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2015年高考仿真模拟卷(山东卷五)

【地理】2015年高考仿真模拟卷(山东卷五)

2015年高考仿真模拟卷·山东卷(五)文科综合(地理)一.选择题(2015·吉林市高三摸底5-6)下表为某城市的气候资料。

据此回答1~2题。

1.影响该城市降水的主要因素是A.暖流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南风2.该城市可能属于下列的国家是A.美国B.意大利C.巴西D.澳大利亚(2015·保定期末10-11)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也是杰出的天文学家,曾利用正午影长率(正午时影长与物体高度的比值)精确地推算出冬至的日期和时刻。

下图为我国某地正午影长率的年内变化,读图完成3~4题。

3.该地纬度可能为A.4°N B.22.5°N C.30°N D.45°N4.当该地正午影长率为a值时,当地正值一年中A.夜长最短的一天 B.日出最晚的一天C.气温最高的月份 D.寒潮活动最频繁的季节(2015·北京东城区期末6-8)读“2025年世界城市分布示意图”(图2),回答5~7题。

图25. 世界城市分布的主要特点是A. 北美洲沿海城市数量多于内陆B. 人口1000万以上沿海城市多于内陆C. 亚洲内陆城市数量少于北美洲D. 大洋洲的内陆城市数量多于沿海6. 与欧洲相比,南亚A. 城市化水平高B. 城市化起步早C. 城市化速度快D. 逆城市化现象显著7. 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是A. 降水量减少B. 蒸发量增加C. 地表径流增加D. 下渗量增加(2015·乌鲁木齐元月诊断5-6)下图为根据某流域长年水文数据(1875-1975)所推算的洪水频率曲线图。

但如以较近年代(1945-1975)的水文数据推算,则洪水频率有提高的现象。

读图完成8~9题。

8.原百年一遇的洪水位,在194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其再现周期约为A.10年B.20年C.50年D.70年9.如该流域的降水量及降水特点没有变化,那么近年洪水频率提高的原因最可能是①河道疏浚②退耕还牧③城市化④林地转牧地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山东省济南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24-25)复活岛是位于咸海内最大的湖心岛,50年来,岛屿面积不断增大,并逐渐与陆地相连,下图是两幅咸海的卫星图片,据图回答10~11题。

10.复活岛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是A.地壳上升 B.湖泊萎缩 C.泥沙淤积 D.围湖造田11.符合图示区域生态环境变化趋势的是()A.昼夜温差变小 B.湖水盐度下降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土壤盐碱化减轻二、综合题(2015·河南省郑州盛同学校12月月考)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攀岩运动是从登山运动中派生出来的一个竞技项目,它的雏形便是在高山探险过程中通过陡峭的冰雪岩石地形时,利用岩壁的突起、凹陷、缝隙等自然条件进行攀登,并发展成一种登山的基本技术,并于19世纪40年代传入我国。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的攀岩运动发展迅速,某些城市迅速发展起了野外攀岩活动,大大推动了城市的旅游业发展,提高了城市的品位和形象。

图甲和图乙分别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和地形剖面图”(单位:米)。

(1)图中a、b、c、d、e五条虚线,有河流分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图示范围内河流干流的流向是__________。

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不超过________米。

(3)地形剖面图是沿图甲中剖面线AB、MP、RQ中的_______________进行绘制的。

(4)甲、乙两河段,通航条件较好的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近年来,图中丙城市攀岩活动发展迅速,试说明该城市发展攀岩运动的有利条件。

13.(2015·广东省惠州市一模·41)(青海湖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内流区,流域内资源环境独特。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青海湖流域示意图材料二:青海湖流域2009年—2011年土地利用结构及动态变化表(单位:%)材料三:青海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青海湖湿地以及鸟类资源及其栖息地为主,是我国最早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保护区。

但青海湖区目前存在湖区水位下降且水质恶化,周边沙化面积扩大,湿地面积逐渐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

(1)青海湖属(淡/咸)水湖,湖水损耗的主要自然途径是;流域内地势总体特征为。

(2)祁连山是高原山地气候与气候分界线;青藏高原日照强原因是。

(3)材料二显示,青海湖流域最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与林、草地比重变化,与当地实施了政策有关。

(4)简析青海湖鸟岛成为候鸟重要栖息地的原因。

(5)简述保护与建设青海湖区湿地环境的措施。

14.(2015·云南名校联考)【旅游地理】我国海南岛和泰国普吉岛都以热带海滨风光著称。

读下图,回答问题。

(1)从自然条件分析与海南岛相比,普吉岛热带海滨旅游的主要优势。

(2)海南岛和普吉岛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异域风情,吸引了各地游客大量到来,繁荣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简述当地旅游业繁荣带来的不利影响。

2015年高考仿真模拟卷·山东卷(五)文科综合(地理)答案以及解析1.B【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气候类型及其成因的相关知识。

【解析】从图表中获得的信息可知,该城市的最低气温出现在7月,为南半球,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为亚热带气候,根据降水量可判断出该地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影响该城市降水的主要因素是西风,南半球西风带为西北风。

