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节水农业的发展》

《浅谈节水农业的发展》

《浅谈节水农业的发展》【摘要】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资源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水资源“瓶颈”问题日益显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节水农业发展;问题;方向1.节水农业发展的必要性1.1我国年水资源总量约2.7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仅225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若按亩均算每亩130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截止xx年底,全国已有6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城镇缺水200亿立方米以上,而农业用水每年亏缺300亿立方米,全国农村有xx万人口饮水困难。

所以,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资源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水资源“瓶颈”问题日益显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1.2据预测,在2030年后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高峰,需要粮食增长到6.4至7.2亿吨才能满足需求,按照现有水平预测,为了满足这种粮食需求,灌溉面积需要发展到9亿亩,此时,用水量将从现状的4000亿立方米增长到6650亿立方米。

从目前我国水资源供需状况来看,如此大量的农业水资源供给是不可能实现的。

出路只有一条,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节水型农业发展是唯一的办法。

2.节水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节水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2.1节水农业技术不普及。

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与粗放低效利用的状况并存,而水资源的粗放低效利用,又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程度。

目前,农业灌溉用水约占全社会用水量的70%,但由于输水方式、灌溉方式、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农业用水的利用率很低,渠道灌溉区只有30%~40%,机井灌溉区也只有60%,所以现状农业用水浪费严重。

2.2理论认识上存在偏差。

目前,在我国节水农业发展问题上认识还存在一些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节水农业看技术含量,认为高新节水技术才是节水,而那些技术实用性强、效率高的“土”技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第二,注重工程节水,忽视农艺节水,把节约水在输送和灌溉过程中的浪费作为主要技术内容;第三,节水灌溉农业和旱作节水农业分离,水利部门基本注重灌区,农业关注旱区,两者不相往来,旱作节水与灌区节水发展不平衡,制约了节水农业的发展。

2.3节水农业创新水平不高。

但从整体上看,我国节水农业技术引进的多,自主开发的少,产业化程度低,整体配套性差,如喷微灌设备、节水作业农机具、难以满足显示需求。

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水高新技术还很少,推广国外产品,成为一些技术推广部门的经营的主项目,提高农业节水创新水平,满足我国农业节水的需求,是摆在我国节水面前的重大课题。

2.4农业节水系列标准的不完善。

农业节水系列标准是衡量节水农业的尺子,具有可操作性的东西。

尽管目前采取了多种节水农业技术措施,但如何进行衡量和度量还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指标体系,很多。

如投资与效益的比例,多大才是节水效益优的,效益的衡量的时伟哥://weigegongxiao.51sole空范围多大,都没有明确界定,这样,对于衡量节水农业是导致众说纷纭。

对于一个节水工程而言,局部是节水效益高的,但从整体上来考察则是不节水无效益的。

2.5注重单项技术,缺乏深入的节水技术综合集成。

目前在我国节水农业发展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单项的工程技术如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喷灌和微灌的推广,缺乏将这些技术和农业措施紧密结合的综合集成技术,导致单一技术的推广出现困难,甚至夭折现象的出现。

工程节水技术与非工程节水技术相结合,形成高度集成的综合节水技术体系是当前节水农业技术发展的方向,也是许多国家研究的热点。

3.节水农业发展的方向3.1进一步确立节水农业的重点。

确立节水农业的重点,是节水农业“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具体体现,是确立投资重点的方向性问题。

目前,我国节水农业的重点是在灌区的节水工程上,应该进行战略性地调整,确立我国节水农业发展灌区和旱区节水农业并重的节水方针,节水的重点是田间,通过农艺等多种措施,减少无效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

3.2建立长效的节水农业机制。

通过机制的建立,促进节水农业的长效的发展是目前我国节水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节水农业靠政府推动,一些地方出现了非常尴尬的局面,一些节水工程成了“参观工程”,成了摆设,国家政府推广的时候,用一用,之后有的就废弃了,即浪费了资金,也在农民中造成恶劣的影响。

应该建立长效的节水农业发展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让其在节水农业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在市场条件下变成自觉的行动。

3.3将节水农业作为战略性工程实施。

节水农业的发展不仅是农业本身的过程,而是涉及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大系统工程,国家将其作为一项战略性工程来实施。

作为战略性工程,国家应该加大起投资力度,采取各种措施进行优惠,吸引各种资金投入节水农业工作中。

完善其法律法规。

加强起领导,运用科学的发展观统筹节水农业的发展,将其纳入国家的发展规划并严格的加以实施。

4.结束语总之,我们应该根据区域性水资源特点,建立一批高标准节水农业科技示范区,因地制宜地采用成熟的综合配套技术,加快现有技术的组装配套和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为节水农业重大科技工程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伟哥://weigegongxiao.51sole第二篇:发展节水农业势在必行发展节水农业势在必行近来我国西南一些省区遭受罕见干旱,云南、贵州等省区受旱面积逐步扩大。

