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基本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实践动手能力强,能够掌握音乐教学基本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系统的音乐专业知识和一定的音乐表演技能,具有国际视野、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能适应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工作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接受音乐实践技能、音乐理论、教育理论、教学实践等多方面的基础训练,形成良好的音乐教师素养,获得从事音乐教学的能力和一定的音乐教育研究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团结协作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2.具备必要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具有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3.系统掌握音乐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音乐相关学科的发展现状及前沿动态,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4.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5.具有良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6.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主干学科: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教育学。
2.学位课程:视唱练耳、基本乐理、声乐、钢琴、器乐、钢琴即兴伴奏、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中国民族音乐、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教育学、心理学、合唱与指挥基础、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现代教育技术。
3.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教育实习、专业观摩、教育技能训练、毕业设计。
五、专业特色本专业注重专业实践,以实践教学为重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实践教学中增强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本领,在服务社会中提高学生艺术实践的能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六、毕业规定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育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178.5学分,其中课内理论必修课99.5学分,实践教学34学分,选修课(含通识教育选修课10学分)45学分。
自主发展计划10学分。
七、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八、音乐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九、自主发展计划学生应取得10个自主发展计划学分,具体详见《长江大学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办法(试行)》。
十、学时学分统计表(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按每周20学时计)。
十一、专业课程中英文对照制定人:刘戈学院审定人:聂贞萍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基本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专业理论扎实、专业素质高,具备音乐表演(演唱、演奏)能力,能在专业文艺团体、文化馆站、中小学从事表演、教学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并为本专业的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三、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按声乐演唱、键盘、民族乐器、管弦乐器演奏以及指挥等不同专业方向,主要学习音乐表演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本专业严格的技能训练,掌握其相应专业方向所规定的在音乐表演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一门及以上的音乐演奏或演唱技术;3.具有独立研习、分析音乐作品,并在表演中进行二度创作的基本能力;4.熟悉党和国家的文艺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前沿、发展动态以及行业需求;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主干学科:音乐与舞蹈学。
2.学位课程:声乐、声乐艺术史、合(重)唱训练、钢琴、钢琴艺术史、钢琴艺术指导、钢琴即兴伴奏、器乐、民族器乐概论、合(重)奏训练、民族打击乐、作曲、和声理论与写作、电脑音乐制作与创作、流行歌曲演唱、电声乐队训练。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实习、艺术实践、专业采风、毕业设计。
五、专业特色注重实践教学、突出专业能力的培养。
独立完成音乐表演方向的演奏与演唱,及音乐作品的创作,具备较强的实践演出能力。
六、毕业规定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育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176.5学分,其中课内理论必修课94.5学分,实践教学37学分,选修课(含通识教育选修课10学分)45学分。
自主发展计划10学分。
七、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八、音乐表演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九、自主发展计划学生应取得10个自主发展计划学分,具体详见《长江大学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办法(试行)》。
十、学时学分统计表十一、专业课程中英文对照制定人:金晶学院审定人:聂贞萍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基本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掌握美术知识与技能,具备学校美术教育理论知识与教育技能,具有美术创作能力和教育实践能力的人才。
为社会培养能胜任美术教育实践、美术教学研究工作的合格的美术教师,以及美术领域应用型和创作型的工作者。
三、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一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掌握美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美术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2. 获得从事中、高等学校美术教育的能力、美术教育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3. 获得美术创作的能力和美术科学研究的能力;4. 获得美术鉴赏和评论的能力;5.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美术教学的能力;6.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主干学科:艺术学、教育学。
2.学位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艺术概论、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中学美术教学法、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专业方向基础课程(5门)。
各专业方向的学位课程分别为:油画方向:油画静物、油画风景、油画头像、油画人体、油画人物组合;版画方向:黑白木刻、套色木刻、铜版画技法、铜版画创作、综合材料版画;国画方向:工笔花鸟、写意花鸟、工笔人物、写意人物、山水、书法、篆刻;壁画方向:装饰画、浮雕、装饰浮雕、线描、中国重彩壁画技法;雕塑方向:专业素描、泥塑、浮雕、材料创作、电脑雕塑创作。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美术写生、美术考察、教育技能训练、教育实习、教育见习、毕业设计(论文)。
五、专业特色1. 突显“师范性”特色,在注重绘画技法学习的基础上,强调学生的教学技能,在师范教学的实践中加以应用和拓展。
2. 引入“当代性”特色,以当代社会孕育出的艺术现象为导向,积极引导,立足发展,参照现实,关注社会生活。
3. 强调“人文性”特色,将综合素质教育放在首位,通过美术课来完善人格,以美育代德育,在艺术实践中,能够较好接触和了解风俗人文,增强综合的文化艺术素质,不断提高自身人文修养。
4. 重视“地方性”特色,依托地域文化,彰显地方特色,寻求到地方院校与城市发展的平衡,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5. 强调“分流性”特色,社会需求不同,学生自身发展方向不同。
对学生的继续性学习,重点辅导;对有意进入教师行列的学生,加大教学知识和能力培养;对选择就业的学生,开展引导,增大就业几率。
六、毕业规定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育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180学分,其中课内理论必修课最低为111学分,实践教学29学分,选修课(含通识教育选修课10学分)40学分。
自主发展计划10学分。
七、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八、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注:课程考核方式:E表示考试,T表示考查。
x/y 表示周学时与教学周数,x周学时,y为教学周数。
九、自主发展计划学生应取得10个自主发展计划学分,具体详见《长江大学第二课堂与管理办法(试行)》。
十、学时学分统计表注:统计实践教学环节占总学时的比例时,含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单设实验课、课内上机、实践及实验学时(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按每周20学时计)。
十一、专业课程名称中英文对照:制定人:佟海丰学院审定人:聂贞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基本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国际设计视野、中国文化特色,适应于创新时代要求,具备传统平面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专业设计领域、传播机构、企业市场部门、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达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视觉传达设计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接受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严格的设计实践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设计理念、艺术视野、审美素养、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使之具有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使命感,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善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本专业的培养规格为应用型创意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视觉传达设计创作的专业技能和方法;3.具有独立进行视觉传达设计实践的基本能力;4.了解有关经济、文化、艺术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国内外视觉传达设计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设计教育和研究能力。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主干学科:设计学、艺术学、美学。
2.学位课程: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图案设计、文字设计、插画设计、图形设计、商业摄影等。
平面设计方向:标志设计、VI设计、信息设计、书籍设计、招贴设计、包装设计、网页设计、影视广告设计。
数码设计方向:角色设定、场景设计、二维原动画设计、分镜头设计、三维角色建模、三维角色动画、影视广告设计、动画导演与创作。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写生、设计考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五、专业特色本专业充分发挥艺术类教学的特色,以传统荆楚艺术为核心,发掘地方文化与地域元素,采用设计课题教学法,通过设计实践案例教学,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条件,注重学生对电脑辅助设计软件的熟练应用,做到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并重。
六、毕业规定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育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178.5学分,其中课内理论必修课119.5学分,实践教学26学分,选修课(含通识教育选修课10学分)33学分。
自主发展计划10学分。
七、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八、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九、自主发展计划学生应取得10个自主发展计划学分,具体详见《长江大学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办法(试行)》。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按每周20学时计)。
十一、专业课程中英文对照制定人:李科学院审定人:聂贞萍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基本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相关学科领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并具有创新能力的和设计实践能力,能在高等艺术学校从事环境设计或教学、研究工作,在艺术环境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并具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能力的高素质环境艺术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