故B正确,ACD错误。

2.D【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

【解析】由第5题可知,该地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美国、意大利在北半球,故AB错误。

巴西没有地中海气候,故C错误。

选项中只有澳大利亚适合,故D正确。

3.B【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地理计算的能力。

【解析】根据“正午影长率(正午时影长与物体高度的比值)”,正午影长率为0,说明该地有太阳直射现象,据图,该地有两次正午影长率为0,说明该地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应该位于热带地区,C、D错误;当正午影长率大于1,说明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于45°,而4°N 在一年中最小正午太阳高度都大于45°,A错误,故B正确。

4.A【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获取和解读图示信息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析】结合10题分析可知,当该地正午影长率为a值时,此时即为北半球的夏至日,该地正值一年中夜长最短的一天,故A正确。

5. B【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世界城市分布特点及读图分析能力。

【解析】读图可知,北美沿海城市数量比内陆少,A错误;人口1000万以上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B正确;亚洲内陆城市数量远远多于北美洲,C错误;大洋洲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D错误。

6. C【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不同区域城市化发展特点。

【解析】欧洲是全世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南亚则属于发展中地区,因此与欧洲相比,南亚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更低。

【举一反三】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发展速度慢;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低,但城市化发展速度迅猛。

7. C【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城市化必然导致城市地区路面硬化,影响地表水下渗,导致地表径流增加。

8.C【命题立意】本题通过直角坐标图中的待定点位置的确定,考查图表的判读能力。

【解析】从194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与百年一遇的洪水位交点处向横坐标轴作垂线,可得周期为50年。

9.D【命题立意】本题通过人类活动的对比,考查洪灾在具体区域产生的原因。

【解析】在流域的降水量及降水特点不变的情况下,洪水产生与河道的渲泄能力有关。

城市化和林地转牧地都可能使水土流失加重,河床淤积抬升,河流泄洪能力下降。

10.B【命题立意】知识角度:区域地理环境变化。

能力角度:分析地理事物变化的能力。

【解析】对比咸海两幅卫星图片可以看出咸海面积缩小,岛屿面积扩大。

11.C【命题立意】知识角度:区域地理环境变化。

能力要求:预测地理事物发展的能力。

【解析】咸海湖水变少,湖泊面积变小,导致湖水盐度升高,周围盐碱化加剧,气候更加干旱,昼夜温差变大,生物多样性减少。

故该题选C。

12.【答案】(1)b、d(2)自西向东 80(3)MP(4)乙乙河段所处地区水流汇集区域广,地势平坦,水流平稳,流量较大(5)岩壁陡峭,直立性好,高度适宜,有利于发展攀岩运动;岩壁地处开阔的地带,能容纳较多的游客观赏;攀岩岩壁距离城市较近,消费市场广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安全防范设施齐全等。

【解析】(1)根据图中经纬网可知该地区为我国的南方地区。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河流总是分布在山谷地带,由地势高(等高线数值大)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等高线数值小)的地方,且河流流经地段的等高线总是向地势高的地方弯曲。

(2)根据陡崖相对高度H的计算公式:(n-1)h≤H<(n+1)h(h表示等高距、n表示重合的等高线的条数),可求出40米≤H<80米。

(3)根据剖面图中的海拔找到左图中对应的剖面线即可,主意几个关键点:剖面图中最高海拔为250米左右,从此处开始海拔逐渐降低,然后迅速降低到130米左右。

(4)河流通航航道一般位于地势落差小的平坦地段,乙处等高线稀疏,说明地势平坦,水流平稳,且此处上游有支流汇入,河流流量较大。

(5)攀岩运动是在特定地区发展的一项体育运动形式,发展攀岩运动的条件为有相对高度较大的陡崖、地势开阔、靠近城市,同时还要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完善的安全设施等。

13.(1)咸蒸发西北高,东南(2)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或晴天多,云量少)。

(3)草地退耕还林还草(4)地域偏僻孤立,天敌较少;湿地环境,水源、食物充裕;夏半年气候温和,适合鸟类繁衍生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们爱鸟、护鸟意识强。

(5)流域内封山育林育草,提高涵养水源能力,确保入湖水量;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控制农牧生产规模(退耕退牧还湖还林草);严格控制湖区及周边工程建设,防止沙化面积扩大;保护水质,防治水体污染;正确引导旅游业发展,防止过度开发;加强宣传和环保执法,提高居民和游客环保意识与法律观念;加强环境监测与研究,实施科学保护措施;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资金投入。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湖泊补给、地势特征、气候特点、土地利用类型、候鸟栖息的原因、环境保护措施分析等。

【解析】第(1)题,青海深居内陆,青海湖为内流湖,属于咸水湖;湖水的自然损耗主要是蒸发;从河流流向判断该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第(2)题,读图可以看出,祁连山是高原山地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青藏高原日照强的原因可以从海拔、云量对大气的削弱多少两方面进行分析。

相关主题