高度敏感,野生动物生境中度敏感。
农业及林业发展,土壤保持。
发掘历史文化财富,开发人文景观资源,发展旅游观光业及相关产业链。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改善水土流失现状;发展中药材产业,做好野生资源保护工作。
Ⅰ4盆东平行岭谷农林复合生态亚区
Ⅰ4-1三峡库区华蓥山农林与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
在四川东部边缘,跨达州、广安市的9个县级行政区。面积0.91万km2
农田和森林生态系统
水土流失严重,局部地方出现石漠化,农村面源污染。
土壤侵蚀高度敏感,野生动物生境高度敏感,水环境污染中度敏感,酸雨轻度敏感,石漠化中度敏感。
Ⅰ2-5沱江中下游城镇-农业及水污染控制生态功能区
在四川盆地中部偏西南,跨成都、德阳、资阳、眉山、内江、自贡、泸州、宜宾市的22个县级行政区。面积1.85万km2
农田、城市和水生态系统
森林覆盖率低,人口密度较大,耕地垦殖过度,农村面源污染,地表径流水质污染严重。
土壤侵蚀中度敏感,水环境污染极敏感,酸雨轻度敏感。
发挥中心城市辐射作用,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加强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建设;依靠区位优势,发展物流产业。发展农业、交通运输业、能源工业和自然、人文景观旅游业,严格控制水环境污染、大气环境污染和酸雨污染。
Ⅰ3盆北秦巴山地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生态亚区
Ⅰ3-1米仓山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
在四川东北部边缘,跨广元、巴中市的6个县级行政区。面积0.88万km2
农田、城市和河流生态系统
森林数量少,结构简单;农村面源污染,垦殖过度,土壤退化,耕地质量下降,干旱洪涝灾害频繁。
土壤侵蚀中度敏感,生境轻度敏感,水环境污染高度敏感,酸雨轻度敏感。
城市及农业发展,水环境污染控制。
发挥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以小流域建设为重点,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自身调节能力,以中心城市为重点带动周边地区实施生态建设。防治农村面源污染和地表径流水质污染。
植被水源涵养和耕地保水保土能力差,水土流失较严重。
土壤侵蚀高度敏感,野生动物生境高度敏感,水环境污染中度敏感,酸雨不敏感,石漠化中度敏感。
农林业发展,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
保护森林植被;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加强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建设,防治水土流失。发展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业,规范和严格管理矿产资源的开发,严格控制环境污染。
封山育林,保护天然林资源、动植物资源;建立中药材原料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规范和严格管理水电业及耗能产业。
Ⅰ6-3邛崃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在四川盆周西部,跨雅安、成都市的10个县级行政区。面积0.92万km2
森林和农田生态系统
森林砍伐过度,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资源减少,水源涵养能力减弱,多暴雨、滑坡、泥石流、地震频繁发生区
Ⅰ1-2平原中部城市与都江堰灌区农业生态功能区
在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市辖区内。面积0.59万km2
城市、农田和河流生态系统
人口密度大,耕地资源馈缺,垦殖过度;农村面源污染,地表径流水质污染较为严重。森林覆盖率低。
土壤侵蚀轻度敏感,生境轻度敏感,环境污染极敏感,酸雨轻度敏感。
城市及灌溉农业发展,水源涵养及水文调蓄,环境污染控制。
农林业发展,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水环境污染控制。
保护森林植被和生物多样性;加强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建设,严格执行退耕还林政策;规划适当的薪炭林、用材林和经济林用地;建立中药材原料生产基地;发展旅游业和第三产业,科学合理开发自然资源,防止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污染和不利影响。
Ⅱ川西南横断山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生态区
城镇与农业发展,水环境污染控制。
发挥中心城市辐射作用,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农业、养殖业,以及以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工业,适度发展轻纺工业和化工,防治农村面源污染和地表径流水质污染。
Ⅰ2-6岷江下游农业与水污染控制生态功能区
在四川盆地西南部,跨眉山、乐山、内江、自贡、宜宾市的7个县级行政区。面积0.58万km2
森林和农田生态系统
森林砍伐过度,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资源减少,森林涵养水源能力减弱,泥石流高发区
土壤侵蚀极敏感,野生动物生境极敏感,水环境污染中度敏感。
农林业发展,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
实施天然林禁伐,保护生物多样性;尽快恢复已受破坏的森林植被,提高保水固土能力。发展经济林木,种植地方特色食用菌和林业副产物,建立中药材原料生产基地。
土壤侵蚀极敏感,野生动物生境极敏感,水环境污染中度敏感,酸雨中度敏感。
农林业发展,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
保护森林植被和生物多样性;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发展生态产业和特色产业,建立中药材原料生产基地;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各种旅游资源,规范和严格管理水电业及耗能产业。
Ⅰ6-4峨眉山-大风顶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
农田、河流生态系统
耕地垦殖过度,农村面源污染,地表径流水质污染严重。
土壤侵蚀中度敏感,野生动物生境中度敏感,水环境污染极敏感,酸雨轻度敏感。
农业发展,水环境污染控制,生物多样性维持。
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特色农业,防止各种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防治农村面源污染和地表径流水质污染。
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三级区特征一览表2004年8月
生态区
生态
亚区
生态
功能区
所在区域
与面积
典型
生态系统
主要生态问题
生态环境
敏感性
生态服务
功能重要性
生态建设
与发展方向
Ⅰ四川盆地亚热带农林生态区
Ⅰl成都平原城市-农业生态亚区
Ⅰ1-1平原北部城市-农业生态功能区
在四川盆地西部偏北。跨绵阳、德阳、成都市的10个县级行政区。面积0.71万km2
农田、城市和水生态系统
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耕地垦殖过度,农村面源污染,旱灾频发。
土壤侵蚀中度敏感,水环境污染高度敏感,酸雨轻度敏感。
城镇与农业发展,水环境污染控制,洪水调蓄。
发挥中心城市辐射作用,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完善水利设施,实施科学耕作法,培育替代产业。发展农业、养殖业及以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工业。防治农村面源污染和地表径流水质污染。
农林业发展,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
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恢复植被,提高森林覆盖率,减轻水土流失,防止喀斯特地貌区石漠化。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和自然及人文景观资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