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词汇空缺与翻译

词汇空缺与翻译

词汇空缺与翻译
[摘要] 词汇空缺是翻译过程中很难处理的一种文化障碍。

由于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一种语言里有的某些词在另一种语言中可能找不到对应的词,这种现象称为词汇空缺。

本文探讨了产生词汇空缺的主要原因并给出了在英汉互译过程中处理词汇空缺现象的有效补偿手段:音译,直译、意译、词义概括化或具体化、造词
[关键词] 词汇空缺原因翻译策略
一、引言
词汇空缺现象指由于文化的差异,各种语言按照各自独特的方式对世界进行不同的特化,形成不同的词汇系统,而不同的词汇系统必然使得不同的语言中词语和意义难以一一对应。

所以,一种语言有的词不一定在另一种语言中有对应的词。

这种现象存在于任何不同的两种语言之间,尤其在属于两种不同语系的汉语和英语之间,表现得更为明显。

词汇空缺现象给英汉互译带来很大困难。

因此,分析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处理翻译中的词汇空缺不可避免地摆在译者面前。

二、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2.1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的不同引起的词汇空缺
王振亚将词汇空缺定义为“某个民族所具有的语言文化现象 ,在另一民族中并不存在”(王振亚,1996)。

众所周知,语言通常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人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语言,如果某一事物或现象在人们所生活的客观环境里不存在,那么语言
就可能出现空缺。

例如汉语中的“麻将”“哪里”“旗袍”在英语中就属词汇空缺。

英语中的“cheesecake”,“americandream”等词都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在汉语中无法找到对等地表述。

2.2风俗习惯不同引起的词汇空缺
风俗习惯是一个地区的人的生活方式 , 包括的东西很多、很广 ,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

它既受到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影响 ,又反过来影响这些方面。

一个民族的语言作为这个民族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 ,必然反映出该民族的风俗习惯。

(平洪 ,张国扬,2000)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

中国人往往选择吉日办事,在大多数地方,人们忌讳在单日办事。

百年好事,总想选个逢双日。

在西方人心中,单双日没有什么区别,但他们认为“十三”是个不吉利的数字,所以对它很忌讳。

就像西方人对中国文化中单双日的特殊含义感到莫名其妙,中国人对西方文化中不吉利的“十三”也很陌生。

2.3价值观不同引起的词汇空缺
同一客观事物在不同文化里具有不同的价值,引起不同的联想,具有不同的内涵。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owl象征着智慧,词组 as wise as an owl就是典型的一例。

然而在中国文化中,猫头鹰的象征意义不同了。

大多数人认为猫头鹰跟迷信有关联,认为碰上它要倒霉,所以害怕看到它或听到它的叫声。

例如“夜猫子进宅”表示厄运将至。

此外,猫在中国文化中是很可爱的动物,然而在西方文化中cat有不好的名声,成语 a cat in the pan (叛徒变节者)就是
一例。

2.4宗教信仰不同引起的词汇空缺
宗教是人类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宗教是不同文化的表现形式 ,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和不同的文化背景 ,体现了不
同的文化传统。

(平洪 ,张国扬,2000)西方人大都信奉基督教,在他们眼里,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世上一切安排也是上帝的旨意,且基督教在西方历史上曾一度占统治地位。

而中国人主要信奉佛教和道
教 , 因此有“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临时抱佛脚”,“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不看僧面看佛面”等 , 这类词在西方文化中是一片空白。

而英语中的“god”, “love”也并不等于汉语中的“上帝”“仁”。

以上只是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不同语言之间词汇空缺现象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当客观对待。

三、翻译中处理词汇空缺现象的对策
翻译是把承载一定文化信息的一种语言符号转换成另一种语言
符号的信息转换。

既然不同语言间词汇空缺的产生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在翻译中应该采用积极的补偿手段,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

翻译中处理词汇空缺现象时,译者要遵循的原则是:译文不但要通顺
流畅,而且要能够将原文特有的文化信息准确完整地转述出来。

所以面对词汇空缺现象,在翻译中要透过语言表层,了解其文化背景
及其深刻的文化内涵。

因此,对于空缺词汇的翻译,不能采用一般的转换方法,而必须采取特殊的补偿手段。

本文采取的方法主要有音
译、直译、意译、词义概括化或具体化和造词、现分述如下:
3.1音译
音译是按照读音直接引入的方法,也是处理词汇空缺最为简便的方法。

一些人名、地名以及一些表示单位词语在目标语中找不到对等词来表示时,往往采用这种方法。

如:英译汉:gauss高斯, engels 恩格斯, new york纽约, congo刚果, radar(雷达),olympic(奥林匹克);汉译英: 道tao,豆腐(toufu),饺子(jiaozi)。

此外,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有时需在其前或后加一指类或限定名词。

例如:尼龙布nylon,waffle华夫糕,楚chu kindom,高尔夫球
golf ,hamburger汉堡包,saxophone萨克斯管,jeep(吉普车)。

3.2直译
直译与音译不同,它是按照词语的字面意义翻译的。

一些生动的,含有浓厚的原文语言、文化特点的词汇和表达法,音译成译文有失语言的生动,并且音译过多会影响阅读理解,因此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

例如:
(1)英译汉:show one’s cards(摊牌), right wing(右
翼),supermarket(超级市场),hot dog(热狗)等等;
(2)汉译英,纸老虎(paper tiger),咸菜(salted vegetable),丢脸(lose face)等等。

3.3词义概括化或具体化
概括化就是在翻译中,把下义词转换为上义词,也叫词义的宽泛化。

例如:汉语中表示“携带”之意的词根据“携带”方式可分为:
提、背、抬、扛、担、拿、带挎、挑、载、荷等。

但在英语中没有一一对应的词,翻译时可用carry来替代以上所有名词。

同样,英语中的say、talk、state、remark、speak等翻译时均可译成汉语的说。

词义的具体化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把上义词转换成下义词。

例如,汉语中动物的“叫”,可根据情况转换成英语的。

quack 鸭子叫;bark 狗叫;bellow 牛叫;hum 蚊子叫; yelp狗吠。

同样英语中uncle可根据具体情况转换成汉语中的伯父,叔父,姑父,舅父,姨父。

3.4 意译
意译,顾名思义,就是按照意思来译。

如果不可能或没有必要用直译法保留原文的表达形式,并且在目标语中找不到合适的同义词,
就得采用意译法。

填补语言中的空缺词汇,意译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英译汉: cape of good hope 好望角,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lucky dog(幸运儿),by hook or by crook(不择手段)
汉译英: 落花流水(be shattered to pieces),气虚: deficiency of vital energy
3.5 造词
除了上述方法,翻译中处理词汇空缺的另外一种有效方法就是造词。

用造新词的方法来表述一种语言中特有的词。

例如:
英译汉: hardware:硬件。

汉译英:哈哈镜:magic mirror。

四、结语
翻译涉及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词汇系统,从而在不同语言之间产生词汇空缺。

很多时候,一种语言里不言自明的东西到了另一种语言里会变得非常复杂难懂。

[8]有些词语带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要将其翻译出来绝非易事。

因此译者在翻译词汇
空缺时要灵活处理,依据情况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

无论译者采用哪种翻译方法,关键是实现翻译的目的,促进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 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2002.
[2] 平洪 ,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3]王福祥,吴汉樱. 文化与语言[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社,1998.
[4] 王振亚.语言与文化 [m ].北京:商务教育出版社, 199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