目前各地正在全力以赴,抗击干旱,力争夺取夏粮好收成。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亩均水资源量大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且分布不平衡,因此我国的可用水量比较低。

目前,全国正常年份缺水量近40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缺水约300亿立方米。

因此,为了应对日趋严重的缺水形势,建立节水型社会,发展节水农业势在必行。

农业关乎民生安全。

节水农业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节省了多少水,更重要的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必要举措。

因为,发展节水农业,可以使病虫害得以大幅度下降,减少农药使用量和农作物农药残留量,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

为此,从发展现代农业的角度来说,发展节水农业正逢其时。

发展节水农业要以制度和法规作保障。

建设节水型社会也需要制度和法规。

目前,我国的农业灌溉用水占全部用水的比重比较大,而灌溉用水浪费非常严重,灌溉设备及其配件的节水技术标准远远不能达到节水的要求,因此要加快出台一批农业节水灌溉设备及配套器件标准,对于农业用水要制定相应的法规进行约束。

发展节水农业要继续推进农业节水灌溉,推广农业节水灌溉设备应用,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积极开展农业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

在我国用水总量中,70%属农业用水,北方还高达80%,农业用水的90%是灌溉用水,但其利用率仅45%左右,利用系数不到0.45。

农业节水特别是现代化农业节水,对减少水源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展节水农业要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

重点要推广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节水工程技术、农艺生物节水技术和管理节水技术。

一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立不同类型的高效节水农业模式。

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特点,改革农艺、耕作制度,调整作物结构,改进灌溉方式,抓好科学用水,建立不同类型高效节水模式。

在水稻生产上,要提高整地质量,采用浅、湿、晒间歇灌溉,配套采用秧苗旱育稀植技术和水稻旱种技术,在水源不足地区可改为旱种。

在种植园艺作物的水浇地和设施栽培中,因地制宜推广喷灌、微喷灌、渗灌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

在大田生产中,要在因地制宜采取低压管道输水、水畦灌溉、行走式和移动式补灌等措施的同时,大力推广节水抗旱作物品种和培肥地力、种子包衣等抗旱栽培技术。

旱地耕作要从提高天然降水利用率和效益,增强抗旱节水增产能力出发,改革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栽培模式,利用各种蓄水保墒技术,建设田间土壤水库,提高田间水分的生产效益。

灌区要从减少水资源浪费出发,发展节水灌溉,在搞好渠道节水的同时,把节水工作的重点放在田间高效节水上。

二要深化生物育种技术研究与应用。

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不同品种的抗旱节水性能有极大差异。

因此,今后应加强生物技术在破译农作物品种抗逆、抗旱基因组成、结构上的运用,进行基因重组,培养多抗基因作物品种,使抗旱、耐瘠薄、抗病虫害、优质、丰产等形状达到相对同一。

三要建立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应用。

当前农业节水正日趋技术精细化、工程规模化、管理制度化、设备产业化,要建立高效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应根据当地节水农业发展的状况和技术基础,使工程与管理、水利与农艺、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等紧密结合,促进农业高效用水管理的规范化、灌溉技术的产业化与规模化。

同时重视相关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研究与应用,完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

四要大力推广旱作节水技术体系,搞好旱地农业综合开发。

一是推广微集水工程及节灌补水技术。

通过农业工程和农业生产措施,将自然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人工再分配,提高利用效益。

二是推广耕作与覆盖保墒技术。

通过地表耕作与地面农膜和生物覆盖的途径,降低土壤的毛细管作用,控制田间杂草,减少地面渗漏,最大限度地接纳保存雨水,实现节约用水,增产增效。

三是节水抗旱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

要根据不同作物需水耗水规律,确立节水种植结构,大力推广耐旱节水高产作物品种,变对抗性种植为适应性种植;同时发展旱地特色作物,提高旱地农业效益。

摘自《农民日报》xx年4月9日第三篇:加速发展我国节水农业加速发展我国节水农业发布时间:xx年08月17日22:04作者:山仑发展节水农业是保障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是用水大户,其用水量约占全国用水总量的70%。

而我国水资源不仅总量短缺,地区分布也很不均衡,如长江流域以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的65%,水资源却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

目前,全国正常年份缺水量近40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缺水约300亿立方米。

因此,为了应对日趋严重的缺水形势,发展节水农业是一种必然选择。

我国不同区域节水农业的发展趋向节水农业适宜于在所有从事农业的地区推行,但主要是指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在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的基础上高效利用灌溉水的农业。

1.干旱地区。

我国干旱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0.8%,集中分布在西北,以xx面积最大。

xx属于典型的内陆干旱区,农业用水占到全疆用水总量的90%;亩均灌溉定额约800立方米,高出华北地区1倍。

另外,为保证绿洲内防护林建设及绿洲——荒漠过渡带的防护功能,也需要消耗大量用水。

有资料表明,全疆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约占到地表水资源量的55%,开发程度已不低,但净利用水量只占地表水资源总量的18%,说明潜力有待挖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